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在校生包括毕业生吗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英语应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在校生包括毕业生吗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英语应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3 16:33:47 影响了:

  摘要:英语专业一直是一个热门专业,学的人多,社会需求也大。但是近年来却总出现英语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个怪现象。为探究这个问题的原因,本文作者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02~06年毕业的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就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和大学对英语人才的培养做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的课程设计相对老化,不能继续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应该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毕业生 在校生 英语能力 大学课程 对比
  1 相关背景
  从改革开放至今,英语专业作为受欢迎专业的热度一直不曾退却。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大事记的出现,英语作为普遍交流工具的特性日渐被人们接受,用人单位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英语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英语专业,目前仅在京高校就有北大等近50所开设了该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专业开设虽然已近饱和状态,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仍在扩大,英语专业学生仍是各大企业的抢手人才。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上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就业前景相对乐观。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充满信心。但近两年却出现了这么一个怪现象――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才。
  从目前中国就业市场英语应用的情况来看,高校着重培养的语言研究型和文学研究型人才已经不太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据悉,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对高校的课程培养体系存有诸多不满,可高校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三者之间对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巨大落差。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体制,多半专注于语言学或文学等学术性方面的培养,偏离了社会大众对实用性英语人才的需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新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该着力坚持“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完美对接。
  本论文从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英语的应用情况出发,分析5届毕业生在不同行业英语各项技能的应用情况及行业对不同技能的要求程度,同时,与在校生英语各项能力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探析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2 研究方法:调查报告
  ①调查对象: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02~06级毕业生(在职);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07~10级本科在读生。
  ②调查内容: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英语应用情况及能力现状;了解在读本科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及对未来就业的态度。
  ③数据来源:对毕业生进行电子邮件问卷发放回收、电话访问、工作单位走访调查;对本科在读生进行问卷发放回收以及相关资料查询。
  ④回收反馈结果:对毕业生共发出问卷16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在取得30名毕业生同意的前提下,与他们进行了当面访谈询问,具体探讨英语应用的细节方面;对在校低年级(大一及大二)发出问卷50份,高年级(大三及大四)发出问卷50份,共回收100份;其中所有问卷匿名发授,在填写过程中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不同行业的性质对英语水平的影响;问卷结果及访谈资料均有效。
  ⑤分析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应用情况
  所调查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1年到5年,其中绝大多数人曾经或者现在从事的行业都跟英语直接或间接相关。对于从事跟英语完全没有关联工作的毕业生的问卷,总共10份,调查报告不再将其结果和意见统计在内。
  3.1.1 毕业生工作领域的分布范围
  根据回收问卷及走访调查结果,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与英语直接相关的领域,比如教师、翻译等;与英语间接相关的领域,比如外企文秘、导游等;必要时才会用到英语的领域,比如国际贸易部门销售、会计等;与英语不相关的领域,比如国家公务员等。其中,超过60%的人选择了与英语直接相关的行业,22%的人选择了与英语间接相关的行业,10%的人选择了必要时才会用到英语的行业,剩下的人群从事的行业则与英语相关性很小。
  
  3.1.2毕业生就业后英语的应用情况
  由于不同行业对职员的要求不同,工作中对英语各项能力的应用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和对比研究,即使在不同领域,对于英语各项能力的应用情况,毕业生也有着诸多的共同点。论文就以下突出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3.1.2.1英语听说应用较广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当中,有超过90%的人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职员的听说能力,即便是在英语非常用语的工作领域,拥有良好的听说能力也非常受人瞩目。卜素(2007)曾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实证研究调查》中指出:对求职者英语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的用人单位,在“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层面上最看重求职者“听”和“说”的能力。在对30名毕业生的访谈过程中,100%的采访者均认为听说能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1.2.2写作应用普遍,但毕业生能力不足
  在针对写作相关的选项中,40%的参与者认为写作能力有提高,而另外60%的人则选择了能力下降。这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当工作中需要经常性用到写作时,毕业生能力会有一定提升,反之能力下降。不过,除了在从事领域所占比重较少的专业性学术研究领域内,毕业生在工作中进行地主要是实用性写作,比如电子邮件、合同撰写、报告提交等方面,对于在校期间进行的文学性和学术性写作练习应用很少甚至没有。
  3.1.2.4 总体应用呈现“从泛到精”的趋势
