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谈杆秤之“权”与“衡”:什么是权什么是衡
 

谈杆秤之“权”与“衡”:什么是权什么是衡

发布时间:2018-12-28 04:15:54 影响了:

  中国旧时秤(俗称“杆秤”)的计量为16进位,即16钱为一两、16两为一斤。其秤砣曰“权”(“天权”,属轩辕星宿),秤杆曰“衡”(“玉衡”,象征紫薇星座),合起来称为“权衡”;据说“权衡”一词便是由此而来。“天权”和“玉衡”分别指北斗七星的斗杓和斗柄,即勺子的重心部分。“权衡”的引伸意义是“比较轻重、计算得失、权衡利弊”,司马迁称其为“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庄子曰“为之权衡以称之”。
  
  北斗南斗福禄寿
  
  旧时杆秤秤杆上的十六颗“花星”代表了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谣光)、南斗六星(殉星、妖星、义星、仁星、将星、麾星)和福、禄、寿三星。这16颗花星的排列还颇有讲头:从定盘星数起,前七星系指北斗七星,意指称秤者心中的“方向”要正、要准,不能偏离“良心”这七颗准星:中间六颗星是指南斗六星,寓意着天(上)、地(下)、东、西、南、北六个方位,即称秤者要把持好自己的定位,要公平公道,不能乱了方位。北斗七星属大熊座,主死;与北斗七星相对应的南斗六星,属人马座,主生。这意味着前13颗星最为重要,是商家的基本戒律,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最后三颗星则代表了“福、禄、寿”,即欺人一两失福,欺人二两后人不得俸禄(当官),欺人三两便要折损阳寿,所以“短斤缺两”为称秤者之大忌。
  
  杆秤来源与传说
  
  关于杆秤的来源说法不一,传说的版本也很多。一说是战国时期范蠡所创。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便去经商了,他发现当时人们交易时全凭眼睛来估量,很不精确,便产生了要制造一种计量工具的想法。有一天,他发现有个农夫在井台汲水,方法很巧妙:井边立一木桩,顶端吊一横梁,梁的一端吊一木桶,另一端系一重石,即运用杠杆的原理一上一下很省力。范蠡受此启发便发明了杆秤。其后,他夜观星象又引发奇想,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作为计量标记制成了十三两秤。但是后来发现有人心术不正,搞”短斤缺两”,于是他又加上福、禄、寿三星,以戒律那些心不正者,警示人们要“光明正大,不赚黑心钱”。据称,有关史料对比说明:按这一传说,中国秤的发明,比“罗马大秤”的发明还早了200年。
  另一传说是我国的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的原理发明的。他最先也是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制成十三两秤,秦统一六国后又加上福、禄、寿三星,制成全国统一的十六两秤。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又统一改成十两为一市斤的秤。不过,据说有些个别地方迄今仍沿袭着十六两秤。
  再一传说则带有神话色彩。相传古代交易方式为以物易物,无一定计量标准,因而往往让奸诈的人钻空子渔利。玉皇大帝闻讯后,便派了北斗七星宿和南斗六星宿及福禄寿三星宿下凡,并赐给他们一根“良心棒”,以监察和度量下界那些奸诈者。十六位星宿分布在乾、坤、艮、震、坎、离、兑、巽四面八方,但”良心棒”却只有一根,很不方便,于是太白金星出点子:将十六位星宿依次钉在“良心棒”上,再配上秤毫、秤盘和秤砣,制成杆秤撒向人间。因此,人们将秤杆上的十六颗计量标记称为“花星”,是用来监察和度量人们的品行,告诫人们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
  还有一说是杆秤来源于《算经》一书。在2007年1月10日,有一位名“秦海”的作者发表了一篇题为《十进位的由来》一文,其中说道:作者家藏有一本古书《算经》,首页印有古代人的面孔;第二页印有“天下太平”四字:第三页介绍说:十六两为一斤是根据“天下太平”四字笔划数而确定的。作者数了一下“天下太平”四字的笔划,果然是“十六”,因此他认为杆秤可能是据此书发明创造的。私心、良心与人心
  无论哪一种传说都寓意着:我们先人发明了秤,旨在监察人们在行商交易时要公平、公正、公道,要讲诚信,不能昧着良心做“短斤缺两”的缺德事:引而伸之,行商要讲诚信,要讲良心,做人更是如此,而且更应该讲公德、讲品行、讲人格,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得人心,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被社会认同。因此,民间流传的一些有关秤的故事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做着诠释。
  相传早年间,中国北方一县城里开设了两家米店,城南的一家字号为“永昌”;城北一家号“丰裕”。当时正逢兵荒马乱,生意很难做。于是丰裕的老板想出一个主意,请制秤匠特制一杆十五两半的秤。老板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刚结婚不久,新媳妇因为刚进门,不好正面顶撞公公,她便悄悄找到制秤匠,对他说:“俺公公岁数大了,有些胡涂,话没说清楚,他的意思是请你制一杆十六两半的秤,我再送你两吊钱,不过千万不要叫我公公知道。”制秤匠便按照她的要求制做了一杆十六两半的秤。此后,丰裕店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永昌店的客户也渐渐被吸引过。年终盘点,丰裕店发了财,老板暗自得意,并向全家“透露”他是如何在秤上占的半两便宜。这时,四儿媳妇站出来说:“我们确实是靠秤发的财,不过不是十五两半,而是媳妇擅自叫人做了一杆十六两半的枰,这事忘了跟公爹商量,请公爹原谅。儿媳想,顾客知道咱家实在,愿意来买,虽说一斤咱们亏半两,可是卖的多了咱们还是赚的多了。”媳妇的一番话说得老人面红耳赤,他经过一番深思后作了决定,第二天向全家宣布:“我老了不中用了,从今天起把掌柜交给老四媳妇来当,往后全家都要听她的。”因此,有人在故事的结尾加了一句点评:“众人为秤,心明如镜,半两之差,霄壤不同。”
  类似的传说故事还发生在如今的南阳邓州。不过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儿媳与公公,而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十六两秤变成了十市两秤;米店也改成了杂货店:其它故事情节几乎完全雷同。因此,这是“故事新编”还是“佚事讹传”,笔者未曾查考不得而知。不过,切记其用意还是善良的,无非是劝诫人们不能做昧心事,行事要公平公正,要警惕“贪小便宜吃大亏”。
  由经商联想到做人。我们祖先留给我们一杆良心秤、公平秤,这是我们的福份。秤被视为“公平、正直、光明磊落”的象征。当年孔老夫子就曾说:“吾心如秤,不能随人低昂。”今天,我们也常听人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就是说千万要重视百姓心中的这杆秤,不可有丁点疏忽。君不见,有些一心为民的好官员在百姓的大秤上称出了千钧重量!而有些贪腐者却遭到千夫指万人骂,甚至为此丢了性命,他们在这杆大秤上却又轻若几根鸿毛?呜呼!人人心中有杆秤,称人、称己、称良心,昧心者万万不可心存侥幸。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