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好文言文,方法在个人] 个人自传范文1000字
 

[学好文言文,方法在个人] 个人自传范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1:51 影响了:

  【摘要】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了解文章背景,心理暗示;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借助深情朗读,初步品评;深入文章鉴赏,体会感悟;选用留布空白,拓展迁移。只要学生能熟炼掌握运用这些方法,就一定可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
  【关键词】文章背景 工具书 朗读 鉴赏 拓展迁移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文化。而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文,能够穿越历史的风云,照耀我们,引领我们去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江苏省《考试说明》要求我们“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然而,与现实相悖的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文言文一筹莫展,谈之色变是毫不夸张。所以一到考试,那19分的试题失去大半,以至于很多学生丧失了自信,产生放弃的念头。我觉得我们应该迎难而上,首先从心理上消除畏惧,培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真正要想使自己自由畅快地在文言文世界里遨游,还得对症下药,点拨引导,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技巧。由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文章背景,心理暗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文言文的“利器”,首推兴趣。一篇毫不知情的文章拿过来就让你翻译,让你做题,心理上肯定不会产生愉悦感。再加上古文的生词太多,毕竟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久而久之,心理上必然产生排斥,到最后躲避。不能主动去学习,又怎能在文言文上得到分呢?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先培养兴趣,了解背景,增加知识储备。像司马迁遭受宫刑而著的《史记》,左丘明失明而写的《国语》,就可先查查他们的一生,写作本文的原因,及结果。像唐诗宋词的风流蕴藉、明清小说的荡气回肠,了解他们的特色就有助于分析相关的作品……引发自己的求知欲、好奇心,那么在学习中就有了动力。很多时候老师在讲授新课前都会营造一种氛围,再加上自身的课前准备,相得益彰。我在上李密《陈情表》时,利用伤感、低沉的语调渲染氛围,让学生简介他的背景,而后将自己与之相对比。“如今皇帝征召,去或否,如果换成是你,将何去何从?”一时议论纷纷。但如果不知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为人,你就无法讨论,甚至背离作者原意,讨论也就会失去它的原本意义。这时我又点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同学们都笑了“那我们都不孝啊”)在这样的氛围下,文言文的学习又能有什么阻挡?
  二、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由于自身对文言文学习前的知识了解,再加上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必定充满探求的欲望,而想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本意,就必须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这时我们就需要自己借助书下的注释、词典来疏通文意,而不能仅是依靠老师的翻译。需知道,老师只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怎么走还得靠自己。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或是拿不准的,及时和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只有通过自己的下一番功夫,在老师点拨的时候才能跟得上,才有成就感,才会萌发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欲望,也才能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同时,老师也会在教学中教给我们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我们都需做好笔记,及时复习,及时补充。在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借助深情朗读,初步品评
  了解了文意,是还不够的。因为你在翻译的时候是将一篇文章割裂看的,你只是机械的为翻译而翻译,而全然忽视了作者的感情与思想。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重新的朗读,边读边想边体会,读懂文章,读出感情,达到读熟、读懂、读通的地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能熟读成诵,即使暂时不能体会文中知味,随着分析的深入,反复咀嚼,终会消化。例如在学《项脊轩志》时,描写项脊轩修葺的前后变化,就要读出“喜”情;回忆往事,面对家族、母亲、祖母,就要读出感叹低沉到无声落泪到最后的长号不自禁;回忆妻子的片段,就要读出妻子在世时的“喜”,也要读出亡世后的“悲”。尤其最后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犹如一个富有诗意的抒情镜头,让人情难以堪。读一遍不行就多读几遍,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常读常新,你一定会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四、深入文章鉴赏,体会感悟
  知道文章的意思,读出作者的感情,对文章的分析还是不够的。其中的思想、艺术、主题等还需有重点的分析。要开拓思维,积极思考。知识的无穷尽要求老师的作用不是授鱼而是授渔,所以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鉴赏中你也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角度,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从句式入手,苏东坡的《赤壁赋》从言辞入手,贾谊的《过秦论》从结构入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从情字入手……手法多种多样,而意蕴领悟深刻。在语文应用中要开阔视野,拓展学习范围,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研究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五、选用留布空白,拓展迁移
  古诗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能使我们的身心受到熏陶,受到涤荡。老师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是这节课上完,课文也就随之结束,我们就可以把他丢到脑后了。我们依然要给自己充裕的时间,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引申,不断地进行感悟理解。另外,我们要由课文适当地引申到课外,如学了《陈情表》,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感情;学了《报任安书》,可以培养我们直面人生的意志……把课堂与生活相连,能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也积累了创作素材。能让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地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