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信息时代办公室里不应当有个人隐私|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办公室里不应当有个人隐私|信息时代

发布时间:2019-01-01 07:28:24 影响了:

     前两年,社会上曾经为一件事讨论得沸沸扬扬:一对办公室恋人,在MSN里起先商量中午在哪里吃饭,后来说了些悄悄话。这些通过监控软件被现场直播到网管那里,这网管也是小年轻,就把他们的悄悄话传给其他同事,结果当天下午,大家都用这句话来戏弄这两个人,他们一开始还以为纯属巧合,别人也会用这样的私密话,后来知道是有人在捣鬼,最后两人愤然辞职。许多人对他们表示同情,对网管的不道德行为进行了谴责。现在回头想想,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网络从新鲜的高科技玩意到普遍的工作与生活的应用,已经给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许多变化,尤其在公司这样的经济组织里面。据统计,先进企业90%以上的外部业务和80%以上的内部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操作,一些行业翘楚更是超过这个比例,一些贸易公司,这个比例是更高。网络不仅仅是一个办公条件,更是业务的载体和核心,业务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这点已经不用怀疑。基于这样的情形,Q Q、MS N、E-mail、Blog、BBS等等都可能成为便捷的泄密通道。
  另一方面,员工的生活中,与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也越来越数字化了,早先利用公司电话、传真什么的联系,现在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联系,非常便利。QQ通常是头像闪烁,不知道是和谁联系的,是工作还是闲扯。这样的交织是越来越普遍,利用网络和信息系统带来更方便的业务处理的同时,企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商业秘密的泄露,二是员工工作精力的分散。这个时候企业依赖信息监控手段来防范,就显得正常和必要。
  信息系统使业务过程越来越结构化,业务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也就可以越来越离散。如果这些同事之间的业务联络不以正常的节拍在协同,经常被私人事务打乱的话,则效率是很低的,甚至不如传统的工作方式,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发生在QQ头像频频闪烁的时候。这事实上已经成为业务流程重组并且信息化后的公司高度关注的问题了,在做重组设计的时候,有些公司没有考虑到多个过程并发,自然包括职业与私人事务过程并发时候的协同机制。
  我们清楚,无论是摄像监控系统还是网络管理软件,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事实上都是双刃剑,一方面适当地控制了潜在的风险,另外一方面让员工觉得得不到信任,甚至被认为是侵犯了私人权益。有时候员工对于限制QQ等工具的使用,认为公司是没有与时俱进,好的手段不使用,落后于时代。在企业文化中形成了比较危险的分裂因素与力量。
  平心而论,公司用工资的方式购买了个人的时间来工作,个人只能从事职业范围内的活动,而社会与家庭范围类的活动不是公司明确许可的话,是应该被禁止的。但是员工也是人,需要越来越多的自由。甚至有人拿谷歌的员工福利来说事,员工可以带着狗上班,可以躺着办公。这是一个相对极端的情况,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我们还无法做到如此包容!但是员工的私人空间在办公时间里面确实存在,也有可以满足的可能。我们应该怎样满足员工的这部分需求呢?
  开设专门的私人空间,提供网络服务。温州有少数企业在做这个尝试,他们将员工通过网络与亲友沟通、个人娱乐看成是新时代的一种福利,以电子阅览室的方式向员工开放。一方面尽量用下班时间满足个人需要,另一个方面在上班时间有迫切需要的同时,可以直接到电子阅览室办理。这些阅览室除了集中的大房间之外,每个楼层还安排1个,一般是2~4个坐席。这样就有效地分离了职业空间与私人空间。在感觉上就好像到办公室外面接听移动电话一样。特别是每个楼层的这个阅览室在安排上非常巧妙,一般在靠近楼梯口的地方,一是方便进出,二是有一个自然的监督,你总不会用一个上午赖着不走与朋友狂侃吧。我也见到有一家公司,按照部门性质和对外交往的频度,在办公室安排专门的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供对外联系与查询资料用。由于是几位同事共用的,这些电脑也很少被用来做私人的事情。
  办公室里面的个人隐私到底要不要保护呢?站在企业的立场,有利于组织利益的就应该被保护,否则就不会被保护。当然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秩序在既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时,也能越来越照顾到员工个人的需要。
  这已经不是小事情,它事实上在影响我们的生存方式,信息时代的文明形态与伦理道德还处于萌芽阶段,基本还是受传统社会的规则的影响,还没有一个新的秩序能够满足我们信息时代对生活的追求。这样的大课题在商业秘密、工作效率与私人隐私妥协之外,可能更需要网络经济学者、社会心理学家们来做深入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