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0:03 影响了:

   [摘要]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阵地,无论在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创新,并不是某些特殊人的专利,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意识。但这种创新意识,能否发挥出来,还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切实加强创新教育,努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当成为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就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创新意识 学生 培养
  
  一、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1.树立学生的开放意识,转变“封闭型”教学观念。语文课堂教学的“封闭型”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固定,不灵活。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2)教学手段单一,不丰富。(3)教学形式呆板。即(一问一答),在此传统的约束下,很长时间,大多数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思索,而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缩小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范围。创造性地去学习,培养的是创造性、开拓性的跨世纪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意识。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些灵活、有意义的问题,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操作。例如,教苏教版《人有两个宝》这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提问,并说说双手能干什么大脑能思考什么?笔者讲授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段时,采取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1)先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这段话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什么特点?(2)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3)让学生画出小兴安岭春天的图画,以进一步感悟春天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这一连串的开放性问题,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2.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转变教学观念。在那些权威性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对教师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他们不敢甚至也不想向教师和书本提问,只有习惯性地被动接受。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将会被抹杀无疑。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全同学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允许他们提问。实践证明: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好,因为他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能引起争议,这本身就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例如,教学《翠鸟》一课事学生在初读课题后,还没等老师说什么,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翠鸟长什么样?他喜欢吃什么?翠鸟有什么特点?这时我就组织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这样既深化了知识,又引导了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开启他们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转变“教学模式”观念。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已经习惯于某种思维方式。这样就会容易形成某种呆板模式,从而会产生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严重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
  
  二、学习新知识要注意挖掘学生创新意识的潜能
  
  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突出他们的自主地位,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能力,要呈现出一种师生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当中教师应起中介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师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从让学生成为教师思维的“同谋者”,同时应把好学生思维与教师启发之间的度。对学生加工过程给予正确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的途径,而课堂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语文教学不仅要多加朗读、指导,还应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情境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者不应是处处的被动接受者”。语文知识不同于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自主探索,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才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要。如果课堂中的问题是探索知识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具有真实价值、可供学生参与的问题,更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请求。
  2.教师应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空间。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和意识。同时更要努力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入地加以思索,以发挥学生内在的创造意识。
  3.要注意“成功”、“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亲身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的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一位学生从顺境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而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4.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是语文知识内容的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教,而活动情境的创设正好为他们搭设了一个生活的“舞台”提供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通过动嘴、动脑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舞台”上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还应注意讨论式的教学
  
  1.选择讨论的题目必须要恰当。教授提出的讨论题应该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和挖掘性,但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很快便能得出结论,这样也就失去探索和思索的兴趣,而且也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2.讨论的时机要适合,时间不宜太长,如果时间太长,这样会使学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走过场,此外讨论的形式要多样,不能太单一,教师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
  
  五、课的结尾要力求新颖
  
  课文的结尾对发展学生兴趣,强化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的结尾,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的高潮。前苏联的大教育家姆林斯说:“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课的结尾角色处理得好的话,这不仅能实现学生心理需求,而且还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即时科学也是艺术。
  语文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新是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有所不同,它应根据不同年级,结合教学的各个过程而实施不同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还要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