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继承 对金农漆书的探索与继承
 

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继承 对金农漆书的探索与继承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5:38 影响了:

     一、海宁皮影在海宁市的发展现状      海宁皮影戏已有千年的历史,清末在江、浙、沪盛行,“夹带历史、哲学、世俗、伦理、审美等传统信息。”①是南方皮影戏的重要代表。其流畅的戏剧表演、悠久的声腔传承、精美的道具制作、巧妙的乐队编制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2005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宁皮影名列其中,这使该艺术门类的传承与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5年以来,海宁皮影虽小有发展,但遇到的阻力依然很大,其中有资金、场地等一系列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人的问题。如传承人为数不多,年逾古稀,难承大任;继承人数量极缺,年轻人极少涉足该领域;爱好者,甚至观众为数很少,对该艺术门类不理解,甚至漠不关心。其中,后者是导致海宁皮影发展举步艰难的根本原因。笔者在与海宁传承人余二男的交流中了解到,目前,观众缺失、皮影戏缺乏群众基础是导致皮影戏商业运作失败、“走出去”的种种计划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没有观众就没有资金,没有资金就无法保障从事海宁皮影工作者的物质生活,更何谈后继有人与继续发展呢?
  群众基础的缺失,关键在于群众对于海宁皮影的价值取向不清晰,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传承的作用与意义,加之十年浩劫期间,海宁皮影的欣赏人群一度出现断层,如今该问题就显得更为尖锐了。
  
  二、斜桥镇中心小学“海宁皮影校本课程”的开展过程及现状
  
  身为海宁皮影重要流行地区的斜桥镇中心小学的领导,深感挽救海宁皮影并使之拥有源源不断的观众群,任务十分迫切,意义非常重大。因此,他们以《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涉及的“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为契机,萌生了创立一个海宁皮影艺术校本课程的愿望,尝试将校本教育与涉危的人类艺术成果抢救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路子。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斜桥镇中心小学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建立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先进水平的海宁皮影校本课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斜桥镇中心小学的课程开展实际,笔者踏入校门,亲身感受课程开展的过程及课程开展以来校园文化所产生的种种变化。
  (一)科研先导,全体参与
  斜桥镇中心小学确立以海宁皮影为核心的“乡土艺术校本课程”之后,校领导制定了“五步走”的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1-2004年),以兴趣小组活动为形式,将海宁皮影引入校园,周六开课,一周一次,学生自愿参与,探索海宁皮影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的可行性。
  第二阶段(2005-2006年),随着海宁皮影申遗成功,校方加大兴趣班的开展规模,细化班级为操作班、制皮班、表演班、演唱班四个门类,不仅学生学习,教师也全体参与。
  第三阶段(2007-2008年),综合各项科研成果,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指导。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如《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校本化研究》《小学乡土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小学乡土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中《小学乡土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然成为全国子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进行下一步科研探索的热情。
  第四阶段(2008-2009年),将海宁皮影的兴趣班课程改为正式课程,每周固定上课,不再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学校专门成立“海宁少儿皮影戏剧团”,由著名皮影戏艺人郎自立亲自指导、排练,成果显著。
  第五阶段(2009-2010年),开展海宁皮影艺术教育研究(省重点项目),并不断完善研究内容、实施纲要、资源包,整理修订专著。
  五个阶段衔接紧凑,步步延伸,成功确立了学校独特的海宁皮影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在学生和老师中为海宁皮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皮影戏的兴趣,对于海宁皮影观众人群的增加是大有裨益的。
  (二)专业引领,骨干为主
  学校领导班子注重引进最原始最纯正的海宁皮影艺术,注重请进最权威的海宁皮影继承人,注重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作为海宁皮影的学校教学骨干。
  1.专家指导
  学校从2001年初开办兴趣班起,就请到了“郎家班”著名传承人郎自立、余家皮影第三代传人余二男作为兴趣班的主要教师。让孩子们欣赏、模仿和制作最纯正的海宁皮影,还让专家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实地观看海宁皮影的表演,并挑选有声乐、器乐基础的孩子成为了专家的“关门弟子”,这些孩子也就是后来斜桥小学皮影戏团的骨干和主力。
  2.建设教师指导骨干
  除了由专家亲临指导,学校教师也不断充实自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各类以海宁皮影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封云洁老师领导的“海宁少儿皮影戏团”已多次被海宁电视台、嘉兴卫视、浙江卫视邀请录制节目,并每年都走访各兄弟学校并演出,大大提高了海宁皮影的知名度,为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建了扎实的平台。
  (三)合作探索,稳步推行
  1.研讨座谈
  每月举办一次校本课程建设座谈会,请省、市教育界专家领导、学校领导、皮影戏老艺人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讨论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交流成功经验,学习相关理论,有效地促成了实践方向的正确性和措施的有效性。
  2.校际交流
  与兄弟学校联合,开展研讨,承办海宁市学校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创建现场会(以皮影戏为核心)、嘉兴市农村小学骨干校长班校本课程开发研讨等各种重要活动,加强交流,汲取多方意见,加强学校海宁皮影校本课程的推广力度。
  (四)理论指导,不断完善
  1.与专家对话
  海宁皮影的传承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得记谱法与各种音乐理论成果总结,斜桥镇中心小学便抽出相当一部分师资在课余对海宁皮影进行深层挖掘,配合海宁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整理音谱,研究声腔,将海宁皮影的理论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与书籍对话
  广泛搜集各类有关海宁皮影的论文材料,编写《海宁皮影》等适合少年儿童的乡土读物,并通过四年的时间编写出了《海宁皮影乡土艺术课程》作为教材用书,这在全国堪称首例,并且每年针对发展情况的不同,都会对教材和读物进行修改,以适应海宁皮影及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以上四点,是斜桥镇中心小学在皮影戏乡土课程化过程中所作的种种探索与实践,成效之显著,影响力之广泛,可见一斑。
  
