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同步课堂小学数学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同步课堂小学数学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0:34 影响了:

  摘要:小学数学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学地位和职责。本文拟从三方面分析,从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使数学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有效的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优化;联系生活;宽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33-01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的原因,课堂上的40分钟并不能有效、合理的利用,他们的好动性往往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精力集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是我们教师应当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指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竟的心理下进入探究学习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允许学生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如:可以提醒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等。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让每一分钟都为学生所用,这就是我们课堂追求的目标。
  二、融生活、数学与一体,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功用
  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成为可能,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动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并精选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以活动的、开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在不知不觉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亲切、真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用宽松的情境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甚至会导致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和发现,而求知欲不仅是学生走上科学之路的诱因,并且是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珍惜好奇心,增加求知欲,提高兴趣水平使三种心理因素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发展,学习效果才能有效提高。
  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用宽松的情境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例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境:“同学们喜欢小鸟吗?”“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这时大家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出本节课的应用题。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当我们把40分钟还给了学生,当我们的课堂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相信,只要关注了课堂,关注了全体学生,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