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8版_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8版_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7-15 04:03:47 影响了:

  [关键词] 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摘要] 中国走自己的路,客观上国家有实力,主观上思想要成熟;中国特色在不同时期指向有所差别,要避免使用上的泛化;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相辅相成,中国在放眼世界中汲取国际经验教训,应对国际机遇挑战;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赋予其时代新内涵;对于制度的成熟和定型,需要科学而冷静地看待,不能简单地过高估计,在实践中要处理好制度建设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中国改革在基本渐进中包含激进因素,未来改革更要重视改革手段的综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渐成熟,理论发展的未来趋势是走精细化路线,致力于体系化、精确化、具体化、政策化和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7-o005-09
  理论研究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近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突出地遇到一些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这里汇集对若干问题的思考,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关于走自己的路
  30年前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最有代表性的论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祝游行选取的邓小平话音就是这一段。走自己的路,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主线。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之路后,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建设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初搞建设,自己缺乏经验,又受帝国主义封锁。当时苏联是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因此中国只能基本照搬苏联的做法。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暴露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这为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提供了契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述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毛泽东认为,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但是,毛泽东的探索没有完成,并且后来出现了较大的失误。真正地走自己的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确立和完成的。
  “走自己的路”这几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为什么在毛泽东时代不能?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后能够?原因何在?其中的道理既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在生活中,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对体力和智力都有相当的要求。而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走自己的路,无疑需要更多的前提。总结新中国6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以及世界各国发展道路上的经验教训,要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关键在于两个字:“力”与“心”。所谓“力”,就是客观上国家有实力;所谓“心”,就是主观上思想要成熟。
  国家没有实力,就谈不到自主选择,很难做到走自己的路。为什么一国会跟着别人走,对他国发展模式照搬照抄?从根本上说是自己落后。辉煌的中国古代,没听说过要去模仿蛮夷之邦。近代中国衰落之后,才不断地试图以各个先进国家为师,想模仿别人的路子。苏联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就有“走俄国人的路”、“以俄为师”之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冷战的特殊背景下,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只能站队式地选择一边倒,照搬了苏联模式。毛泽东是个极其自信的人,但他的“建国之初,没有办法,搬苏联的”话语,道出了其中的苦楚。在当今全球化大潮之中,世界上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体中,有几个能够在发展道路上独领风骚、别树一帜?残酷的现实是,世界上许多弱小穷国,如同汪洋大海中飘摇的一叶扁舟,自己的命运受世界潮流所左右,何以奢谈走自己的路!冷战结束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被动地卷入西方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和多党制,就是明显的事实。也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具有充足实力的国家,方能坚定地顶住国际的风浪,自主地选择发展路径。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能在多极世界中成为巍然屹立的一极,这才是我们能够走自己的路的坚强基石。
  走自己的路,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主观上不成熟,也是走不出自己的路的。中国虽在1956年前后就提出了“以苏为鉴”、“以苏为戒”,但那时更多针对的是一些具体的做法,没有认识苏联模式的本质。由于理论上没有大突破,中国随后的一些探索,自然没能跳出传统的巢臼。在“反修防修”之后,更陷入理论上教条的误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得益于理论上的日益成熟。邓小平对内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中来;对外否认存在国际的“老子党”、中心论,主张各国的事情自己解决。这就根治了长期存在的照抄经典、照搬外国的弊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扎根于国情、立足于实践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理论上的国货精品。有这样的理论为指导,我们就能在复杂纷纭的世界中,自觉地、自信地从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中国以前走自己路的曲折,或是“力”、或是“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存在形成的不足。当今中国既有不断强大的实力,又有日益成熟的理论。基于更强大的“力”、更成熟的“心”,中国定能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未来之路。
  二、关于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也是邓小平30年前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首先提出的。从中国特色概念使用的历史看,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并主要在宏观上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开始大量使用中国特色,并将之运用到中观和微观领域。新世纪胡锦涛总书记继续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中国特色。总的趋势是,中国特色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所指的内容越来越具体。
  对使用频率极高、范围极广的“中国特色”进行解析,实际上有三种相似但也有差别的用法: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的是中国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相比的不同。这个其他的社会主义,过去尤其指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词的重心是社会主义,比较的对象是其他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就是比较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而言的。如果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强调社会主义之内的差别和比较,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某某”则是强调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别和比较。三是“中国特色的”,作为修饰词其重心是中国,比较的对象是外国。这个修饰词强调的不是制度上的差别,而是国情上的差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