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课程教学是国家级吗【对新课程下考试制度改革的另类思考】
 

新课程教学是国家级吗【对新课程下考试制度改革的另类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7:58 影响了: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教师就是此次改革实施的主体,因此,要实现本次改革的目标,就必须让教师树立全新的新课程理念,自觉地探索和实践新课程,而从目前来看,这种改革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阻力就是衡量教学的标准即评价制度没有作出相应的改革。所以,如何实施新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考试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就成了尤为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 评价 考试
  
  一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正如报道中所言,在热热闹闹的背后,人们察觉到新课改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评价制度改革的滞后严重影响到了新课改的推行,评价制度已经成了新课改的瓶颈。究其原因,课程内容只不过是众多承载知识的载体之一,而内容材料往往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因此,教师怎么讲,其最终的依据便是“考试大纲”,此为其一。其二,教师依据考纲来开展教学,得到最终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成绩,而这恰恰是社会和上级部门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的最大依据,包括学校对自己的评价,而这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其三,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不一,可操控性不强,客观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所以说,像中、高考这种具有“指挥棒”性质的制度不变,意味着新课改将无法有效推进。那么,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到底何去何从呢?
  二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评价”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新课改中,是否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对于学业评价而言,纸笔考试是最为常用的,因为它“经济易行”、“内容深广”、“质量易控”、“比较客观公正”(蒋碧艳、梁红京编著:《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虽然考试并不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部,更不是课程评价的全部,但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对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很大,对促进或制约学生发展的作用同样也非常巨大”(杨九俊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因此,在选拔性考试盛行其道、其弊端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如何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思考和定位考试评价,充分发挥其关注学生学业、发掘学生潜能、满足学生需求、建立学生自信和推动师生发展等功能,就成了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新课改的关键在课程内容的改革,新课改的主体在教师,新课改的根本在于改革教育制度。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课程的内容,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其根本在于改革整个教育制度,因为后者决定了前两者,改革后者的难度远大于改变前两者。要改革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改革首当其冲,那么,怎样改革考试制度呢?
  猜想一:将中、高考从学校教育中分离出去,学校负责水平性的基础教育,社会教育机构负责中、高考的补习培训。中考、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所以,当每年中、高考完成后,整个社会都在闹得沸沸扬扬,考好了,学校、教师便有了声誉,便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好机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改革思想都退缩到了黑暗的角落中去了,因此,这就自然而然地造成了“说到改革,谁都有话说,落实到实践,谁都不热情”的局面。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真正落实新课改,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把中、高考从学校教育中剥离出去,也就是将它们与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分离开来。学校主要负责学生水平性的基础教育,帮助学生夯实各方面的基础,发展爱好、特长,挖掘潜力,学生只需通过毕业水平考试,完成学业即可;完成不了,就让他重修、补考。当学生完成学业之后,自行参加中考或高考,像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研究生考试一样,结果不再与学校挂钩,这样的话,对学校与教师的评价自然不会强行与中、高考成绩挂钩,而学校与教师就能够摆脱成绩方面的最大桎梏,也就能够有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猜想二:改变高考科目大一统的形式,实行分专业、分类别的联考或合并联考,高校实行自主招生。“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要继续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自主权的原则”,“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高考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进行的选拔性的考试,所以,我们在保证其达到中学毕业(即取得参加考试的资格)的情况下,应侧重考查考生在某一专业内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发展潜力,如全国高校的中文专业可实行联考,对于跨学科招生的专业,则可实行合并联考,而不是像现在考什么专业都是考同样的科目。在考试的科目上,可以实行基础科目加选报科目,如一般专业的基础科目可局限在语文、数学这两科上(或者可以加上哲学),选报科目则由自己选择,选择科目可扩大至两科,或加重其分值。而有些专业跟某些科目(如英语)关系不大,那么在考试时就不考该科,而是改为考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科目,不要为了一个关系不大的科目而扼杀大量优秀考生的前途。在计分方法上,可以采用基础科目实行等级制加选报科目实行百分制的措施。同样,在高校招生时,取消考试总分和全省统一的分数线,相应地由各学校实行自主招生,自行公布报名资格(如基础科目的考试成绩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等级要求),根据专业需求与实际情况,以选报科目的成绩为主要依据来决定录取。
  猜想三:根据高考,对中考进行相应的改革。中考是学生为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基础学习,所以,中考既应体现发展性,又应体现选拔性,要了解学生初中学业的基本情况,以发现其是否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又需要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优化的选择效果。因此,在考试科目上,可以把语文、数学、英语都作为基础科目,把其他科目作为选报或综合科目。正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所言:“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所以,对于学校与教师的评价,绝对不应该以学生的成绩或多少学生考上了重点中学为依据来定论,而是应该以一种水平性评价来定位学校的成绩,或者还可以通过入学与毕业的比较来评价学校与老师。
  猜想四:强化学校发展性考试与水平性考试的地位,丰富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考试评价信度与效度。对于学生来说,“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12年中,除小学、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会考是水平性考试、中考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以外,其余的考试都应该是发展性考试”,所以,我们不能“以选拔性考试评价的标准代替其他考试评价的标准,弱化、忽视其他考试评价或异化其他考试评价功能”,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包括单元考试评价,重视考试的水平性与发展性,重视基础,重视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意表现;丰富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体现综合性与现实性,保证考试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对于发展性考试要充分体现多元性、多样化的原则,要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基本,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诉求,这就特别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要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毕业考试制度”,可以考虑把基础科目的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取得报考高等学校资格的有力根据,或可把这种成绩作为推荐进入高等学校的重要依据,以真正实现水平性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参阅吴惟宁主编:《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