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美术课改【美术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美术课改【美术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2:16 影响了:

  〔关键词〕 美术;课改;人文精神;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23―01
  
  美术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这是“人文主义”最直观生动的体现。还有,新课改把以往教学中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迪诱创性教育,更注重学生完善人格的建立,激励、唤醒成为教学的主要方法。总的说来,美术课改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材的编写始终以人文性为主线
  
  以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为例,这两个单元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都根据学生普遍的欣赏能力选取材料,充分尊重了他们的共性,同时,还考虑到了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地取舍材料,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美术课本不再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导和学生绘画技巧的摹本,而是教与学的辅助性工具。教师不只是学生的技法辅导者,更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导师。
  
  二、教材的内容以人为本,注重学以致用
  
  在教材的内容上,以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为主题。如,在《校园的春天》一单元中,学生自己动手将生活环境装饰得舒心宜人,达到了欣赏美、创造美这样一个连锁反应。这样的一节课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此外,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还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它们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相应地,教材所选内容也不再以单纯的绘画技法为主,例如《春天的畅想》涉及到了摄影技术、古诗的欣赏,《校园艺术节》又涉及到环保,《广告设计》又联系到了工业制造与信息技术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社会生存的各种技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其发现美、创造美以及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法中的“人文性”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注重多种感官参与以及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的认识、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有机结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尊重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西方绘画的人文性与东方绘画的自然性这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不同意识形态有更透彻的领悟,在上课时我特意请同学们欣赏了两首曲子。一首是中国古典名曲《寒鸭戏水》,另一首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同学们聆听之后雀跃发言,有人说“《寒鸭戏水》一曲欢快、清丽”,有人说“它是自然界中生灵的一曲欢歌”,有人说“自然孕育了生命”……而针对《命运交响曲》,有人说“悲壮沉雄,展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有人说“它展现了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说得多好呀!同学们贴切地理解了人文性与自然性,教师要做的只是准备两首曲子和发言后的总结而已。
  
  四、教学中的评价“以人为本”,而非“以分为本”
  
  在学生的考核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主要环节,而不是学习结果。评价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态度、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等将学生互评和自评以及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全班公开评价,并鼓励学生说出理由。通过开诚布公的讨论,不但使学生增强了沟通,而且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期末,我根据自己设计的表格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学习《环境设计》这一单元,87%的同学能自己动手装饰自己的房间,92%的同学能够将校园里的垃圾扔到指定地点,所有班级都能用自己的手工作业布置教室,很好地实现了美育的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