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脱贫攻坚 > 关于部队无人机训练的新闻稿
 

关于部队无人机训练的新闻稿

发布时间:2019-07-28 04:32:40 影响了:

关于部队无人机训练的新闻稿_名人名言之无人机新闻报道新利器

无人机新闻报道新利器航拍,曾经是一个“高门槛”的摄影领域,有了无人机之后,这 个模式被打破了。有人把 2015 年总结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元年;而在 2016 年,无人机让新闻摄影向前成功地跳了一格。2016 年,新华社 成立了“天空之眼”无人机队。经过正规培训,首期 35 名摄影记者取 得了无人机“机长”的资质,“天空视角”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 道当中。

由此看来,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利器”角色越来越无可动摇。

那么,无人机在报道实操中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具体的优势体现在 哪儿?是否便于操控以及和 “ 机长 ” 们配合时有什么难忘插曲?以下, 是三位具有丰富无人机新闻摄影经验的实践记者跟我们一起聊一聊。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你现在使用无人机的频率有多高,在你的 发稿照片里,航拍照片占多大的比例? 陈诚:这需要看采访事件和采访对象以及拍摄想要表达的内容, 素材丰富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所以只要现场各方面条件允许,我 都会使用无人机的角度来试试。我没细算过比例,大概占到两成。

你用无人机主要拍摄哪方面的题材? 李鑫:我用无人机拍摄多是执行单位的重大题材报道任务,如 g20 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这些航拍地点需要 向有关部门申报才能被准许飞行。

你现在主要使用的无人机是哪种机型?有什么技术特点? 李尕:大疆“精灵”4 pro 和大疆“悟”2,两款都是比较容易操作 的机型,相对来说使用“精灵”4 pro 的概率比使用“悟”更高,因为它 更轻便,尤其适合突发事件报道中单兵作战。而且“精灵”4 pro 画质 比“精灵”4 有了明显提升,基本能满足工作发稿需求。

你在报道摄影中, 有哪些拍摄心得以及无人机摄影技巧,请分 享一下?

关于部队无人机训练的新闻稿_无人机在抗洪报道中的创新应用

无人机在抗洪报道中的创新应用 2016 年 7 月 14 日早晨,为了缓解湖北省鄂州 市梁子湖的防汛压力,省委、省政府决定爆破梁子湖 与牛山湖之间的大堤,一场国内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新 闻大战在牛山湖大堤上演。为拍摄壮观的爆破瞬间, 有 20 多家媒体的无人机聚集在距离爆破点 1000 多米 处的广家洲游船码头,广家洲码头至牛山湖大堤之间 的空域俨然成了无人机新闻大战的主战场。7 时,伴 着一连串“嘭嘭嘭”的巨响,牛山湖大堤被成功爆破, 爆炸持续 3.5 秒,掀起的沙土形成几十米高的巨大水 幕。多架无人机在爆炸点上空盘旋,记录到了这一壮 观场面。

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云图航拍中心的无人机成功 拍摄到了爆破瞬间,并安全返航。7 点 13 分,牛山湖 大堤爆破的航拍图片在荆楚网和动向新闻客户端发 布,第一时间被腾讯、凤凰等近百家媒体转载,成为 发稿最快的图片报道。

如果不用无人机,这样的场面根本拍不到。在过 去的新闻报道中,记者用双腿跑新闻,因为无法到达 环境复杂的新闻现场而徒劳无果, 无人机新闻的出现, 能够极大程度、多视角地帮助记者获取第一手新闻, 同时也尽可能地不把记者置于危险境地。2016 年,湖 北遭遇了仅次于 1998 年的大洪水, 无人机在防汛抗洪 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航拍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和 视频资料。

一、无人机即时发稿和直播,增强了新闻的即时 性和现场感 过去使用无人机发稿,需要等无人机降落后,把 存贮卡拔出来,插入电脑才能发布。新一代的无人机 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作为操控平台,具有直接从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下载图片、视频的功能,大大提 高了效率,缩减了发稿时间。今年荆楚网和动向新闻 客户端在防汛期间建立了一级响应机制,实行了快速 审稿发布的流程,进一行缩短了新闻发生到发布的时 间。2016 年 7 月 5 日,武汉市青山区倒口湖发生管涌 险情,与长江的直线距离仅有 400 多米。云图航拍中 心记者携带无人机赶到现场, 首次用无人机直播技术, 视频直播了管涌围堰合拢的过程,图片也在第一时间 发布,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二、无人机从空中俯瞰的视角独特提升了新闻价 值 2016 年 7 月 21 日早晨,府河洪峰过境孝感市孝 南区东山头,导致水位远超保证水位,东山头办事处 东风垸两处子堤出现溃口、漫堤。当天中午,云图航 拍中心携带无人机赶到现场,无人机从东山头工业园 西面、南面,飞越 2000 多米,抵达溃口附近受灾最严 重的村庄和企业,从空中俯瞰,府河、沦河连成一片, 东山头一片汪洋,工业园大批厂房浸泡在水中。航拍 图片和视频在“动向新闻客户端”发布后,令人震撼 的视觉效果不仅吸引了读者的关注,还在微信朋友圈 内进行大量的转发,造成“动向新闻客户端”服务器 拥堵,一度无法访问,当天的访问量达到 30 多万次, 3 天的访问量超过 60 万次。

