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7 04:03:42 影响了:

  [摘要]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每个学生都希望能较好地适应学习,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然而,现实中却有相当多的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学习适应性不强。本文就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适应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适应性 应对措施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适应不了正常的思想品德课学习需要,这成为困扰学生、老师的共同问题。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对象:两年前,我们对某农村初中二年级505名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测试,并按学号随机抽取100人作为研究对象。经是否“回答一贯性”排除,得到有效卷80份,其中男生42人,女生38人。
  2.调查方法:采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老师主编的《学习适应性测试》作为主要测试工具,学科范围界定在思想品德科目而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召开初二班主任及思想品德任课教师会议,以进一步核实情况,找出学习不适应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应措施。
  3.结果及分析。
  (1)数据分析:
  
  
  
  (说明:内容量表、分类量表、全量表的全国标准分的平均数为50,高于平均水平,保持发扬;低于平均水平,努力改进。)
  数据表明,初二年级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中等偏下,其标准分数为49.08。从各分量表来看,学生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尚可,但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心身健康水平都较低。对各分量表的内容逐项分析发现:学习态度中最缺乏的是学习热情和计划性;学习技术中读书、记笔记和记忆思考方法低于应试水平;学习环境中对朋友关系、学校环境的适应性水平低于家庭环境的适应性;心身健康内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偏低。
  (2)教师会议反应分析:教师们普遍反应,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不够高,具体表现为:①学习缺乏热情,未体会到主动探求知识的乐趣。②学生没有合适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法,教师叫怎样才怎样,不会主动地去预习、复习,学习时喜抄写厌动脑。③部分学生未养成按时作业的习惯,学习中碰到稍难知识,就放弃不做。
  以上情况说明初二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二)应对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从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四方面入手,学校实施了一项减负、引趣、启思、得法、强志的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工程,具体为:
  1.减负,即减轻各种忧虑负担。调查中发现学生烦恼、担忧着的事情很多。
    以上忧虑的存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习时心不在焉。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无关忧虑,营造适宜学习的软环境,使学生能较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除了采取措施减学生身体忧虑之负、家庭影响之负外,做法还有:
  (1)减心理压力之负:心理学中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适当的一点压力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超过了却危害很大。而如今学生的心理压力较重,个别甚至有病变危险。可采取: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辩证看待优缺点,提高自信心,形成合理的自我期望值。②加强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每半月进行一次心理知识黑板报、小报宣传,使学生了解神秘的心理世界。同时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及时对有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2)减人际烦恼之负:学校是个小社会,许多学生间因一点小矛盾处理不当,引发一连串的心理波动,影响了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班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可组建思想品德课学习互助组,让尖子生与暂差生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同时,引导思想品德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管理,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感情投资。
  (3)减学业压力之负:从表2看出80%左右的学生有学习、升学、就业压力。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有:①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课考试观。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开阔学生成才思路。②学习与适当的娱乐、体育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课我们组织了拔河、跳绳、乒乓球等比赛,做到劳逸结合。③避免大量机械重复作业,减轻作业压力。
  2.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可运用“动”、“赛”、“形”、“变”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1)“动”――活动引趣法。知识是静态的,而青少年天性好动。我们在课堂中尝试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如学习《环境保护》内容,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按照学生关注的焦点,归类了《大陈江污染状况的调查》、《关注沙尘暴》、《绿色奥运》、《走近藏羚羊》4个学习课题,学生按兴趣组成四个研究小组。课余,有的实地考察,有的上网查资料。经过较充分的准备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结果,并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一样接受对方组的提问。代表回答不出,可由组内成员帮忙,小组间开展竞赛。整堂课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参与类似活动,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表达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2)“赛”――比赛引趣法。青少年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利用这点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定期举行思想品德小论文竞赛、辩论赛;寒假让学生办一张《环球时报》,把最热门的时政新闻列入,并适当加入一点评论,开学初开展评比。这些赛事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形”――生活形象引趣法。陶行知先生提出过生活教育的观念,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往往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资源,让知识生活化。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学生穿上检察官的服装,模拟法院审判程序,使全体学生体验实例;在学习《诚信》一课时,把服装厂经理请进课堂,与学生开展对话,经理在生意场中的切身体会,让大家明白生活在社会中还是要讲诚信;把吸毒人员的忏悔声引进课堂,让大家真切体会到了“拒绝诱惑、远离毒品”的重要性等。
  (4)“变”――变式引趣法。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要有课堂模式的变化、声音、语气的变化、内容的变化、题型的变化等。课堂上老师和蔼可亲的表情、生动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会不断唤起学生学习的新鲜感。通过种种方法,把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从静态、抽象、乏味、封闭的灌输过程化为动态、形象、趣味、开放的探索过程,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3.启思:①启学习目的之思。通过启发思索,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对学习从外在的兴趣层次上升到内在的需求层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等优秀爱国影视片,使学生认识学习既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家庭的幸福,更是为了国家的强盛,感受到肩上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习动机。②启发学生课堂上养成思考的习惯。过去课堂上多是“教师滔滔讲,学生静静听”,现在则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再由学生集体讨论,最后教师点拨小结、学生反馈练习。可把生活中的两难问题变成讨论的主题,如“一元钱的官司该不该打?”“森林中的树木移入城市,对环保有利吗?”“你去买物品,有两种价格,一是不含税收的238元,一是含税收的250元,你买哪一种?”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地发挥。
  4.得法:有了动机、兴趣,假若方法不当,学生依旧会产生畏难、厌倦情绪,因此教学方法一定要得当。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强调记记背背,升入初中后,面对大量增加的信息及科目,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做法有: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成绩归因,把成绩的好坏归因于自身努力程度。②学会制订目标和计划:计划是规定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有了计划也就有了目标。在新学期初就让学生制定一学期的打算,再具体化为每周学习、品德成长目标。③摸索合适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复习习惯,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自我调节式”学习。④善于利用时间,劳逸结合。⑤熟悉开卷考试和开放性测试的程序,进行适当的练习。
  5.强志: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目前学生学习耐挫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同时,良好的学习行为只有靠顽强的意志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习惯:①进行适量的远足活动,组织学生探访义乌人文景观,参观优秀人物事迹陈列馆、鹅峰山等,徒步往返,锻炼了学生体力意志。②每日三问,简要记下自己的成长历程。③当日事当日毕,及时完成适量的作业。
  以上五个方面,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形成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的体系。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两年后,我们对同批学生按原方法进行了第二次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测试。其数据为:标准分为50.35分,比两年前多1.27分,表明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有了较显著的提高。从四个分量表来看,学习态度增2.1分(为51.05分),学习技术增1.82分(为50.12分),学习环境多0.02分(为50.05分),心身健康多0.45(为49.97分)。这证明学习态度、学习技术有了明显改善,当然心身健康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努力。
  从各分量表的具体内容分析看到,学习态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最明显,高了3分。学习技术增多2分,表明学法得到了改进。学习环境的三项变化不大,但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性,也稍有进步。身心健康分量表中,毅力增加6.4分,说明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有明显提高,培养了较坚强的学习意志。数据表明,思想品德课学习适应性中等良好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宝静.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建摸[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吴铎.中学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思想品德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