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奥运男足“去欧洲化”_巴西奥运男足决赛回放
 

奥运男足“去欧洲化”_巴西奥运男足决赛回放

发布时间:2019-07-15 03:56:24 影响了:

  欧洲杯硝烟这才散去,奥运会男足比赛又烽火四起。只是不像在欧洲杯上肆意厮杀,来自欧洲的球队在奥运会上纷纷折戟沉沙。英国、西班牙、瑞士和白俄罗斯四队作为欧洲代表参赛,结果却只有东道主英国一队出线,西班牙和瑞士小组垫底,白俄罗斯小组第三出局,其中西班牙更是一球未进名列16队之末……这是21世纪以来欧洲足球的奥运会最差战绩。然而在1990年代以前,奥运会男足项目向来是欧洲球队的禁脔。从1908年男足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1896年首届奥运未设立男足项目、1900年和1904年均为表演项目)至1992年的84年间(1932年奥运无男足项目),总共18次男足金牌争夺中,除去乌拉圭两次夺冠(1924、1928),其余16届均为欧洲球队摘金。
  追忆往昔辉煌令人扼腕叹惜,是因为此后20年间的奥运会上,欧洲球队的表现一代不如一代:自西班牙队在1992年夺得金牌后,再也没有欧洲球队夺金,甚至自2000年西班牙队杀入决赛以来,便再也没有欧洲球队能够进入决赛。今年前所未有的萎靡放在这一背景下,似乎也并非无由之灾。在南美洲、非洲乃至亚洲球队崛起的背景下,这种“去欧洲化”的奥运男足趋势,值得探究。
  政策下的受害者
  欧洲球队滑落奥运王座,是一种已经延续20年的历史趋势,然而一种制度性的祸根,却埋藏于更早的时代。
  在现代奥运的百年历史中,对非职业化准则的强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非职业化、非商业化被视为奥运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准则的指引下,奥运赛场是各国业余球员代表队竞争的舞台,而足球运动发展最为蓬勃的欧洲,无疑享受着“高手在民间”的好处,不少业余球员水平甚至与职业球员不相上下,这自然使得欧洲球队能够在与其他洲球队的竞争中占得上风,成为常胜之师。
  直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国际奥委会才允许职业球员参赛。但国际足联不想让奥运抢走世界杯的风头,所以双方达成一种折中的处理方式,非洲、亚洲、大洋洲、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联下辖的足协,可以在奥运会派遣最强阵容,而欧洲和南美足联下辖的足协只能派未参加过世界杯的球员组队。这种不统一的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欧洲球队的阵容水平,以使奥运赛场上的争夺显得更为势均力敌。
  这还不是对欧洲限制最大的措施,1992年,国际奥委会再度改变规则,只允许23岁以下球员参赛,1996年奥运开始给出三个超龄球员名额。历史证明,这才是导致欧洲球队奥运成绩下滑的撒手锏。
  锁定的年龄限制,使得欧洲各国高出世界平均值的联赛水平无从体现在国奥队中。经过主流联赛加工的成年欧洲球员,普遍有着比其他洲球员更强的水平,而在23岁以下的年龄段中,欧洲球员并无比同龄人更多的优势——全世界范围内的U-23球员,都普遍尚未在俱乐部一线队站稳脚跟,基本还处在磨炼身体技术、形塑个人风格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水平差异,并没有成年球员之间那么大。
  这一规则实施之初的1992年,影响似乎还不那么明显,有着瓜迪奥拉、卡尼萨雷斯、阿方索、恩里克等精兵强将的西班牙,在决赛中击败另一支欧洲球队波兰夺魁。但此后滑跌的趋势如此契合新规则的实施时间,才证明这一措施对欧洲球队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1996年奥运会,欧洲只有葡萄牙一队杀入四强,最终阿根廷击败尼日利亚夺冠。2000年奥运会更是只有西班牙和意大利两队杀入八强,而且两队在1/4决赛遭遇,直接让欧洲球队进军四强的名额减至一队,虽然斗牛士军团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但最终还是点球负于喀麦隆。
  此后情况更为恶化,2004年奥运会欧洲只有意大利一队进入八强,他们半决赛负于最终冠军阿根廷,只在铜牌战中取胜,而潘帕斯雄鹰在决赛中战胜的是另一支南美球队巴拉圭。2008年奥运会虽然有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三队杀入八强,但只有比利时进入四强,且他们在半决赛中输给尼日利亚,铜牌战又负于巴西,而最终夺金的,是一球击败尼日利亚的卫冕冠军阿根廷。
  欧洲球队的江河日下所映衬的,是南美和非洲球队的辉煌——阿根廷两度夺魁,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先后称雄。甚至亚洲球队也在崛起:1992年(卡塔尔)和2000年(日本)亚洲都只有一队小组出线,2004年韩国和伊拉克成功突围,而今夏在伦敦,韩国和日本双双出线,并且分别淘汰英国和埃及,进入四强。虽然两队半决赛上分别负于巴西和墨西哥,但却为亚洲保住了一块铜牌。
  欧洲杯的阴影
  如果说在奥运男足业余时代,各国足协能组成与国家队完全两套阵容的国奥队,奥运会和欧洲杯还能和平共存,那么在取消对职业球员的限制之后,奥运会就走向了与欧洲杯争夺观众乃至争夺球员的路线。通常在6月至7月举办的欧洲杯,与通常在7月至8月举办的奥运会,在时间上几乎重合,在球员的使用上也因此产生纠葛。
  由于奥运会是非国际A级赛事,各国足协对其重视程度普遍低于欧洲杯,因此往往优先考虑欧洲杯的用兵,剩下的“边角料”才考虑用于奥运会。本来U-23年龄段球员中在俱乐部站稳脚跟的就不多,其中翘楚还要被抽调征战欧洲杯,欧洲各国国奥队只能以次等阵容出战奥运会,面对选人限制更少的其他大洲球队,无疑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筹。
  以今夏英国队为例,英格兰队主帅霍奇森和英国国奥队主帅皮尔斯达成君子协定,凡出战欧洲杯的英格兰球员都不会被召入英国国奥队,因此理查兹、斯特里奇这些错过欧洲杯的球员均成为国奥主力,例外的是19岁门将巴特兰,他在欧洲杯前因拉迪的受伤而被临时召入三狮军团,随队出征波兰/乌克兰欧洲杯,但由于他只是三号门将,并未获得出场机会,因此又随国奥出征奥运,也无可厚非。只是虽然有理查兹等人助阵,英国队也未能展现出更高的水准,作为东道主又一次臣服于点球失利的命运。
  2004年奥运会上,意大利队召入了皮尔洛、费拉里和佩利佐利三位超龄球员,这其中前两人都参加了同年的欧洲杯。三人帮助国奥最终拿到铜牌,这已经能说明合适的超龄球员对于球队帮助之大了,可惜,这样的场面并不常见。
  今夏西班牙国奥队也试图让超龄球员的作用达到最大化。西班牙成年队在欧洲杯卫冕,实现大赛三连冠,U-19国青队在欧青赛上卫冕,这就给国奥队带来了一个命题:若夺冠即可助西班牙完成“金满贯”。为此参加过欧洲杯的哈维·马丁内斯、马塔和阿尔巴纷纷出战奥运,只是疲劳的他们显然没有将欧洲杯上西班牙的王者之气带到国奥,最终球队一球未进、一平二负惨淡出局,主教练米利亚也引咎辞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