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以生命形态看dOCUMENTA,13】 六种生命形态
 

【以生命形态看dOCUMENTA,13】 六种生命形态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7:38 影响了:

  自1957年诞生开始,documenta(卡塞尔文献展)便与世界上其他基于艺术博览会等商业活动之上发起的双/三年展不同,它以每五年集中展示一次缓慢步调,呈现的却是最具前瞻性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如果以生命体来比喻的话,documenta便是一个缓慢成长的高级生物,它体量庞大、结构复杂,每每出场都为这个世界带来新鲜的姿态。随着时间的演进,每届documenta都衍生出各种不同的人对它进行的记忆、想象与讨论,而这些成为了展事之外另一种不断成长的意识的生命体。由此,笔者以本文回味并呈现观看今年dOCUMENTA 13的一种视角,愿能够成为这种不断成长的意识生命体中的一部分。
  今年的dOCUMENTA在开幕前显得格外神秘,没有任何有关展览的具体信息向外发布,然而我们很早就已经看到的特别的标识设计—大小写颠倒的dOCUMENTA 13已经昭示了我们在后来看到的、被总策展人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反复强调的“去中心化的”(disentualized)、“矛盾的”(paradoxive)、“怀疑主义”(skepticism)等态度。然而吊足了所有人胃口之后,展览开幕,我们被告知这是一次没有主题的documenta。当然有人会质疑Carolyn同上届的总策展人一样不设定展览的主题是缺乏创造力的行为,而她则以反对“在艺术上不断对以往的观念发起反动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回应了这种质疑,同样是去中心化的。
  以没有观念作为观念,这样的开放不仅令此次展览吸纳了当下几乎所有最具创造性的形式、观念及行为,还前所未有地突破了以往展场的时间与空间范畴—dOCUMENTA 13不但突破了以往卡塞尔的几个传统展场,以火车站、酒店、商场、影院、甚至旧房子设置展场,还首次在卡塞尔以外的喀布尔、开罗、班夫三个城市分别设置了展场,曾经有过多年现场艺术策划经验的Carolyn还将数百场表演艺术带进来,几乎让所有人都无法看完所有作品。虽然已经做了详细的导览,然而对观众来说,看过或错过了哪些作品,有时只能凭借机缘。这让dOCUMENTA 13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了高度的复杂性,这同样像极了生命体本身,我们无法窥探哪怕最渺小的一个生命体的全部秘密,那难度堪比整个世界。若以dOCUMENTA 13跨学科的精神看待它本身,借用宇宙的全息影像假说来解释,宇宙的全部信息其实都存在于每个个体生命及物质之中,那么我们可以认为,dOCUMENTA 13同样以先锋的姿态呈现着当下世界有关创造的最前沿的信息,它们“可能是艺术,也可能不是”。
  当下,或者历史的
  生命是以时间延续的,今年的documenta,无论从策展人的策展思路,到艺术家创作,都深刻地体现了一种当下与历史的关系。
  欧洲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建成于1779年的卡塞尔Fridericianum博物馆,历来是documenta最重要的展场。今年,在这座博物馆的一层,进门左右手的两个展厅是80%来到documenta最先进入的展厅,交给了英国艺术家Ryan Gander。试想一下,大多得到这两间最重要的展厅的艺术家,必然会想尽办法以最好的形态展示自己的作品,而Ryan Gander带给我们的,竟是两个空旷的展厅,以及两股清冽的风,如果匆匆走过,这轻风甚至是难以感觉到的。
  在这阵微风中还放置着1959年第二届卡塞尔文献展上艺术家Julio González参展的三件雕塑。与其并置的,还有当年一位无名摄影师拍摄的两位观众经过并观看这几件雕塑的场景的照片。此时此地,卡塞尔文献展50余年的历史,以及Fridericianum博物馆200多年的历史,就幻化成了这如此微妙的风。
  与这两个展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后方的圆形大厅(Rotunda),这里被称为是dOCUMENTA 13的大脑,是被圆形的玻璃帷幕阻隔成的一片狭小空间。形容它狭小,是因为这个大厅里密集摆放着从上千年前的艺术品,到几年前与创造有关的相关物件,还包括毕加索、莫兰迪、曼雷、李·米勒等人的经典作品。这些绵延于漫长历史中有关创造的物的集合,与前面Ryan Gander的空房间之间达成的张力,正是艺术家与策展人的完美合作。历史与当下在此刻建立了联系,在微风中,历史的沉重被稀释了,而如风即逝的当下则平添了一份厚重。
  作为生命体,documenta在不断的成长和新陈代谢过程中,焕发着新的生机,同时,初生时的基因与记忆依然留存在它体内,随着后天的环境改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在2012这个当下,dOCUMENTA 13带给人们的是多重时间交映并置的奇妙旅行。
  观念,抑或感知的
  圆形大厅构成了dOCUMENTA 13充满逻辑与记忆的大脑,而这个生命体除了拥有激越的观念以外,同样有着各种丰富的感官经验。也许与Carolyn本人富于感性的女性特质有关,相比2007年被人批判过于依赖概念而显得太过乏味,今年的dOCUMETNA发生了很多改变。
  同样以一位女性为例,去年刚刚获得了特纳奖的艺术
  家苏珊·菲利普斯,今年同样带着她的声音装置来到了dOCUMENTA 13。她的声音装置在获奖时曾被很多人质疑—“泰特奖竟然颁给了一位唱歌的?”然而这些人如果来到dOCUMENTA 13亲临苏珊·菲利普斯的声音装置现场,他们有的可能就要为自己曾经的质疑而讪笑了。
  苏珊·菲利普斯的作品位于卡塞尔的旧火车站Hauptbahnholf。Hauptbahnholf展场是整个dOCUMENTA 13之中影像及现场表演最密集的展场,这里充满了“声音”。苏珊·菲利普斯的声音并不在任何一个封闭的场地之中,而是定时在火车站北面的一处空场播放,声音可以传至整个火车站。衬着周围的远山和风景,以及不时驶来的火车鸣笛声,这段弦乐显得格外沉静、辽远,那声音与环境的交融能够撩拨起人莫名的伤愁。
  然而这莫名的伤愁恰恰是苏珊精心设计的结果。这段音
  乐是基于Pavel Haas在1943年创作的Study for Strings改编,分解为7个声道,以半环形在铁道之上播放。Pavel的这首曲子创作于纳粹集中营Terezin,而1941-1942年,曾经有三条主要的铁路线路经过这里,专门用于将这个区域剩余的犹太家庭运往各处的集中营,其中也包括Terezin。而Hauptbahnholf火车站北面的机械工程公司Henschel&Sohn,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重要的军械供应机构之一。犹太家庭被集体运往这里,被登记、搜身,并等待被运往集中营。想必Hauptbahnholf火车站便是Haas有关集中营痛苦记忆的开始。70年以后,当这段音乐流淌在Hauptbahnholf火车站,不论你是否了解这段历史,都会不由自主地在音乐与环境中被打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