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两会热议教育话题2018【两会民间热议话题】
 

两会热议教育话题2018【两会民间热议话题】

发布时间:2019-02-09 03:35:07 影响了:

  今年“两会”,汽车界代表的声音不大,也鲜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议案、提案。围绕自主创新、能源保护、和谐社会等主题,20多位汽车界代表提出了不同内容的建议,与去年“两会”高调畅谈自主创新不同,今年有关这方面的话题更加务实。这就从另一个层面展示了汽车业的成熟。民间百姓对此也议论纷纷,就让我们看看老百姓在两会期间谈论的焦点……
  
  话题一:柴油车推广难度大
  
  柴油车的好处无需赘述,减少颗粒物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燃油消耗都具有相当优势。随着油价持续上涨,推广柴油车的热潮已经蓄势待发,国内众多厂家都陆续开发出了低排放的轿车用柴油机,唯独清洁柴油配套迟迟不见下文。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排污限值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Ⅲ排放,从目前来看,柴油质量明显滞后于汽车排放的发展,将极大阻碍国产先进柴油机的推广工作。
  国内汽柴油提炼水平落后由来已久,特别是柴油含硫量大幅度超标,欧美日基本低于50ppm,国内低于350ppm的柴油都不能批量生产,而这是满足柴油车欧3Ⅲ排放的最低要求。柴油中硫的含量降低,可以减少由于硫的氧化产生酸而造成对发动机的腐蚀,减少了排黑烟的可能,含硫量减低也减少了三元催化器内催化剂中毒的机会,延长了催化剂的有效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硫化物的排放。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准则以逐利为目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市场成品油垄断巨擎在国际油价接轨上不甘落后,可是在面对炼油品质时主动甘拜下风,对于生产清洁柴油的问题总是环顾左右而言它,任凭消费者、媒体喊破了嗓子,他们兀自岿然不动。
  石化企业缺乏生产清洁柴油的动力,一则企业要增加脱硫,重整等设备,加大企业生产投资成本,二则目前市面上对高品质清洁柴油需求少,石化企业缺乏投资回报的信心,当心推广低硫柴油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由于国内一直把柴油当作重要的生产性物资,如:农用机械,矿山机械,轮船,火车用油等,牵一发动全身,方方面面一综合,清洁柴油离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又远了。
  破解此类难题,就得运用立法手段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做强制要求。一,可以考虑把轿车用清洁柴油从普通轻质柴油中分离开来,并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予以区分;二,采用税收政策提高石化企业技术升级,购买设备改造生产工艺;三,利用税收和价格两种手段调控柴油价格,不使成本直接体现在油价上;四,用法律形式规定具体实施的时间。
  
  话题二:公车浪费背后的“公地悲剧”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在发言中提到的数字令人咋舌: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据有人测算,许多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分别被用于领导和司机的私事上。
  当下,公车诟病已不是什么新闻了,然而,公车私用费用几乎和国防开支相近!还是让听者目瞪口呆,伴随着三次公车改革浪潮和公车管理风暴,为何公车私用耗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加疯狂和暴涨,这种结局的确让人遗憾与茫然。
  其实,各级政府机构公车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浪费现象恰恰暗合了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概念: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而公共资源一旦无人在意和关怀,最终直接导致的却是对资源的“掠夺化”。相对于公车消费来说,公车的买单者永远是“国家”,个人是理所当然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正是这种无视国家公共财源、无视纳税人疾苦的“公地悲剧”才使得公车消费成了难以驾驭的疯马。
  从这一点说,纳税人所有激愤和呼吁,都完全是一种“对牛弹琴”,公务员已经有意无意地陷进了“公地悲剧”的泥潭,再有什么制约政策,再有什么改革“风暴”,都会被他们间接“解读”和另类“思考”。因此,要想重塑公车形象,力避公车私用和浪费,提升公务员自我勤俭意识应该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这,除了加大思想教育,提升自我感悟之外,最现实可行的督促和监督办法,就是把“公车浪费”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之中、之重、之首――只要“勤俭节约”不合格,就毫无余地的把他排除在升迁的列队之外。
  公车改革另一个必须直面的诟病就是外界的监督和法制的惩戒。不可否认,不管是哪一次的公车改革风暴,都没有脱离同一个症结,即公车改革完全取决于政府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和自觉规范,很少甚至完全忽略了普通民众的监督。要知道,公车改革说到底还是公共财政的使用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自然应该接受民众监督,听取民意。
  最后是如何惩戒和怎样惩戒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国家政策、规则出台不少,可面对每年以20%的速度上升的公车采购,面对能与国防开支相“媲美”的公车乱消费,我们又看到几个因此而被惩戒的官员?可见,缺乏了法制的严惩不贷,就无法改变“吃公家,用公家、肥自己”的“公车悲剧”。
  可想而知,如果官员们不能成为勤俭节约的表率和示范,如果国家不能尽快建立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节能约束制度及监督机制,那么,某些官员们也就不可能把为“勤俭节约”当成一回事,“公地悲剧”也就无法从“时代字典”中抹去,而创建节约型社会,也就只能成为一种憧憬和奢望。
  
  话题三:交通安全必须下“猛药”
  
  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720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产销市场,这无疑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同时参加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们也痛心地看到:我国每年交通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交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为此代表委员们大声疾呼:车祸猛于虎,交通安全管理必须给予“猛药”。
  全国政协委员刘全芳介绍,全国每年因交通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死亡人数和伤者相比一般是l:5,死伤一个人直接或间接影响家庭数为1:3。由此,车祸直接影响180万个家庭、大约900万人的幸福生活。对交通事故问题进行过专门调研的刘全芳说,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一些对比。数据表明:中国汽车拥有量是世界的1.9%,死亡人数则是世界的20%。同时,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也是世界最高的。2004年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为27.3%,而同期美国为1.3%,日本为0.9%,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差距。
  在探讨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时,其实人的因素最为重要。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以及道德意识淡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的交通事故都和驾驶员超速行驶、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章行车行为有关。同样来自于人的因素还有一些驾驶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法制、道德教育,部分学员未经考试合格就取得了驾照,从一开始就是在制造“马路杀手”。除了人的因素外,道路状况及交通工具方面总体安全技术水平还不高,低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控制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很重要的原因。此外,老旧车辆、改装车辆、摩托车、拖拉机等缺少安全设施和安全性能较差的机动车也占较大比例。刘全芳委员分析:大货车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超载运输。仅华北地区每年超载超限运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人民币以上。
  近些年来,虽然有关部门一再采取各项措施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但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这次代表委员们建议,首先要依法严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要充分利用现有警力和科技手段加强路面交通监控,完善限速交通标志设置,在国道、省道等主要线路设置流动测速点,加大对疲劳驾驶违法行为的检查力度,对疲劳驾驶者采取强制休息措施
  刘全芳委员特别提出要严格驾驶人考试和培训监督,提高驾驶人素质。针对机动车安全管理,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吴丽英提出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对车辆安全状况要定期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制动、转向、轮胎等安全设备的安全技术状况。对安全状况不合格的车辆,不允许上路行驶。此外,交通管理部门还应该严格排查危险路段,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分析查找各危险路段的成因加以改进。
  
  今后还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强化运输从业人员交通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经常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同时建立有奖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奖励办法,鼓励群众举报客车超员、货车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