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整数k方和公式探求实录:正整数的平方和公式
 

正整数k方和公式探求实录:正整数的平方和公式

发布时间:2019-01-23 04:20:11 影响了:

  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750021      摘要:文章生动地再现了正整数k方和公式的探求过程,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理念,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各种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师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既得到了知识的升华,又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归纳演绎;猜想证明;线性表示
  
  [⇩]问题的提出
  正整数k方和在有关资料中都是以公式的形式给出的.(如12+22+32+…+n2=就以醒目位置放在原高中数学代数下册的封面上.)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在介绍了数学归纳法之后,课本习题要求学生要熟练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诸如12+22+32+…+n2=,13+23+33+…+n3=等几个特殊等式. 这些式子不光外形诱人,而且构思别致. 其强烈的数学美极大地吸引着教者与学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能真正让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的研究工作.
  1. 以上两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能否用演绎法证明?若能,请给出证明,并就归纳法和演绎法予以比较.
  2 . 以上两式若右端结果不知道,你能推出它们的结果吗?
  3. 类比以上两式的处理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完成正整数k方和公式的探求.
  
  [⇩]探讨与研究
  问题一经提起,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的问题、新的角度、新的可能性一下子把学生们又带入到一个新的探索的领域. 他们群情激奋,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查阅资料、搜寻有关知识,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不出所料,第二天,以上两等式的新的证明方法就得出来了. 现摘录如下:
  设an=,则an-1=.
  故an-an-1=-=n2.
  又an=a1+(a2-a1)+(a3-a2)+…+(an-an-1)
  =12+22+32+…+n2,
  所以12+22+32+…+n2=.
  仿此也证明了13+23+33+…+n3=.
  如此有新意的解法,我们还是首次目睹. 师生都沉浸在探讨与研究的欢乐之中. 至于直接给出这两个式子的结果,多数学生无太多的办法. 但也有部分学生从特殊化做起,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
  若设S1(n)=1+2+3+4+…+n,
  S2(n)=12+22+32+…+n2,
  则有
  [n\&1\&2\&3\&4\&…\&S1(n)\&1\&3\&6\&10\&…\&S(n)\&1\&5\&14\&30\&…\&]
  观察发现
  =, =,
  =, =…
  归纳猜想:
  =,
  即S2(n)=S1(n)=・=.
  最后又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
  好一个“观察,归纳,猜想,证明”. 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得如此流畅. 我充分肯定了这些同学的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小结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关系,讲述了猜想在数学发现和数学发明中的作用,并告诉同学们“伟大的发现往往来自天才的想象和猜想”. 要记住“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反思突破
  用以上方法给出了12+22+32+…+n2的结果之后,没想到再推导13+23+33+…+n3的结果时却遭遇了尴尬. 这说明解决这类问题更好的方法还等待我们去发掘. 于是,我又要求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认真反思,不妨再调整一下思维角度,并告诉他们:创新探索是勤奋和积累的一种升华,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同时,我要求他们在课后完成以下问题的解答.
  观察并计算下列各式:
  (1)1+2+3+…+n;
  (2)1・2+2・3+3・4+…+n(n+1);
  (3)1・2・3+2・3・4+3・4・5+…+n(n+1)(n+2).
  由此得出1・2・3…k+2・3・4…k(k+1)+…+n(n+1)…(n+k-1)的结果,并给出证明. 同时,我以坚定地口气对他们说道:“攻克了这道难题,正整数k方和公式就会由你们亲手给出.” 启发、诱导、鼓励、点拨,促使学生脚踏实地、耐心细致、独立思考、果断机智、有条不紊、勇于探索、乐于进取. 艰苦的劳动终于有了回报. 1・2・3…k+2・3・4…k(k+1)+…+n(n+1)…(n+k-1)的结果出来了. 我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推出来的?”大家异口同声说道:“观察――归纳――猜想――证明.” 看得出来,数学思想方法的威力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正在这时,一位学生举手示意,他还有更好的解法. 同学们都以敬佩的目光看着他,这时我请他走到黑板前板演并讲述他的解法.
  1・2・3…k+2・3・4…k(k+1)+…+n(n+1)…(n+k-1)
  =k!(C+C+…+C)
  =k!(C+C+…+C)
  =k!C
  =.
  漂亮,太漂亮了!此法可谓简单、清新、一气呵成. 师生的高兴之情难以言表. 有了以上结果,同学们又开始了新的冲刺. 一位同学讲述了在他证明公式1・2+2・3+3・4+…+n(n+1)=之后,得出12+22+32+…+n2+(1+2+3+…+n)=,也即12+22+32+…+n2=-=的思考过程,同学们表示赞同. 接下来,按照上面的方法大家又证明了13+23+33+…+n3=.
  以上方法从理论上讲,正整数k方和公式的给出应该不成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1・2・3…k+2・3・4…k(k+1)+…+n(n+1)・…(n+k-1)如何用ik,ik-1,ik-2,…,i来线性表示却又成了难题. 显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f(n)=n(n+1)(n+2)…(n+k-1)这个关于n的k次多项式.
  当k的数值(k∈N+)较小时,以上的工作是很好做的. 当k较大时,这个k次多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式呢?
  
  [⇩]升华拓展
  最后让我们聚焦在f(n)=n(n+1)(n+2)…(n+k-1)这个关于n的k次多项式. 因为这个多项式的根为0,-1,-2,…,-(k-1),所以这个多项式的常数项为0. 又知其最高次项的系数为1.
  故可设
  f(n)=nk+α1nk-1+α2nk-2+…+αk-1n.
  联想根与系数的关系,我们不难得到:
  α1=1+2+3+…+(k-1),
  α2=[∑lp][1≤l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