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情境教学艺术谈:小班情境教学之艺术领域
 

情境教学艺术谈:小班情境教学之艺术领域

发布时间:2019-01-24 03:46:44 影响了: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从理念到实践,从设计到模式,从方法到手段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全新的情境教学法模式开辟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知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提高,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有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达到理解和认同,实现从现实生活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符合现实生活理性认识的飞跃。古人说过“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表明客观事物环境会激发人的主观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促进认知和表达,达到“身临而人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
  2.情境教学法符合青少年认识心理特点。
  心理学表明,“轻松、愉快、乐观、良好的处境、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学生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那样:“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3.情境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从教育理论上讲,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有切身的体验,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参与体验或合作来构建知识,人的发展是外部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从新课程理念来讲,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1.设计“趣味”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尤其是感性认识强的初中生,趣味性便显得格外重要。思想品德教材本身并不都具有趣味性,需要通过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教材的缺失,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自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通过文字符号、图像声音等教学手段,采用故事、演讲、游戏、实物演示、小品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如在讲述中央重视“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时,我发现城市里的孩子对农村状况了解得不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一些边远山村仍比较贫困落后,他们年轻劳动力大多进城打工,造成了农村生产劳动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人们比拟为“1007现状”和“6038部队”。我要学生猜想这种比拟究竟是什么意思?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始终未答到点子上。在学生的期盼中我告诉他们,“1007现状”即一根扁担、两只桶、一把锄头的生产方式;“6038部队”指老人、妇女留守种田。这种教学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2.创设“情感”情境,渲染气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思想品德课就不会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心灵的雨露和阳光。找准学生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方面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进行精心设计,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才能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引起认识的共鸣和发展。如讲“孝敬父母”内容前,我先让学生倾听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然后又和学生一起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学生立刻感受到了深厚的母爱,母子之间的融融亲情,激起了对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渴求。又如,学习“创造生命的价值”这一内容,教师播放了《千手观音》的视频,学生置身于那优雅动人的舞姿、美轮美奂的造型中,感官和心灵受到洗礼和震撼。当老师提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学生的情感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
  3.再现“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指出教育不能失去与生活的联系。品德教育来自于生活,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如讲到“学会自我保护”时,我先让学生进入这样的生活情景:放暑假了,你独自一人在家,突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你会怎么做呢?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的答:“父母不在家,我装着听不见敲门声。”有的同学说:“先从猫眼看看是谁再说。”还有同学提醒:“不认识的人绝对不能开门。”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到在生活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再如,学习“合理消费”内容时,我让学生讲讲他们是怎样过生日的。此问一出,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接着我要学生分析自己过的生日属于哪种消费,怎样做才算是合理消费。这样,课堂面向学生生活,又通过在生活情景中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4.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南宋理学家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启发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寻找答案,解决悬念。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的是教师对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与探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记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就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讲“努力做一个维权的消费者”这一内容,我给学生展示这样的案例:酷爱运动的陶陶自己到超市买了双运动鞋,谁想到刚穿两天,鞋就开裂了。陶陶拿着超市的小票,要求退换。超市负责人以鞋已穿脏为由,不给退换,陶陶失望极了。由此设计了几个问题:陶陶可能会采取哪些方式处理这件事?这些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发挥想像,认真思考,参与讨论。他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出合理的结论: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不行,用违法方式解决也不行。只有进行协商、调解或者诉之法律,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击不法商家的侵权行为。课堂设计以问生疑,以问促思,以问激情,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5.运用“激励”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竞争意识。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激励,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鼓舞了学生的进取。我经常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创设激励的情境。如讲授“落实保护资源环境的行动”内容时,我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尝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为学校、家庭节水出谋划策,并比一比,哪一组的节水方法多。为了在活动中取胜,组内的同学认真看书、积极思考讨论。有的小组设计了家庭水“三级循环”利用系统,有的同学设计了学校宿舍、食堂、卫生间的节约用水装置,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很有创意。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对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确信,经过不断的尝试,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将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