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应该重视知识技能还是理论方法 重视理论
 

应该重视知识技能还是理论方法 重视理论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4:41 影响了:

  原本信息技术课由于零散的技术点和知识体系的庞杂,就存在着学习范围广、学习方法多等问题,所以教学内容一度从程序教学、软件教学发展到了任务驱动式的主题信息技术教学。而新课程提倡的“过程与方法”又带动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超越软件技术”式教学的兴起。然而,在听课调研中笔者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表现出仍然很难脱离知识技能去空谈理论方法,有时甚至仍然是挂着理论卖“技术”;另一方面,我也发现教师们很难将理论方法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这也就产生了理论架空技能的现象。那么,信息技术课程究竟应该怎么教呢?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还是以理论方法为主?这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入课改后普遍感受到的一个困惑,更有人将其称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两难”问题。
  
  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的裂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几套基于新课标编写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模块)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这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中的进步,是对以往教学过分追求技术训练的一种纠正。但细读教材,其中较多篇幅的方法陈述和任务中隐晦的知识技能的表述,又让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感到迷惑: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到底应该重知识技能还是理论方法呢?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主,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
  一时间,教师在把握信息技术教学中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上出现了裂痕,二者被人为地分离开来,究竟其中哪个为重似乎成了“两难”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大讲方法策略,忽视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有的教师则抛开教材中的理论与方法,回到原来的软件说明式学习;有的教师为了综合二者,采用了先理论后操作或先操作后理论的方式。但是,无论怎么样组织,我们看到的教学效果是学生既没有真正体验到技术思想和内涵,又没能真正掌握方法理论,反而使原本趣味十足的信息技术课堂要么变成枯燥的理论陈述,要么变成肤浅的技能训练,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矛盾产生的归因
  
  信息技术教学中,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的裂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追究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上孰重孰轻的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学科特有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技术点具有广泛性,在某一点的落实上不很具体,因此,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新课程下的以工作需求为主线的教学方法的不当运用也使得矛盾明显化。
  教材基本框架的影响
  依照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从工作需求的角度出发,引入了软件工程的思想,注重需求分析、作品的流程设计以及整体效果的修订与反馈。例如,《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教材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分别从信息获取、加工与表达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入手组织教学内容,无论是“知识引领,活动穿插”还是“任务引领,知识穿插”,教材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时,打乱了原来的软件学习框架,将技术操作作为完成任务或者活动的一种支持手段,从工作需求的角度整合各种工具。这种教材编写思路的优点是让信息技术教学上升到一种较高的层次,让学生学会了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既达到了对技术共性问题的学习和知识的迁移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教材的这种框架设计安排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就是书中理论性、策略性的知识较多,操作步骤缺乏,这无形中左右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尤其是相关的培训以及配套学习资源的不完善,造成教师把握不清教材编写意图,对书中陈述的大量理论方法盲目地进行照抄照搬,教学中出现了“唯方法论”的现象。
  
