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由三个“不等于”引发的思考_我不是药神引发的思考
 

由三个“不等于”引发的思考_我不是药神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4:32 影响了:

  偶尔一次外出听课,在课间与学生交谈时,学生随口说的一句话,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当我向学生大赞其教师的用心良苦,精心设计精美的课件真不容易时,学生却向我透露:“我们上课几乎每天都要看课件演示,其实呀,我们感觉没有家里的电视节目好看!它并不吸引我们!”童言无忌啊!这是他们的真实体验与真情表露!原来一度被教师们视为珍宝的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却这样“不堪一击”,与教师的设想相距甚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不是被许多人一直研究着、探讨着的多媒体真的一无是处呢?通过外出学习、观摩,我切实体验到了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诸多好处。关键是对多媒体使用的“泛化”和“圣化”,使得它失去本有的“经济”价值。为此,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一些思考,在此提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
  
  教学手段的“新”≠教学方法“新”
  
  时下,电化教学已逐渐普及,并在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于是,便有人将教学手段的“新”与新教法的“新”混淆在一起,以为使用电化教学就是教学手段创新。授课时,整堂课都使用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仪、投影仪、录音机等一拥而上,教学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被“声、光、电”所武装,学生的注意力为“声色”所牵,目光被“光电”所累,课上的热热闹闹,学生也似乎兴趣盎然,大“饱”电福。于是,有人赞之精妙绝伦,有人叹之方法之新。在欣赏、赞叹之余,我们也可以想象教师为之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让我们来做个等式计算:一份时间+一份精力+一份财力(电、购买的资料费等)=收效。这份收效是否还有更廉价的劳动可以收到同等的效果呢?下面看看两位教师的执教方法。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位教师是如何执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的。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收集来的图片资料,大约过了15分钟,让学生欣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影片,又放了15分钟左右,请大家读读课文,进行质疑问难的环节。在这样的语文课中,学生的确很愉快,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的确发挥出来了,可是关于语文的收获又能有多少呢?我们无法漠视那人情、情感、性灵背后的“言语”。为何不借助这些语言的品味、积累、运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以培养,同时情感上也得到熏陶?
  再看另一位教师执教《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为解决理解许多蝴蝶赶来蝴蝶谷聚会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画有“小溪、花丛、森林”的底图上画各种姿态的蝴蝶,有的蝴蝶在树林里,有的在花丛中,有的在小溪上方飞舞……这样不仅省时高效地解决了难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飞过、穿过、越过”等词正确和生动的运用。
  由此可见,新教法在于“法”新,而不在于手段的新。满堂灌要不得,满堂电更要不得,否则,课改又将进入新的误区。这从经济的角度讲就是“价廉物美”。
  
  多媒体演示≠教学活动
  
  诚然,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渲染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重点。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整合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光依赖人机对话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成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时,多媒体课件就不能再显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再说,这样的教学,只会使人性教育淡化,只会使对学生智慧的启迪犹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对语文的学习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现行教材本身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已经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多媒体课件与书本阅读相比可以说是“被动性”的,而书本阅读则是“主动性”的。因为图像与文字相比较容易理解,无需开动脑筋,想象的空间比较小。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养成被动性,将不利于儿童思考力的养成和提高。因此,语文课不能上成多媒体动画欣赏课或让学生看“电影”(其实不如电影),不能幻想把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一蹴而就。要知道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收获应是领悟到哪个词、哪句话、哪个段、哪个情节,而不是觉得哪个画面有趣,而忽视了文本的存在,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就是“求真务实”。
  
  精美课件≠精彩课堂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化装备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研究不断升温。在一些大型的研讨活动中可以看到,执教者采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那优美的音乐、迷人的动画、与教材内容相配的音乐,令人折服。对于广大儿童来说,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抽象枯燥的东西,经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重点、难点便迎刃而解。
  可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有些课堂上,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他们只是机械地操纵着鼠标,心里默念着下一步要出示哪个窗口,按动哪个按钮,却不能细细倾听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及时的反馈。有些课堂上,直观教具的使用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剥夺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学完一首古诗,让他们每人画一幅与之相配的画,学生笔下的画面定是多姿多彩、各不相同的。当教师出示一幅画,所有人脑海中的画面便定格为黑板上或屏幕上的那一幅。而有些现代化的设备恰恰正起着这样的作用,声像的频繁闪现,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运用先进的设备没有过错,关键是操纵、使用这些设备的教育者应当用先进的观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反思,不断摸索,才能不断进步。计算机课件的使用要促进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不能滥用,更不能反客为主,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就是“货真价实”。
  课好何需穿花衣。如果我们只追究形式上的花样多,而忽视了语言文字和形式的积累、自身素养的提高、观念的转变,那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如今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我们在教学的设计上,既要讲究新潮,又要讲究效率,更要讲究经济实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