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百年沉淀 希世珍藏|希世之什么
 

百年沉淀 希世珍藏|希世之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13 04:37:47 影响了:

  将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以时代来区分,可分为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当代文献3大部分。其中古代文献中的特色馆藏主要有:海源阁专藏、易学专藏、佛藏、齐鲁地方文献、金石拓片;近代文献中的特色馆藏有:解放区书刊、“满铁资料”;现当代文献中以鲁版书刊、轻工、医药、哲学、化工、电子技术等中外书刊为收藏重点。这里主要介绍古代文献、近代文献中的特色馆藏。
  一、海源阁专藏。
  “海源阁”是晚清著名四大藏书楼之一,其藏书于民国二三十年开始散佚。山东省馆所藏主要以1945年济南绅士辛铸九、苗兰亭、张蔚斋等人捐赠为主,另外王献唐任馆长时零星购置的几种。
  二、易学专藏。山东省馆易学专藏按照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该馆历年来零星入藏的易类书籍,约700种左右。二是卢松安捐赠的“易庐易学”藏书980余种1064部3534册,其中比较珍贵的版本有元代吴澄撰《周易纂言外翼》,内有元版、明版各一部;明代何楷撰《古周易订诂》,传世多为清乾隆版,此为崇祯溪邑文林堂刻本;清光绪永盛斋刻刘一明《��易考》,传世亦不多见。
  山东省馆的易经专藏,是海内外屈指可数的一座易经文献宝库,共收入易经文献1240种(上述两部分有重复者),2205个不同版本,近1万册。其收录范围为古今中外对易经进行注释、论说、考订、图解者,以及专著、古易、易纬、易占等类书籍。
  三、齐鲁地方文献专藏。
  包括山东地方名人手稿、齐鲁方志、山东革命文献、“满铁资料”等几部分。
  1、山东地方名人手稿。在山东省馆善本专藏中,有关齐鲁先贤著述的收藏非常宏富,且多为稀见珍本,如蒲松龄《聊斋文集》手稿,张笃庆《厚斋自著年谱》,李文藻《恩平程记》等,都是研究齐鲁文化的珍贵资料。在善本古籍中,还保存有王士祯、刘墉、丁耀亢、桂馥、许瀚、高凤翰等许多齐鲁名人的手迹。2、齐鲁方志。包括旧志、新志两部分。海内现存齐鲁旧志约640种,山东省馆馆藏为528种,占82.4%。其内容涉及范围之广,覆盖全省各地。现存最早记载古齐地的方志为元代于钦撰《齐乘》六卷《音释》一卷,该馆藏有其乾隆刻本。在馆藏528种方志中,有善本58种,《(万历)兖州府志》为海内孤本。3、山东革命文献。建国初期,该馆从胶东、渤海、鲁中、鲁南等老解放区的党、政、军机关的图书资料室,搜集了大批革命文献。加上后来零星搜集,使省馆所藏革命文献图书有6000余种13600余册;报刊150余种。该馆收藏的《毛泽东选集》就有苏中出版社(1945年版)、华中新华书店、大连大众书店、胶东新华书店(以上1946年版)、晋察冀分局、渤海新华书店(以上1947年版)、东北书店(1948年版)等各种较早的版本。这批文献不仅是珍贵的史料,而且可以说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另外,《鲁中大众》、《曙光》等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4、“满铁资料”。山东省馆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会满铁资料研究分会”成员单位,有“满铁资料”4000余种,其中收藏量最大的是各种调查报告,如中国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交通、工业和资源方面的调查报告等。在这些资料中,山东地区各县农村的调查报告及部分“满铁”内部发行的非正式出版物尤为珍贵,也是山东省馆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佛藏专藏。
  山东省馆原有2万多册明代万历佛藏、道藏刻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图书馆曾从山东省馆调走一部完整的佛藏,多余复本留馆。60年代初,中国佛学专家曾到馆看过这部分书,认为很有版本和学术价值,并从中找出数种宝卷,编入善本书库。
  据1999~2003年的搬迁结果统计,山东省馆所藏佛藏无论从馆藏数量,还是从版本质量来说,皆居海内外首位。计有《永乐南藏》两部:一部5104册5200卷,以《千字文》计,应有638字头,尚缺18个字头;另有一部6509册。正统年间刻《永乐北藏》一部,共5078册5079卷。《乾隆大藏经》(影印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影印本)各有一部。海内外罕见的明万历泥金写本《华严经》(78册)、清康熙年间四明嗣法沙门深湛大师刺血写本《华严经》(81册)各一部。
  五、金石拓片专藏。
  山东省馆对金石拓片收藏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建馆之初。1909年,罗正钧以提学使的名义通饬各县,将当地的石刻每石拓写一份送该馆收藏。后又陆续征购,尤其是1929年以后,搜存了大批成系统的金石拓本,如刘燕庭《长安获古编》底本6册,陈介祺编金文、砖瓦文、齐鲁陶文、汉瓮量文、封泥、镜文、范文等175册,鲍康古泉拓片及手写目录20册等。但后来由于战争和历史原因,许多珍贵的金石拓本都流失了。
  截至2002年底,该馆藏金石拓片共有数千种近万件,多为历代山东金石学家(如陈介祺、尹彭寿、吴式芬、刘喜海等)和王献唐掌馆时拓印,以1949~1950年各机关部队(如:华东军区政治部、敌产清理委员会、山东财政厅、潍县古管会等)移交为主。其中比较珍贵的有:《汉沙南侯获刻石双勾本》、《汉石经》、《汉景君铭》、《汉琅邪相刘君墓表》、《�尚书神道碑》等。
  山东省馆馆藏珍品以古籍为主,另外近代文献中亦有部分珍本。在已整理的馆藏珍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0种。
  