  教学内容的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虽然我们明确,教材只是编者们提供的一个规划、资源和方案,教师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然而,毕竟高中课改刚刚起步,而且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所任课时较多、备课时间较少,由此,教材的内容组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反观信息技术教材,无论是前面的信息获取还是后面的加工与表达,都过于注重理论性方法的陈述,书中对于策略的描述较多,对实际操作的引导和梳理较少,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实际教学组织。
  以《信息的鉴别》一节为例,教材着重对甄别信息来源的途径等进行了理论性的陈述。其中,方法和意义强调比较多,基本没有涉及具体的操作实现。这样使得有教师在机房中满堂课都在侃侃而谈各种鉴别信息的方法,偶尔的一两次学生操作也只限于对学案的学习或者是知识的检测。这样的一节课,教师自己感觉仿佛上的是政治课,而学生的感觉却是:既体验不到技术的操练,更无法真实感受到如何利用技术甄别信息。
  同样,教材中的电子作品制作环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是基于非零起点编写的,因此,教材在制作电子作品过程中,侧重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规划、加工、修饰美化、展示评价等环节综合考虑完整的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相比之下,一些软件的技术操作描述较少,比较多地体现为以零散的、交叉的软件操作来实现的综合性任务。这种教材内容的编排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缺少一些明确性的提示,造成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可以忽视技术的深入学习,而过多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教学的直接效果是学生既没有得到技术上的系统化学习,又没有真实体会出理论方法。原因显而易见,即使我们抛开高中学生的零起点问题,就以前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而言,又有多少能比较熟悉或使用一些常用技术手段呢?学生大多在进入高中前已经暂停学习信息技术一两年了,而这一年或者两年就很可能造成学生对某些技术的遗忘。因此,高中教学中设计的打破软件限制、以工作需求为主线的综合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个学习的难点,而尤其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掌握理论方法,又要完成相关的操作任务,更是困难。教师过多讲述方法论,影响了学生制作作品的时间,使得一些操作无法深入,学生只能模仿着完成任务,达不到相关操作技能的熟练运用,更谈不上对于技术思想的理解,无法实现真正的知识迁移学习。而在此基础上,对于教材或教师强调的理论方法,学生非但不能真正理解掌握,反而感觉犹如空中楼阁,无法有效内化指导个人作品创作。如此的教学效果更加剧了教师们对于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孰轻孰重的困惑。
  
  教学方法的影响
  
  从以前的软件教学、任务驱动的操作化学习,到现在的工作需求的方法过程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也为教师利用新教材提供了方法支持。在一些优质课的展示中,我们看到教师不再拘泥于软件的学习,更多地侧重于综合任务的完成,引领学生体验方法与过程,其中丰富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工作方法的探究让信息技术课放射出特有的光芒。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囿于这些优质课的教学模式,仿佛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再存在新授课,任何内容的教学都可以抄袭模式化的流程,而对于如何通过有效教法和学法引导学生完成对技术知识体系的学习、达到真正内化方法的研究不够,教学显得肤浅,从而造成在教学组织上,理论方法与知识技能又出现了“两难”状况。
  
  知识在理论基础上重组,体现技能、渗透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重知识技能还是理论方法呢?这个问题在上面的归因解析中,我们能看到它主要还是受限于对课程中的核心价值的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如此类推,信息素养是否可以理解为课程的核心价值呢?但就信息素养一词的理解,又可谓五花八门,其中自然涉及是信息技术素养还是信息素养的争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们这里也不作理论上的探讨,但从中也明确了教师对于知识技能为重还是理论方法为重的困惑。其实,目前信息技术核心价值的变化,正是对以往由于我们过分强调软件技术的学习、造成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的纠正。然而,我们在强调理论方法时也应该避免矫枉过正,毕竟,缺少技术支撑的信息技术教学会使其丢失所特有的魅力,在教学中真正达到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努力做到知识在理论基础上重组,体现技能、渗透素养。
  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教师正在积极地投身实践,以实际的教学来论述知识能够在理论的基础上重组,并很好地体现技能、渗透素养。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理论方法是行动的指导纲领,知识技能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前者为无形之道者,后者为有形之能,它们在教学中应该为统一的整体。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应该表现为在知识技能的操练中真实感受其中的方法与理论,并内化指导自己的实践。例如前面提到的《信息的鉴别》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就有教师尝试突破教材的方法论,将理论的陈述涵盖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中,在介绍“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信息真伪”时,教师引入了网站域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网址进行信息来源鉴别的方式。这样就促使方法转化为学生能够真正实际运用的技术方法,而不是说教式的理论。又如,考察网站更新速度分析信息的时效,考察网站的主办单位的权威性来分析信息的可靠性等。这样,针对这节内容也有教师将其与前面的信息搜索内容相结合,组织“真假信息对对碰”活动,让学生分组上网收集信息,尔后提供给对方组进行甄别。这种对教学内容的重组,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自然地迫使学生思考如何将原有的理论转换为具体的实践。
  教学中,让知识在理论基础上重组体现技能、渗透素养,既锻炼了学生的技术能力、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又有效地避免了知识技术运用与理论方法学习的脱节。教师不再徘徊于知识技能与理论方法的两难选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变得充实丰满,教学实现了在提高学生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达到理论方法的提升的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