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赖作明:漆本善变 善变
 

赖作明:漆本善变 善变

发布时间:2018-12-27 04:50:20 影响了:

  漆艺的花卉附着在高贵典雅的陶瓶上,泛着温润的光泽,美到极致。第一次见到“树漆陶”,完全不同于木胎或脱胎漆的视觉效果,反射出的点点亮光仿佛都透着瓷的清脆。   2011年5月18日,海峡两岸版权交易会,台湾树漆陶艺大师赖作明受邀举办了树漆陶艺展。赖作明把天然的大漆叫做“树漆”,是因为他希望能形象地描绘出漆液从漆树中流出,本质上就高于化学漆的身份。
  
  上天心疼有心人
  
  回忆起那些和漆有关的日子,赖作明用了四个字概括:“不离不弃”。
  赖作明出身于台湾一个漆器世家,算是闻着漆味长大的。小时候给父亲帮忙,慢慢地做下去,就觉得漆是全世界最美好的材料,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赖作明和父亲一样,都曾留学日本,早期作品都深受日本漆艺影响。
  文化创造也需要寻求差异化才能在缤纷的世界立足。但凡漆艺,基本技术都相差不远。赖作明就想着怎样推出一种新的台湾味的漆艺?木胎以外还有什么胎体能脱颖而出?陶胎漆的理念就在这时候应运而生。陶是中国工艺的代表,而一种不同的胎体也可让漆艺有一种新的可能。想法萌生之初,赖作明不曾想到这一个尝试将花去他6年时间,甚至差点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再碰大漆。
  创作初期,什么方法都试过,但树漆就是黏不上素烧的陶。赖作明就想干脆用烤漆的方式让漆液附着在陶器上。朋友炒茶叶的窑成了他的实验场,为了给朋友证明烤漆不会影响到后面的烤茶,赖作明示范性地凑到排气孔闻了闻味道。玩笑时的放松让赖作明忽略了燃烧的漆有剧毒的常识,第二天他才发现自己被漆“咬”伤,全身红肿,这一伤就是半年。治愈漆“咬”伤,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需要每天泡一次冰水驱毒消炎,而那时候偏偏是冬天。
  虽然常说一切挫折过后回头看都没什么大不了,赖作明回忆起那段最苦的日子也满是挺过以后的满足,但记者仍然不敢多想他那时的艰难。
  上天心疼有心人,巧合也并非只在戏剧里。赖作明重创初愈不久,恰逢大陆开放探亲。他忽然发现大陆带回的“大漆”溅在玻璃上怎么都刮不掉。他才发现台湾的“天然漆”无论是粘着力、硬度、光泽度都差“大漆”一大截。
  等待了6年,美好在经过各种努力后如期而至,赖作明的执著延续了他和漆的缘分。
  
  做没做过的事
  
  树漆陶研制成功后,赖作明再也没遇到大的困难或瓶颈。时常变换作品的形式和技法,是他不断对自己的挑战,连琉璃和金属在他的手上,也变成漆的胎体。琉璃和金属的质感各有特色,但多为单色,漆的绚丽正好可以作为装饰与胎体互补。而今,台湾漆的胎体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脱离胎体的漆画也颇具特色。
  聊到自己那两幅漆画代表作,赖作明会毫不谦虚地称赞自己:“我太满意自己的智慧了。”《风起云涌》是受日本漆艺影响而开发出的新技艺,用漆作画的过程中,在树漆中调入松节油,金属粉末,画面上的漆由液体变成固体时,多层次地扩散,形成一种独特的效果,这是一种超高难度的技艺,能运用好让赖作明格外骄傲。
  初次看到《未识水温里的彩云》,思维有短暂的停顿,总觉得女孩子的背影带着故事。果然,那也是赖作明的最爱之一。赖作明为了让大家都能了解树漆陶,便把枯燥的技法融进故事编成了一本10万字的文艺小说,画中的背影正是小说的女主角。以几十年来对漆艺的情感来驱动画笔,画面自然动人。
  “传统要保持,也要超越,现在的创新也会变成今后的传统”。赖作明又开始研究“漆艺养生”的课题。他带着学生在台湾种漆树,漆的汁液用于装饰,树叶枝干等也被当地科研机构证实在医学上有一定的功用。
  
  艺术全民化
  
  说到自己的艺术品,赖作明套用了那句“三年不开市,开市吃三年”的老话。因此他教导学生应该什么价位的产品都做,艺术一定要有人购买,产业才有更多人推动。
  为了让艺术走进平凡人的生活,赖作明发现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由他提供设计给企业,企业再来进行量化生产,当然对企业的选择标准也很高。看
  在赖作明看来,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是和当地的经济实力直接挂钩的,就像现在台湾和日本的手工艺也有所衰退,很多年轻人都不想学手艺。而大陆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飞速增长的时期,对于手工企业而言是绝好的机会。政府有钱也有能力去推动文化。在这样的时期艺术品更要让大家有看了就想买的冲动。
  迎合了市场才能有更多时间和金钱上的自由来迎合自己。赖作明一边感叹他从未想过老师、艺术家、老人会同时成为他的标签,一边又以一个年轻人的热情,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推动漆艺文化。皆因他和漆器有缘且有共性:善于变化亦能永恒。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