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会“理答”者为俊杰】俊杰的意思
 

【会“理答”者为俊杰】俊杰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20 04:12:37 影响了: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理答”的专家之一。他对“理答”作出这样的解释:“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科学有效的理答可以巧妙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够的,什么是应该引起注意的,什么又是值得思考的,它直接影响到生成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后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如果理答不当,就会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熄灭学生求知、思维的火花,甚至使学生彻底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理答,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关于课堂理答方面存在以下现象:
  现状一:尊重学生≠放纵错误。在一位教师的公开课上,我们常会看到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是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教师的理答过于简单。特别是学生答错,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思错,促使学生思辨能力发展。面对孩子不同的解答,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一些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这位教师只是给予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这样的理答,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思维存在哪些问题,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提升,学生的思维没有在老师的点拨下得到拓展或者提升,教学始终在同一个层面上徘徊,这实际上是对教师责任的放弃。这样的师生对话,因为缺失了巧妙的理答,就显得相当低效。其实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可先明确地指出来,把错误当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正确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找错、思错、改错的全过程,最后就学生的思辨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面地坐下。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理念,明确指出学生错误并不代表不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请不要对学生的错误一味地迁就,尊重学生不等于放纵学生。
  现状二:等待≠笨拙。“一问一答”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有很多教师能做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再指答。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一个细节,当学生回答得不够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常采用追加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得出完整的答案。这样引导是可行的,只是许多教师在追问时往往给学生的思考候答时间平均不到3秒钟,甚至在提问后1秒钟内就要求学生回答――“一问即答”。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显而易见,在课堂上增加几秒的“等待时间”并非易事,但是有的老师并未意识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所以造成了低效的问答。如果教师能适当延长候答的时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1)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变高;(2)学生不回答的人数减少;(3)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4)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挑战或加以改进;(5)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所以,课堂中要有“留白”,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予孩子思考、操作、体验、表达,老师需要等待,等待不等于笨拙,等待其实是一种高明的引领。
  现状三:理答≠理出答案。在数学课堂理答时,很多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被资优生完美地回答后,老师会迫不及待地加以肯定,而对此问题是否全体学生都理解了,尤其是一些思维比较缓慢的学生有没有明白,教师却没有放在心上。
  对于思维比较缓慢的学生来说,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听众与陪客。他们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机会,被迫接受资优生的观点。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怎会不大?在少数学生会的情况下,教师应把多数学生拉回原点,或是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发问。教师可以在回答问题的学生讲完方法之后,适时提出让“同学们给点评价。”又适时进行介入,“我建议,如果大家觉得什么地方某某同学回答得不够清楚,你就问他问题,让他解释,考考他。”这样的理答虽不是直接提问,但效果却比提问还要好。因为原来单向的述说,经过引导成为全班学生之间的多向对话。这样的理答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敢于质问的学习方法、习惯与能力。其实,理答的本质在于要让学生产生数学思考,让思维得到训练,让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理答不等于仅仅理出答案,更要理出学生问题意识。
  课堂理答是一门艺术,它充满智慧、情感、技巧。课堂理答也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一个会理答的教师定是教学中的“俊杰”。只有会理答的教师能引领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才能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才能给学生浓浓的探索欲,才能给课堂带来精彩的天地。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县府城镇府城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