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高志远路漫漫 晋乐述衷肠:心路漫漫
 

心高志远路漫漫 晋乐述衷肠:心路漫漫

发布时间:2018-12-27 03:57:07 影响了: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是一部描写晋商故事的极具山西地方风格的电视作品,剧情曲折动人,受到观众们的关注。在片头音乐中有一对胡琴的演奏婉转缠绵,画龙点睛地表达了勤劳质朴的山西人在晋商路上伴随的一丝哀婉孤寂的情感,它们就是山西地方剧种晋剧文场弓弦乐器――呼胡和二弦产生的艺术效果。
  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因兴起于晋中地区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晋剧的音腔声韵中正平和,深受人们喜爱。其传统乐队――文武场由9人组成,旧称“九面手”,弓弦乐器呼胡和二弦是主要伴奏乐器,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对晋剧音乐风格的展现起着重要作用。晋商壮大、繁盛的时间恰与晋剧艺术发展的时间同步,可以说晋剧几乎一直伴随、目睹着晋商的成长,这不是历史的巧合,其中有着内在联系。在戒律严格的晋商组织中,在奔波于各地票号的路途上,晋剧音乐给商人们带去了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同时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金融积累也带动了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晋剧艺术环境中,晋商是特殊的欣赏群体,他们不仅是晋剧的重要听众,而且更凭借他们的优势成为晋剧重要的影响者、传播者和发展者。可见,音乐文化的活动任何时候都不是脱离社会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只有把联接艺术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和政治斗争领域的那一多变而复杂的网络揭示出以后,才能对艺术的功能与目的、不断变化中的艺术风格,甚至艺术手段的某些方面获得理解”①。
  以下笔者将对晋剧文场弓弦乐艺术特点、风格产生等进行分析研究。
  
  一、乐器概况
  
  呼胡,又称晋胡、胡胡、葫芦子,形制比一般板胡大一些,属于板胡系列中的中音或次中音板胡。二弦,又称二股弦,形制较呼胡小,演奏时定弦比呼胡高八度。在晋剧文场乐队中,二者伴奏分工不同,演奏技巧与表现力也因此各具特点。
  晋剧音乐基本为五度相生律,“fa”、“xi”音与其前后二度音的关系比较特殊,因此,老艺人们还总结出伴奏时呼胡“上平尺满六指绵”(工尺谱),意思是演奏时dol要准,re要偏高一点,sol要偏低一点旋律才好听,这也是晋剧音乐风格的重要体现。当然这并不绝对,在演奏时,依演员唱腔、剧情等情况还有着微妙的变化。熟悉晋剧的人,只要听几个音就能辨别出来是晋剧音乐。
  
  二、晋剧弓弦乐的艺术特点
  
  晋剧场面艺术经过长期实践,逐步总结出一些相应的方法和规律,形成了稳定的风格。其文场弓弦乐器――呼胡和二弦的艺术特点即是它们伴奏、合作特点:二者演奏相辅相成、音色互助,表现为即兴的支声复调,在听觉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具有朴素、自然的美感。
  1.伴奏乐器的分工
  在文场伴奏中呼胡是主奏,根据剧情需要有时要灵活起奏、为演员亮调、或者合理选择曲牌;有时要配合演员的唱腔与动作奏出声效;有时它要紧跟剧情,带动、指挥其它乐器的演奏。二弦是装饰性的伴奏,演奏时大多用“抹擦”的手法,对主旋律加花变奏,起奏、止奏较为自由,但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晋剧场面中,呼胡要当一半的家,演奏者是仅次于鼓师作用的乐师,二弦较为依附于呼胡的演奏,起丰富伴奏乐队旋律和音乐律动的作用。文场中的其它两件伴奏乐器――三股弦、四股弦,也演奏主旋,发挥弹拨乐器自身特点,起着为唱腔增加节奏律动的作用。有戏谚云“呼胡立杆子,二弦穿眼子,三弦补窟子,四弦掌尺子。”意思是呼胡奏主旋律,是乐队的支柱;二弦以华彩性演奏穿梭于旋律中,丰富旋律中的织体;三弦、四弦则是把持着乐队的节奏律动与节拍,形象地描绘出晋剧文场四大件合作的分工和音响效果。
  2.呼胡和二弦在伴奏中的作用
  如果将晋剧音乐的表演比作完整的一个人,那么呼胡的作用好比“筋”,演奏时不绝如缕,绵绵不断,一直紧跟演员的唱腔和场面的需要,仿佛乐队的“筋脉”,它是贯穿戏曲音乐的一条主线。二弦的作用好比“血”,其伴奏旋律与其他乐器不同,而是与主旋律形成三度、四度或五度的装饰性旋律,活跃音乐语言,增加节奏律动,在文场伴奏中“活血通络”,使音乐进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呼胡和二弦的音色互助
  呼胡属于中音或次中音板胡,音色柔美,发音柔和浑厚,有着浓重的“葫芦味”,行内人称其“梅音”或“堂音”。二弦的音域比呼胡高八度,音色嘹亮清脆,跳跃活泼。在乐队中,呼胡和二弦利用在音色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伴奏时通过音色互助来丰富音响。呼胡声音相对柔和含蓄,如丝如缕,绵绵不断,而二弦演奏时声音更像是一个“花腔女高音”,高亢嘹亮,婉转如莺。这样的“男女声二重唱”,单从音响上来欣赏不能不说是一对绝妙的黄金搭档。
  