三、无人机航拍图片能全方位解读新闻背景 2016 年 7 月 22 日上午,长江浠水县散花段干堤 外滩发生崩岸险情。

云图航拍中心当天下午赶到现场, 航拍图片显示了崩岸现场与长江、大堤、对岸西塞山 的位置关系,对岸突入江中的西塞山引起江水流向改 变,导致散花段干堤成为险段,从而解释了发生崩岸 的原因。从图片中还可以看到江面上来往的商船和从 附近码头赶来抢险的大小船只,抢险人员用货船运输 石料和大量机械参与抢险, 浮吊船直接抓起数吨沙石, 倾泻到崩岸现场,推土机、自卸货车直接从附近的码 头登船,水陆并进,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这样的 图片不仅让读者看到了 3000 军民参加长江干堤抢险 的宏大场面,同时让读者看到,抗洪抢险不一定就是 肩杠沙袋,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现代化的设备用于 抗洪抢险,各级政府统一指挥协调的能力、快速反应 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越。

四、无人机航拍图片能呈现大视角澄清讹传 2016 年 7 月 5 日晚至 6 日,武汉遭受特大暴雨袭 击, 城区多处严重渍水, 第二天全市 93%渍水点消退。

由于南湖、汤逊湖水满为患,部分小区多日后渍水仍 然不退,当地居民有所怨言。云图航拍中心先后航拍 了长岛别墅、南湖雅园、风华天城等小区和汤逊湖泵 站,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南湖、汤逊湖排水速度慢, 另一方面报道汤逊湖连心桥和南湖雅园爱心栈道、风 华天城的“孤岛”招手停,传播正能量,引导居民体 谅政府的难处。

今天夏天,天门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天门河、汉 北河超保证水位运行多日, 10 个乡镇泡在水里, 约 25 万人被困。

当时, 天门群众不理解, 1998 年大洪水时, 我们天门都没有淹,为什么今年淹得这么厉害?他们 认为是上游水库泄洪, 造成了天门的灾情。

7 月 19 日, 第六轮强降雨袭击京山县、钟祥市、沙洋县、屈家岭 区等地,云图航拍中心当天下午冒险进入受灾最严重 的钟祥市长滩镇,无人机冒雨起飞,第一时间发布了 灾情,用图片告诉不明真相的群众,在这样超历史记 录的强降雨面前,上游、下游一样受灾,不存在“保 上游、淹下游”情况。随后,云图航拍中心两次进入 天门市受灾最严重的乡镇, 航拍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 配合文字记者完成了《分洪还是死守?人民至上的艰 难抉择》 、 《汉北河分洪:不眠不休、决战决胜》 、 《回 家,梦才安稳》等图文稿件,有力地支持、鼓舞了天 门人民与洪水进行的斗争。

关于部队无人机训练的新闻稿_由芦山地震中无人机救援解密报道谈科技新闻写作

由芦山地震中无人机救援解密报道谈科技新闻写作 摘要 我国的科技新闻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为薄弱的阶段, 门户网站中的科技新闻内容多为对电子产品的报道; 专门进行科技报道的网站或 杂志受众则十分有限。

造成局限的原因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欠缺,以及科 技新闻报道自身特殊性。

科技新闻报道应作为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予以重视。此外,在系列新闻报道中,也可以以科技视角作为切入点对常规题材 进行创新性报道。

关键词 科技新闻报道特殊性;学者型记者 笔者在南方都市报北京新闻中心担任实习记者期间, 接到了关于四川雅安芦 山县地震灾害中无人机应用解密的采访任务, 对无人机在地震灾害救援当中的具 体应用过程进行解密,完成报道《解密无人机,抗震救灾》 。

通常来看, 由于突发性灾难的紧急性, 跟进灾情的新闻报道也难以准备充分, 各类媒体蜂拥而上, 报道容易呈现同质化倾向, 同以往的灾害报道相比也难出新。

但解密灾害救援中的科技应用则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

在这篇报道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笔者面临专业知识不足,对于可以深挖的 新闻线索不敏感等问题,由此引发我关于科技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1 科技新闻报道的特殊性 科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科技事实、科技现象所进行的科学性、知识 性的报道。科技新闻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以外,还具有准确性(就科学事实 而言) ,通俗性(就深奥原理而言) ,知识性(就普及科学而言)的特点。