  聊斋文集手稿
  
  此部手稿是目前国内仅存几种蒲松龄的手稿之一,其辗转流传,弥足珍贵。
  山东省馆所藏为《聊斋文集》卷七,蒲松龄稿本。金镶玉装,计1册46页,每半页10行27、28字不等,字体为行书,字迹娟秀,古拙多姿。文中很少有改动的地方,当是他晚年经过修订后誊录的清稿本。卷首有王献唐、王统照、崔介题跋,溥儒绘“聊斋著书图”。
  遗稿原收藏在蒲氏家中屋后的小楼中,迭经几代,由于年久失修,阴雨绵绵,楼塌屋毁,再加上战乱,损失大半。文集则历尽沧桑,只有“祭文一册”幸未损毁,至1936年辗转归路大荒先生收藏。路大荒先生为中国著名的蒲学专家和蒲学的开创者,编著有《聊斋全集》及《蒲松龄年谱》等。1948年济南解放,路大荒先生被任命为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先生出示手稿邀请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版本学家题诗绘画,1963年,路大荒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捐献给山东省图书馆。
  
  刺血佛经
  
  几年前,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从大明湖分馆搬迁到二环路的新馆,在点库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刺血写的佛经,见诸报章,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其实,这部佛经很早以前就已收藏在大明湖奎虚书藏的二楼书库中,不是什么新的发现。上世纪70年代全国进行古籍普查,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当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收到善本书目里去,但这部佛经的确是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献。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81卷,唐释实义难陀译,康熙年间四明嗣法沙门深湛大师刺血写本,16函81册,经折装,每半页5行,行15字。有释如典跋。
  山东省图书馆所藏康熙年间四明嗣法沙门深湛大师刺血写本《华严经》函套内,有佛弟子如典跋曰:“此大乘法宝乃康熙年间四明嗣法沙门深湛大师刺血书《华严经》一部。奉佛弟子颜光南成就功德于道光十五年在济宁州南门里,沽货摊工出卖时,有京师成庵潘居士输财请归,送至玉露禅林方丈供奉。愿后之高僧披阅者,珍重护持,永存常住,流传法宝。惟愿人人入毗卢性海,各各登华藏玄门。”简略说明了这部《华严经》的作者和流传的经过,至于何时被山东省图书馆收藏,已无从考证了。刺血写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信仰的奇迹,已经无法用世俗的价值来衡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传达着执著和坚毅的追求,以及蔼然冲澹、慈和圆融的心境,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
  
  满铁资料
  
  在前段时间清点库房过程中,山东省图书馆外文部赫然发现《大东亚共荣圈之图》、《北支那重要资源分布图》等10幅日军侵华时期绘制的地图。经专家鉴定,这是一批重要的“满铁资料”,它们的发现再次揭示了日军当年侵华的狼子野心。
  “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1906年日本天皇敕令在大连设立,表面上是一家股份公司,实际上还兼有调查我国物产和自然资源,以及为日本侵华提供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情报的特殊使命。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满铁”及下属机构编辑和搜集的资料、藏书形成“满铁资料”。这是一批重要的“满铁资料”,每张地图的绘制都意味着要投入巨资作大量调查工作,它们是日本处心积虑侵略中国的明证。建国初,中科院从大连接管部分“满铁资料”后又分转给国内40余处图书馆。新发现的10幅地图是当时由大连或中科院转进馆的,还是“满铁”在山东的一些分支机构留下来的,尚待进一步甄别。
  