  问卷中对英文交流能力、英文写作能力、英文阅读能力、英文翻译能力做出了细分,让调查对象选出其加强了或者变弱了的能力方面。然而,得出的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以上所有能力都得到提高的人只占总人数的1%,所有能力都变弱的人占2%。各项能力的提高或下降各不一致,这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领域积极相关。在谈到对英语专业的建议时,75%以上的毕业生提出了“除了要有百科式常识外,事先了解行业的相关背景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万精油”的英语专业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泛”而“不精”的知识体系并不被人看好。祖述乐(2009)曾经指出:“要推出‘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在采访过程中,有2/3的被采访者认为自身总体的英语水平相对于在校期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很多知识在工作中已经应用不到了,只有在工作中经常应用的部分才有提高。而行业内的专业性知识大多则是在就职后通过自身学习的,在工作中也主要是与这方面打交道,英语的应用情况呈现 “从泛到精”的趋势。
  3.2 在校生英语水平状况
  高校作为未来精英的训练场,既要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满足他们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承担着对社会发展举足重轻的责任。同时,在校生英语水平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成果,学生英语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折射出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在收回的100份问卷当中,同低年级相比,高年级英语的各项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认知度有了较大的上升。然后,这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重点基本上大同小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1 在校生听说能力最重要也最薄弱
  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在校生里,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能力不尽如人意,只能算一般水平,其中67%的人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单词量的缺乏,20%左右的人则选择了语音、语调的困难;高年级同低年级相比,虽然总体自身认知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68%以上的调查者认为听和说是自身最薄弱的环节,这两项能力一直处在限制性水平。
  3.2.2 写作能力偏低,主动性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24%的学生选择写作是自身最薄弱的能力。在薄弱原因选项中,最主要的是单词跟素材,占据总结果的65%;其次就是练习程度不够,90%以上的学生只在课上进行写作练习,课下没有自我训练,并在平时的积累中,对于写作的态度也比较消极。
  4 总结及建议
  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突出,大学生就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积极协调学校、就业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对于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
  4.1 毕业生和在校生英语应用的对比情况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之间英语能力的应用和培养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的无力感和在校生的盲目感激化了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不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知道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存在的落差点是什么。在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四点情况最为显著:
  (1)毕业生听说能力要求最高,但是能力往往有待提高;在校生听说能力普遍最弱。学校与学生自身应该继续加强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2)毕业生的写作能力被列入第二大薄弱环节,并且在工作中大多是实用型写作;在校生主要进行的是文学性和学术性的写作练习,并且有意识地训练较少,学校对写作的重视度也比不上听说。
  (3)大多数毕业生要求对某一行领域的学科知识精通掌握,包括该行业的单词、背景、文化等方面;在校生仍然接受的是“泛而不精”的教育体制。
  4.2 参考意见
  (1)听说能力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素质的地位不容置疑,高校和学生对该能力的培养需继续保持重视的态度。崔宁宁(2010)指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有5个:学生自身的积极动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过硬的心理素质,大量词汇的有效输入,坚持渐进式练习。对此,高校可以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例如多举办口语类讲座和比赛,督促学生边学边练;教师在听说课上,针对学生反映听说中最大的单词困难,可以每次有重点地梳理单词,并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外,还要多多关注学生心理情况的变化,培养坚持不懈的能力,通过从易到难的不断练习,形成长期性的知识体系。
  (2)要摆正对写作的态度,抓住写作重点,进行多题材多体裁练习。与听说相比,写作地位重要,但是却并没有受到较多关注,学生有意识地练习也较少。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一定要多加关注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除了必备的文学性和学术性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实用性写作,以便熟悉各类体裁特征和相关背景知识。
  (3)推广“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百科全书”或“半瓶子醋”式的知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被人们认同,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在某行业内深厚的专业知识,鉴于此,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在类别、层次、任务和目标上设立与众不同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术发展计划。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学校可以开设林业英语等专业选修课,让学生除了掌握良好的英语能力基本功,同时成为具备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卜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实证研究.科技信息,2009,(3).
  [2]崔宁宁.从社会需求探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10.
  [3]人才培养目标落差大 高校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文汇报,2011-4-11.
  [4]宋殿娇.当前英语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理论,2007,(12).
  [5]祖述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与发展对策.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