  三、晋剧文场弓弦乐风格之产生
  
  戏曲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艺术,各剧种之间虽然具有许多共性,但戏曲在传承、外流过程中,会与当地音乐文化、地方方言、社会环境等因素相融合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例如将晋剧与我们熟悉的“国粹”京剧作比较,虽然文场弓弦乐器同是两件,但无论是形制、音色,还是伴奏方式均有不同:京剧文场主奏京胡音色高亢清脆,另一弓弦乐器京二胡声音较为黯淡柔和;在伴奏乐队中,二者演奏相同旋律,京胡演奏主旋律,京二胡就像京胡的影子跟随其后,形影不离。晋剧文场主奏呼胡音色则浑厚柔和,二弦声音高亢清丽;二者伴奏时演奏不同旋律,呼胡演奏主旋律,二弦则为装饰性的伴奏,既能够和谐统一起到为主旋律增光添彩的作用,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不失自己个性。
  那么从产生到发展成熟,晋剧及其欣赏者为什么选择呼胡和二弦这样的伴奏模式作为其文场弓弦乐器呢?笔者下面将试图分析地域性对晋剧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从中发现晋剧选择呼胡、二弦作为文场弓弦乐器的必然性:
  1. 特殊的地域文化渗透和影响着晋剧音乐的发展
  山西的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不同区域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包括风俗、习俗),以及当地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山西各区域民众不同的性格差异,必然会影响对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心理需求。比如在艺术上同是梆子腔,晋北、晋南、晋中所表现的风格则不同:晋北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历史上与游牧民族接触密切,人们性格中多豪放勇敢,因此北路梆子唱腔表现得多高亢热情,郭沫若先生曾叹之“激昂慷慨不寻常”;晋南自然环境适宜于农耕,自古人民性格多温和、内向,注重礼仪学识,南路梆子(蒲剧)唱腔则较华丽纤细,柔媚活泼;而晋中地处黄土高原的汾河平原,蒙、汉、回、羌等民族交流甚密,长期以来是“朝廷之重镇,乱世之强藩”,也是农耕和游牧交汇融合之地,加之明清出现的晋商活动,人民的性格特点受到三种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晋商文化的影响,温和而含蓄,淳朴又率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中路梆子(晋剧)唱腔音调较为中正平和,表演自然朴实,弓弦乐器呼胡的绵长加二弦的嘹亮的演奏风格,也更符合晋剧表演艺术的要求。
  2. 晋剧所选择的乐器与唱腔风格协调一致
  晋剧伴奏乐器的确立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从第一代老艺人高彭根②开始就在不断地对呼胡进行改良,最初的呼胡形体较小,音量也不大,伴奏时高音较突出但不够浑厚,随着晋剧艺术的发展要求才逐渐变化成为现今模样。晋剧唱腔多以平和优雅见长,许多著名唱段如《教子》《空城计》等都具有这个特点,采用浑厚柔和的中音弓弦乐器作为文场主奏乐器进行伴奏,可以更好地体现音乐风格。那些舒缓而含蓄激情的唱腔在呼胡和二弦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即兴重奏方式的衬托和润饰下,听起来洋洋盈耳、赏心悦目,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当地人民朴素的审美观。
  3.作为晋剧的重要听众,晋商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晋剧艺术
  (1)由于晋商娱乐的需要,山西梆子、地方小戏曲等“精神产品”在经济上获得支持,得以较快、良好地发展。例如晋中商人在祭祀、庆典中都要请中路梆子演出,为这一剧种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舞台;还出资兴办戏班,如咸丰年间祁县渠氏的“三庆戏班”,每年到各地巡演,年终再回到本地“汇演”,多时由四组班子轮番上演,热闹非凡。
  (2)晋商经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交流, 换句话说商路即戏路。明清晋商“致富皆在千里或万里之外”,远离家乡且晋商内部管理严明,晋剧作为他们主要的、有时是唯一的娱乐手段,便被经常邀请或随行到各地商埠所在地演出。晋商的发展使晋剧音乐走出山西,并有机会与各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取其之长,丰富表演艺术。
  (3)晋商中的一些人由爱戏到成为票友,进而成为晋剧传承发展的一分子,对晋剧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受过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弥补了晋剧艺人们在理论和文化层次上的不足。例如祁县富商韩子谦,热衷于晋剧、木偶、秧歌等民间艺术。他曾专门请晋剧艺术名流前来聚会,还成立戏曲研究社,当时称之为“戏窝子”,并对晋剧的剧本、音乐、声腔、表演艺术等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4)晋商文化是在某个历史时期、特定的地域条件下产生的经济文化现象,它融汇了中国儒家思想、诚信商业经营理念、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以及晋人纯朴内敛的性格特征等等因素。这些直接影响晋商精神文化底蕴的要素,也影响了同时期、同地域产生的晋剧音乐,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例如晋剧音乐风格所表现的淳厚、平和、中庸、不张扬,即是与晋商的博大宽厚、兼容并蓄、求同存异、自强不息的内力与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在晋剧弓弦乐器――呼胡和二弦演奏艺术中表现出的浑厚与高亢、虚实相应的对立统一现象,与晋商率直纯朴天性与行业中审时度势的中庸之道,晋人固守故土的传统观念与勇于外出经商的开放意识,经营商业能够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等复杂、矛盾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共性。
  如今许多剧种的伴奏乐器走向了独奏舞台,展示了我国丰富绚烂的戏曲音乐文化与地方艺术特点,如京剧的京胡、豫剧的坠胡。我衷心地希望晋剧的这两件独具地方风格魅力的弓弦乐器在舞台上也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为胡琴家族增光添彩。
  
  ①《音乐辞典词条汇辑・音乐社会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第3页。
  ②张林雨《晋剧文场艺术――兼论田九云牛巧珍师徒》,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版第211页。
  
  田菽峰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