  十美图
  
  山东省图书馆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省馆打算印几种书作为纪念。清代冷枚的《十美图》被列入了计划,入选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乡邦文献,二是比较珍贵,三是雅俗共赏。
  《十美图》册页装,绢本十开,左下角钤“枚”字印,封面佚名题“冷枚十美图真迹”。此图何时入馆,已无法确考了,但据相关资料推测大约在建馆早期入藏,迭经战乱,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冷枚(1669―?)清代著名宫廷画家,深受西洋绘画影响,得力于西法写生,工中带写,典丽妍雅,糅合中西技法尤其注重阴影与透视的使用。其画作题材广泛,无所不能,所绘仕女美丽妍雅,尤为众人所赞赏。该馆所藏《十美图》就是其仕女画的代表。《十美图》是一个很常见的题材,乾隆年间,皇帝曾将来自波西米亚及意大利的宫廷画师艾启蒙和郎世宁的传世佳作《十骏犬》与《十美图》两者合二为一,题为《十全十美图》。该馆所藏冷枚《十美图》是否还有《十骏犬》就不得而知了,但总归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冷枚《十宫词意册》、《仕女梳妆图》及《避暑山庄图》,传世作品还有仿仇英《汉宫春晓图》、《九思图》,山东省博物馆还藏有他一幅《麻姑献寿图》。
  
  万卷菁华
  
  山东省图书馆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太学新增合壁联珠声律万卷菁华》,是颇为珍稀的宋本之一,巾箱本手掌大小,袖珍可爱,是800多年前,南宋青衿学子书箱中的一部流传较广,普通平常的参考辅导工具书,历经兵、火、水等祸患灾厄,渐次消逝殆尽,已成吉光片羽。又迭次经过普通士子,名人显贵,乃至王族皇室收藏,遂成天下绝响,海内孤本。这部书在2001年被版本学家黄永年先生观后曾戏言道:“宋朝小学生的书包中装的善本书啊!”关键是历劫不灭,又是传世孤本,才显得珍贵难得。
  这部宋刻《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曾经是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家的插架之物,后一直深藏皇宫天禄琳琅之中,世人难以窥见其真实面目,这也是未见诸家书目记载的原因。直到清末代皇帝溥仪在宣统三年(1191年)十二月逊位之后,生活在紫禁城小朝廷中的他为了复辟的梦想和改变生活现状,急需筹措巨额资金,想了一个办法,通过赏赐在身边伴读的弟弟溥杰的方式,将宫廷中的古物珍宝不断运出宫去。于是,从宣统十四年(1922)年七月十三日开始,溥杰每天上午进宫伴读,下午放学回家就带走一个大大的包袱,名义上是皇上赏赐,里面都是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运出宫后,就存在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这样几乎一天不断地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精品,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稿、《韩熙载夜宴图》、《步辇图》、苏轼《二赋》、米芾《苕溪帖》等。这批古书出宫以后,由溥仪的父亲载沣交给载涛,载涛再秘密运到天津静园。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末代皇帝赶出皇宫,溥仪就居住在天津静园。后来,这批东西一部分逐渐被变卖了,一部分又随溥仪运到了东北后不断流失。
  《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何时归山东省馆所藏已无从确考,有人说是上世纪60年代,也有人说更早,由闯关东的山东人王先生从东北带回老家来捐赠山东省馆的。目前,此书大部在山东省馆,一卷归国家图书馆,另两卷“文革”前后辗转到了康生手里,后由北京文物管理局收藏,其余20余卷至今下落不明。但该馆还是依旧希望有朝一日有相关的线索,给大家带来惊喜。
  
  徐士林父母诰命
  
  徐士林,文登人。生于贫寒农家,自幼奋志励学。康熙五十二年中进士。徐士林历康、雍、乾三朝,三十余年清勤敬慎,是清代有名的清官。徐士林还特别精于断案,史书上称他“治狱如神”。深得民心。徐士林病逝后,乾隆皇帝极为悲痛。此为雍正十三年给其父母的诰命,长254厘米,高30厘米,五色刺绣,满汉合璧。
  
  海源阁珍藏尺牍
  
  清代杨以增藏,清代杨绍和辑。原札。存二卷。为林则徐、萨迎阿、陈官俊、吴式芬、崇雨�、胡开益、许瀚、钱�吉、彭邦畴、许乃普、翁同书、吴荣光等致杨以增函。
  林则徐等人与海源阁的创建者杨以增交情深厚,往来信札甚多。杨以增去世后,其子绍和于同治十一年将其千余纸信札集成《海源阁珍藏尺牍》20册,现仅两册存山东省图书馆,《林则徐致杨以增书札》为其中一册,是林则徐于道光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写给杨以增的书信,共18通,60页。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贬至新疆,不久又到陕西、云贵等地任职。在此期间,杨以增先后任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颇得林则徐赏识。
  在这些书信中,有谈学论政的,有叙及家事的,也有一些记录林则徐处理汉回民族纠纷的史料。这些内容,在过去出版的林则徐著作中均未见收录,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参考价值。
  