  三、“海宁皮影校本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斜桥镇中心小学的走访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学形式比较局限,部分教学模式吸引力不够
  海宁皮影戏是由三大门类组成的,即操作皮影、乐器演奏、声腔发声,这三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固然详尽,但是孩子缺乏兴趣,而且课堂与实践结合比较松散,或专说理论,或只看不说,这样的教学是缺乏吸引力的。
  (二)给予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尽公平,在调动全校学生积极性方面有待改进
  问卷显示,10%的学生对海宁皮影非常感兴趣,50%的学生选择比较感兴趣和一般,30%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还有1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在感兴趣学生中,大多是参与过少儿皮影剧团演出的。可见,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实践面更大一些,对于提高全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是有利的。
  (三)与学生家庭的沟通相对缺乏,学校与家庭的交流过程中断
  在笔者的问卷中,有50%的学生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参加过皮影戏演出活动;45%的家长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活动,但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5%的家长不知道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笔者了解到,很多家长并没有看过自己孩子的表演,也有家长认为此举浪费时间。由此可见,斜桥镇中心小学在培育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大环境中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四)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也不尽公平
  目前斜桥镇中心小学的皮影戏乡土课程尚未有健全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十分模糊,也不尽公平;在孩子们的日常表现评定中该课程的具体归属也很难界定。长此以往,课程的可行性与发展能力将会受挫,也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十分紧迫。
  (五)学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些急于求成,过于注重学校品牌而忽视了海宁皮影的下一步传承
  笔者在与教师、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就基本放弃了皮影的欣赏学习,使得刚刚培养起来的兴趣很快就湮没了。所以如何将小学――中学――高中三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条培养路子能够继续下去;如何确立孩子们对乡土艺术正确的价值观,并使之不断稳固,使这种精神能够传承,才是乡土艺术课程开设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以上问题并不是学校单方面可以解决的,牵涉到社会、政策、思想、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相信,这样的课程探索与实践是有着光明前途的,是发展中的新事物,也必然成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关键一环。
  设立“海宁皮影乡土课程”最终只是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影响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唤醒公众对古老、濒危艺术的重视和重新发现,使中华民族那些灿烂的智慧和血脉得以传承。
  笔者在即将结束斜桥镇中心小学走访时观看了孩子们表演的皮影戏《龟与鹤》,在那活泼与纯真的剧情,以及台下清脆爽朗的笑声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宁皮影,乃至中国大地上很多的“非遗”都会有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注释:
  ①中国网.https://www.省略.
  参考文献:
  [1]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6.
  [2]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6.
  [3]祝浩新,宓铮,王国良.海宁皮影戏[C].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4]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高�.浙江海宁“皮影戏”音乐唱腔源流考[J].戏曲艺术,2009(2).
  [6]石晨阳.海宁皮影[J].浙江档案,2007(2).
  [7]海宁教育网. https://www.省略.
  [8]斜桥镇中心小学网.https://www.省略/.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