1.1 准确性 科技新闻报道对于科技事实的准确性具有很高要求,尤其是自然科学。任何 对于科技事实的失实报道都会造成读者的误解。

这就首先要求从事科技新闻写作的记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重视采访环节 以及之前的资料收集等工作, 确保自己对采访内容的背景知识有充分了解,避免 在采访过程中犯低级错误,或者扑捉不到有新闻价值的科技线索。

其次,保证报道的准确性要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顾此失彼,过分夸大, 以偏概全,坐井观天等错误,将复杂的科学事实简单化片面化,为吸引读者眼球 而使用部分科学事实代替全部,从而产生技术上的错误,使读者产生错误认识, 甚至对新技术的使用者造成重大误导而造成损失。

1.2 通俗性与知识性的兼顾与衡量 霍金说,“科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述整个宇宙。”而科 技新闻的终极目的则应该是提供一个简单的文本让读者了解科学事实。

这其中包 含了两个要点,其一,所描述的科学事实必须通俗易懂。其二,必须具备知识普 及的作用,可以使读者得到新知。

1.2.1 用通俗易读的方式向公众传达知识 首先, 科技新闻报道不同于科研报告, 其受众是普罗大众而不是科研工作者。

这就要求其必须在具备准确性的同时具备可读性, 能使读者通过定性的描述来了 解一个科技事实或科技现象而不是长篇大论的逻辑推导甚至数学公式。

要使科技新闻具备可读性就要写的尽量简单。使用较少的段落,内容要少而 精到。

将抽象复杂的科学原理具体简化的表达出来, 并尽量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 对于不可避免的专业科学概念可以运用类比等修辞手法为读者做出形象易懂的 解释,保证深入浅出。

1.2.2 注意背景介绍与新知识的配合,以达到科普目标 另外, 记者在写作科技新闻时还不免面对背景介绍与最新科技内容之间的衡 量,忽略背景介绍无疑会让读者云山雾罩,完全读不下去。当然也不能只顾介绍 背景知识而忽略新近的科技事实,使报道完全沦为背景介绍,失去时效性。

记者要把握好二者尺度首先应了解相应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并把握受众的 认知程度。同时,也应对自己服务的媒体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分清该媒体受众的 专业程度,对应知识的专业性和普适性。对于科学素养相对较高受众,不必事无 巨细,对于少年儿童,则要适当细之并注重趣味性。

2 科技新闻写作技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新闻提供了广大的受众群体, 同时也要求科技新 闻以其大众化的功能定位,做好大众的翻译工具,用简明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 传达科学道理。目前科技新闻报道存在一定缺陷,对电子产品报道多,对于其他 科学事实和现象则涉及较少,且在写作中,往往叙述枯燥,堆砌过多数据或者只 注重地位而忽略具体成果的解释。

以下以泛科技社区果壳网的一篇科技文章为例来说明科技新闻的写作技巧。

题为《侏罗纪公园 3D》除了热闹和怀旧,你还可以看点啥?的文章作为一 个科技网站的内容, 没有从文体新闻的角度做电影报道,而是以其中的恐龙形象 作为切入点,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科普,善于在生活的题材中发现科技的线索,这 要求记者具备科技敏感度, 将科技内容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做通俗化处理,使选材 具有“群众角度”,引起读者兴趣。

从叙述语言的角度来讲,这篇文章应证了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话:“没有 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从口语化的标题到开门见山的精彩导语,再到 正文的网络语言和多媒体手段, 将专业术语用图片或者联系人们的生活翻译成通 俗易懂的方式,使枯燥的科技文章极具可读性。

作为一篇科技新闻, 这篇文章不仅让读者得到了“即时报偿”, 即获得关于 《侏 罗纪公园》的了解和愉悦性,还使读者开拓眼界,获得了“延缓报偿”。

3 科技新闻报道呼唤学者型记者 为了掌握新闻记者的成才规律,有人把记者归纳为 3 种类型,一种是新闻型 记者,一种是作家型记者,一种是学者型记者。早在 20 年前,就有人提出在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尤其应当提倡做学者型记者。

培根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 ,更取决于它能否被传播 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科技新闻的准确性要求,这个报道领域尤其呼 唤学者型记者, 唯此才能正确发挥媒体的导向性作用,给予读者的生活甚至生产 活动以正确的指导。

科技新闻记者首先要求具备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 具备相关领域的背景知 识, 能够严谨认真的对待科学事实与科学现象,不至于在采访写作中产生偏颇和 错漏。

这更是对科技记者新闻专业素养的要求:记者要在长期从事相关领域报道 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相关知识, 把握相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