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自主创新的例子【直面经济寒冬: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是机遇还是挑战】
 

自主创新的例子【直面经济寒冬: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是机遇还是挑战】

发布时间:2019-02-16 04:24:50 影响了: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自主型企业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下核心能力尤显不足,面对如此形式,国内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又将何去何从?
  笔者:高教授您好,据我国目前的数据统计,现在的专利申请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这是科技进步、生产力不断增进的标志,但不容质疑的是,我国发明专利特别是原创性发明比重偏低,外国跨国企业技术垄断和专利圈地现象严重。您是这方面资深专家,请您就当前形势宏观地谈一下现今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高旭东:改革开放30年成就巨大,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得到了很多实惠。但是,我们万不可以过高估计重购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已经高度开放,本土企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生存和发展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为不得不同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对面竞争。应该怎么办?核心是要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其他如商业模式的创新也需要,但是代替不了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因为不能假设跨国公司不能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这一意义来看,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本土的行业领先企业在国际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中国本土的自主技术创新形势非常严峻,除极少数企业和行业,比如电信设备中的大唐,中兴、华为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还非常有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上,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存在比较大的认识偏差,比如,过于高估技术引进,合资等的有效性,过于看重低水平的外向型经济,不重视自主技术创新。
  笔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优劣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旭东: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主要是本科教育,可以培养大量的人才,二是国内市场巨大。大量的人才加上巨大的市场,是自主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但是,如前所述,我国市场已经高度开放,如果本土企业不努力的话,这两个优势条件跨国公司可能利用得更好。所以说,形势严峻。
  笔者:去年8月,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以及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应如何面对?
  高旭东:要坚定不移地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实际上,目前的危机不是最可怕的。具体而言,目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危机,是三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结果。第一个矛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外贸拉动经济增长”,包括大力发展OEM的战略,已经失效。第二个矛盾是,国内经济增长正在出现拐点,支柱行业高速发展的势头难以为继。第三个矛盾是,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日益深入,相当一部分中国本土企业,由于缺乏核心能力,特别是自主核心技术,在同跨国公司的直接面对面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土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第三个矛盾早已存在,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前两个矛盾同时出现,使这个矛盾一下子突出出来。
  笔者:在此影响下,您有何建设性意见?突破这些矛盾的根源在哪儿?
  高旭东:危机出现后,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这三个矛盾中,前两个的核心是市场需求不振,而目前的政策主要是刺激投资和消费,因而一定会有效果,至少短期内是这样。但是,第三个矛盾不仅仅与市场需求有关,更与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有关。换句话说,即使市场需求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被刺激起来,如果本土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不足以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而是会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深入而加剧。这就告诉我们,目前的政策是必须的,没有这些政策,企业很难渡过现在的难关;但是,更为根本的是,本土企业需要提高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否则,危机用次来临,就很难应对了。
  笔者:近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9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推出了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关键在政策,您是如何理解的?
  高旭东: “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关键在政策”,这一判断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我认为,自主技术开发本身并没有那么困难。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我国企业作为“后来者”,可以利用很多“后来者优势”。难点主要在于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后来者劣势”问题:即使本土企业在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上取得了突破,同跨国公司相比,也往往更不容易被市场接受。一个具体实例是:我国高性能服务器的领军企业曙光公司曾经做了一个试验,把台湾某企业为曙光加工的两台一模一样的机器放在一起,一台贴上曙光的标志,一台贴上lBM的标志,然后,请一群人判断哪一台机器更好,结果是,大多数人认为贴jBM标志的那台更好!实际上,“后来者劣势”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在消费品市场上,还是在工业品市场上,跨国公司的产品更容易受到“优待”,而国货则被认为是低人一等。
  笔者:能否就“后来者劣势”的状况谈一下您的体会?政府政策在经济寒冬时期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高旭东:“后来者劣势”现象的普遍存在,原因很多,但是核心是两点:第一,1840年以后,整个民族和国家备受欺凌,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还处于世界落后水平的国家,人们的自信心仍然缺乏。第二,国内市场高度开放。“后来者劣势”不只是我国的本土企业面临的问题,日本、韩国的企业在没有发展起来以前也面临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自主技术创新为什么没有受到我们这么大的挑战?一个关键因素是,日本、韩国在追赶过程中执行的是一条“高度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因为国内市场高度保护,即使不愿意买国货,也没有别的选择,只好买国货。比如,著名创新学者、MIT教授Cusumano(1985)的研究表明,从1960年开始的大约20年中,日本轿车进口只占国内销售的1%左右。Cusumano进一步指出:日本政府的一项政策,即通过限制轿车进口保护本土企业,就使得一项原本肯定会失败的事业变成了一项利润非常高的事业,而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明显但非常关键的关系,尼桑、丰田,以及整个日本轿车工业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的保护。
  所以说,政策的核心应该是:市场开放要有度;在高度开放的市场上,企业自己要努力,但是政府一定要本土企业创造市场。否则,“后来者劣势”的存在必然使得自主技术创新困难重重。
  笔者:21世纪,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更是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未来几年,您觉得我国企业创新潜能发展前景如何?
  高旭东:形势非常严峻。自主技术创新能否有所作为,主要看企业的战略和国家的政策。本土企业应该向中兴,大唐、华为学习,敢于创新,舍得花资源创新。需要充分认识经济高度开放对自主创新的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在一些关系经济全局的问题上进行重大的政策调整,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克服“后来者劣势”的影响;否则,企业很难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短期内,推动自主技术创新最现实、最可靠的政策选择就是建立“自主技术创新国家工程”,以国家的力量解决“后来者劣势”问题、推动自主技术创新。
  笔者: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