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汉舞绣花鞋 [绣花鞋的“前世今生”]
 

汉舞绣花鞋 [绣花鞋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9-02-13 04:19:13 影响了:

  祖母辈的绣花鞋如今已经被换了材料、换了款式,穿在活力四射的年轻女孩身上竟显得如此地和谐,我们不得不慨叹现代文明的宽容和伟大。   绣花鞋,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古代妇女心灵手巧的服饰品之一,其制多为尖头、平底、圆口。据1979年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出土的绣鞋实物来看,绣花鞋的出现至少可推测到晋代。唐代以后,绣花鞋的流行成为趋势,尊卑均可著之。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留下的诗歌、小说中得到印证:唐李郢《张郎中宅戏赠》诗:“一声歌罢刘郎醉,脱取明金压绣鞋”;韩�《五更》诗:“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4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折,柳腰儿色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明周清源《西湖二集》卷27:“床厅有一剔红矮几,几上盛绣鞋一双,弯弯如莲瓣”;《水浒传》第24回:“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那妇人绣花鞋上捏一把”;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门内坐着一个中年妇女,……裙下露着小小金莲,穿一双大红绣鞋,刚刚只得三寸。”由此可见,从唐代一直到清代,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由鞋及人”的审美风尚。小小的绣花鞋,成了衡量女性聪慧程度深浅的代名词。妇女们在鞋面上刺绣各式花草动物如牡丹、莲花、菊花、鸳鸯、凤凰等,委婉地向世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翼。
  在鞋面上绣花卉的风气也为近现代的妇女所继承。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手绣、手缝的绣花鞋往往是妇女们比美、比巧的物品之一。记得在小时候,奶奶常戴着老花眼镜,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给我纳鞋底绣鞋面。奶奶总喜欢在给我做成的布鞋上绣缝牡丹图案。她还习惯地称这种纹样的鞋为“富贵鞋”。至今我还保留着儿时穿过的绣花鞋,虽然旧了,脏了,但流淌在绣花鞋上的亲情会历久弥新。
  彝族姑娘的勾尖绣花鞋和侗家姑娘的出嫁绣花鞋是我国人民在绣花鞋上的又一创造,并大大地拓宽了绣花鞋本身的内涵,赋予了绣花鞋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们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彝族姑娘的勾尖绣花鞋是彝族姑娘出嫁时,娘家的姐妹和伙伴们送给姑娘的礼物。她们在鞋上精心地绣绘各种各样的纹样,让姑娘在出嫁的那一天穿着到婆家去。据说此鞋能使姑娘一路平安,生活美满幸福。它的起源是:彝族一位叫基妞的姑娘,结婚后,在由娘家去婆家的路上,被一条树桩一般粗的大蟒吞进了肚里。由于基妞脚上穿着一双勾尖绣花鞋,巨蟒未能全部吞下,被焦急赶来找寻的新郎和村民们及时发现了。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杀死了巨蟒,救出了新娘。从此后,就形成了彝族姑娘结婚穿勾尖绣花鞋的习俗。侗家姑娘的出嫁绣花鞋是手工精心制作的白底黑面布鞋。鞋底厚约两厘米,鞋顶尖上翻两至三厘米,整个形状就象龙头彩船。鞋面的后跟两侧镶有用各色布料剪成的云彩或波澜图案,鞋面的前端,用彩色丝线绣出吉祥如意花纹。看上去,鞋面图案如波涛汹涌。穿着它走在山路上,真有腾云驾雾之感。这是侗族姑娘模仿龙头船的形状设计成的出嫁鞋。传说侗族在频繁的迁徙过程中,曾多次渡大江过大河。在一次渡江中,遇上狂风大作,恶浪滔天,许多船只都被吞没了,唯有一艘龙头船斩波劈浪,渡江成功。由此,就产生了侗家姑娘的出嫁绣花鞋。这既是创造,也是生活。
  或许是绣花鞋深刻的内涵和历经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让现代设计师们产生了一种悠远的情怀。他们在继承了古代传统刺绣的基础上,在现代材质做成的胶鞋、凉鞋、波鞋上演绎出了一种新的“复古风”。牛仔面料上的绣花透着稚朴的风采,聚脂纤维上的绣花让人有“遍体闻香”的奢望,闪光面料上的绣花则带着一丝“邪门”的“洋”味。把绣在脚上的这份美丽穿在青春女孩的身上,更能让人产生相得益彰的感觉。
  君不见,柏油路、水泥路、石板路上匆忙闪过的带着“绣花”的纤纤细脚,记载着曾经走过的岁月。只不过,古代妇女著绣鞋的那种“轻移莲步”的感觉,在现代女孩的身上已荡然无存。她们对绣花鞋的喜爱,更多地是受时尚潮流的驱使。
  《靓点“煮”衣》,李采姣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定价:28.00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