  兖州府志
  
  《兖州府志》52卷,另附《府境州县图》一卷,明代易登瀛、卢学礼、于慎行等纂修。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本,12册,每半叶10行,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有刻工,缺《人物志》二卷(卷36与卷37)和《典籍志》一卷(卷38)。它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齐鲁志书,堪称旧方志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此书的主修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于慎行。《兖州府志》的《艺文志》及《人物志》最见功力,有关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也颇为丰富。它的史料价值不仅高于此前的明代《兖州府志》,比之后来的清乾隆年间陈顾主编的《兖州府志》等也有许多长处。另外,明代的兖州府,辖济宁、东平、曹州、沂州4个州,州辖12个县。大约包括今天的济宁、菏泽、泰安、枣庄、临沂等市的30余县,是当时管辖县较多的一个府。此书出自名家之手,涉及面广,内容十分丰富,至今对研究齐鲁文化、历史和经济等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最近,孔子研究院的专家又发现《兖州府志》中记载了曲阜县“蒲圃”即菜园中种有6株�树即茶树,通过史料的考证得出了鲁国春秋时,山东就有茶树种植的结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明万历时,《兖州府志》问世不久便因连年战火而终至亡佚失传。数百年来,国内各种藏书目录中均未见著录,令人深感振奋和意想不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山东巨野县却意外地发现了这部书。
  
  丙舍读书图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浙江湖州陆氏“�宋楼”、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并称为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杨氏“海源阁”与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富赡珍秘,远在陆氏、丁氏之上,故又有“南瞿北杨”之称。海源阁藏书,自十九世纪30年代开始大量购藏,到20世纪40年代藏书基本易主,前后历经百余年沧桑兴衰,其藏书时间之久,数量之多,版本之精,在中国私人藏书史上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它汇集南北藏书之精华,改变了明清以来私人藏书楼多集中于江浙的局面,使藏书中心北移,在中国近代藏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现在,山东省图书馆珍藏着海源阁一件珍贵的实物,就是《丙舍读书图》。该图一直在杨氏家中秘藏,直至1957年,海源阁第四代书主杨承训(1900-1970)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次政协会议期间,参加了山东省在京举办的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征求意见会,会上,杨承训向国家捐献了“海源阁”藏书楼匾额、海源阁藏书印、《海源阁书目》、《丙舍读书图》等37种85件有关海源阁的重要图书文物。此图为名家所绘,又有15位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学者、诗人、藏书家的亲笔题记。该图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从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弥足珍贵,对海源阁研究及清代书法、绘画、诗文研究及学术交流等均有所裨益,可与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五年(1642)王咸绘《虞山毛氏汲古阁图》媲美。
  
  省城街巷全图
  
  这份珍贵的地图是于1999年底由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旧书库的过程中发现的。究竟何时、通过何种途径而被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尚无可考证。但就地图本身的价值而言,确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整幅地图长118.3厘米,高68.5厘米。由于历经百年,全图已呈暗黄色,但除个别地方稍有破损外,基本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色泽鲜明。地图的右上角有济南人任熹以篆书所题“清代济南实境一览”,下赋诗一首“背山临海夸齐鲁,名士风流说古今。垂柳鸣泉洒落处,披图犹作故人寻。”右下角则为地图绘制者戴杰本人用工整小楷写成的图志,详尽介绍了当时济南城的基本情况。其志云:“查省城周围共十二里有奇,凡四门,东曰齐川,西曰泺源,南曰历山,皆重关。北曰汇波,为水门……”。据图志所载,当时济南城内共分八约,即:信、温、孝、法、弟、柔美、忠、和礼八个部分,次八约分辖不同的街巷,其地界以不同颜色用线划分,谓之内城。外城共东、西、南三关厢七围门,分别称为:岱安门、永固门、永靖门、永绥门、永镇门、济安门、海晏门七门。通计石围共十七里有奇,所分三关厢也分别用不同颜色标明。最后落款为“光绪己丑年九月,候补知府戴杰绘呈并志”。图右上角为清宣统辛亥年人裕庭的题签,极力盛赞此图之珍。
  此图的发现,对于今天济南的旧城改造、名泉保护、文物及景点的保护与修复等各项城建规划、设计、施工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1154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