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数学学科【实施数学学科的动态生成教学】
 

数学学科【实施数学学科的动态生成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6:25 影响了: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特级教师周一贯曾指出:“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具有互为主客体的新特点。同时又受到内外环境的不可避免的制约和影响。这就决定了课堂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其极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决定可生成的丰富和鲜活较之其他活动有过之而无不及。”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案机械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催化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昭示着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相加,还应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对话中推进,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师生双方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民主对话,才能真正使课堂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垂直与平行》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两条折痕,使这两条折痕能够互相垂直。有的学生把纸上下对折。再对折,有的学生沿着对角线折,都折出了两条互相垂直的折痕,这些都是我在教学预设中想到的情况。就在我要“收兵”之时。一个平时不爱吱声的孩子突然把他那张有着两条歪歪斜斜折痕的纸举起来大声说:“我还有不同的折法”,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是先任意折出一条线,然后再折出和这条线成直角的线,多好的折法啊!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折才能保证折出的两条折痕是垂直的。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深入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成为动态生成的源泉
  有些老师担心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担心应对不了课堂的不确定性。其实就是担心超出预设。其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就是最容易出现意外的地方。从前。我是严加防范的。例如。教学《圆的认识》画圆时。我经常反复强调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指半径,然后让孩子们画圆。虽然有些孩子还是会出错。但是老师很心安,因为已经强调过了。而现在,我让孩子通过自学画圆后,直接提出“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孩子会不会画错?一定会!有些孩子果真画出了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但是,我相信在随后的同桌互相检验中他们一定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或许耍测量。或许要争辩。随他们去吧。他们一定会发现:“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我记得在华应龙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孩子的错误唯有通过自我否定来修正才会改得最彻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争辩后得出的正确结论留下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才真正是他们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探究、解决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总会特别投人、执着。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这样的错误当成宝贵的资源加以开发。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错误将会为动态生成的新课堂打开一扇窗。
  
  三、教师要找准“动态生成”的生长点。并不断提升教育智慧
  
  把学生看作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文本、环境、教师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把握准知识的生长点。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探究热情的高低,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不断洞察学生的探索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要随时把握好课堂方向,随机应变,适时做出反应和调整。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开展个性化学习,出现了“比法多样化”,它同时又是一种“比法个性化”。比法个性化与优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思维层次上的算法也客观存在,对于一些低思维层次上的算法,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别人的思维成果,从而提升认识水平,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的、更一般的算法。即使一些学生“执拗”不肯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也会逐渐接受利用的。“比法多样化”与“优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理解为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动态的非预设生成性之间关系的问题。
  
  四、调动智慧、巧妙引领。让生成资源不断提升
  
  在生成性的课堂上,学生心灵开放。思维活跃,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会使我们的课堂因学生的不俗表现而异彩纷呈,另一方面也会因我们准备不够而手忙脚乱,造成课堂的暂时失控。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必须充分调动我们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将这些意料之外的情况转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我们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说说怎样写一个分数,并说明理由。一位学生认为:“应该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因为先有平均分的份数,才能有所取的份数,所以把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把取的份数叫分子,好像先有妈,后有儿子一样。”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为他鼓起掌来。由此及彼,我马上想到了真假分数,于是趁热打铁,打破教材的课时界限,立即将下一课时的“真假分数”提前来学习,继续引导学生:“那么在分数世界里有没有儿子比母亲大的?”从而形象地得出,“儿子”比“母亲”小的分数是真分数:“儿子”比“母亲”大或者相等的分数是假分数。这样灵活机动地处理教材,学生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总之。精彩的课堂缘于“生成”。课堂教学是否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产生更多的“增量”,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不断丰富教学智慧,才能更好地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
  ,
  (作者单位 福建南安溪美中心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