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维稳妈妈项目:对信访家庭中的介入】信访维稳 项目实施计划
 

【维稳妈妈项目:对信访家庭中的介入】信访维稳 项目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19-03-30 03:52:54 影响了:

  “维稳妈妈”项目的开展实际上回应了川沙新镇,特别是施湾、江镇、城南社区独特的背景和社会需求。为了配合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二期的建设,川沙新镇机场镇地区近年来安置了大量的动迁居民,而这种缺乏过渡期的城市化过程给这些动迁户的心理感受和生活状况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动迁安置过程中的种种历史遗留问题给该地区的居民(特别是中年妇女群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该群体的生活情况和心理诉求,缓解或满足该群体的合理需求,预防及缓解各种可能的社会问题,自2009年2月起,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受浦东新区妇联正式委托在川沙开展“维稳妈妈”项目,项目时间为两年。
  实施过程
  该项目安排两名专业社工负责项目工作的展开,采用当地有经验的工作者与专业力量的结合,并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资深专家担任项目专业督导,定期指导并研讨工作的重点、难点,项目积极与妇联系统配合,加快与川沙新镇、施湾、江镇及城南社区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衔接,努力开拓各种社会资源,寻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多方支持与合作,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活动相结合的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时我们确定的目标是:1.了解并把握妇女个人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服务对象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分层剖析,提出具体的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并向妇联递交调查分析报告;2.通过定期家访等形式建立与家庭的联系网络,协助服务对象增强社会适应力,促进其共同成长;帮助存在婚姻矛盾、经济困难、陷入危机的家庭,促进家庭人际关系的协调,协助整个家庭恢复和健全正常的家庭功能;3.项目组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做到一人一档。针对有需求的家庭开展重点个案工作,每年分别完成18个重点个案,实施至少五个小组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30%,每年组织大型社区活动至少两次,参与率不低于50%,并分别对目标家庭的状况及相关干预的成效与不足进行分析;4.对目标家庭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分析,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自2009年2月项目签约以来,川沙维稳家庭服务项目已基本进入第一期收尾工作,在新区妇联、川沙新镇妇联、社区妇代等多方面相关单位的支持下,部分服务对象彻底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反省意识,大部分服务对象情绪得到缓解、家庭实际困难得到解决、生活得以丰富。
  一、摸清状况,确定服务重点
  在项目初期,项目组设计了《家庭妇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96户对象逐一进行上门走访,在社工访谈、观察收集定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问卷收集了大量的定量资料。根据收集资料,为每个服务对象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进行了服务预估,随后对部分有焦虑、抑郁倾向的服务对象进行了量表测量。并在整体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后,完成了《川沙妇女人群情况分析报告》。
  由于现在川沙属于城市化进程的转变时期,原有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开始转向城市生活,转变中的不适应,逐渐出现极个别“精英型”上访妇女,这些妇女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拆迁前绝大部分为家庭妇女,经济来源少;对于信访路径比较熟悉;表述问题头头是道,有条有理;能熟练地援引法律政策;在态度上,高度自信而且立场强硬,在上访妇女中很富有鼓动性。
  此外还有大量的“感觉型”上访妇女,“感觉型”的特点是:一般没有为上访专门准备材料,感觉到事情不合理之处,但又缺乏明确的政策法律依据,上访行为本身带有某种咨询性质。有的直接就是为了“图热闹”或“不用出钱能出去旅游”。也有少部分属于为“理性型”的上访妇女,而同时这些家庭妇女对于除了上访,照顾家庭的生活、孙辈的成长、自身的晚年生活等也都是她们的关注点。
  经预估分析,社工决定把主要目标人群定位于“感觉型”服务对象,将服务对象的需求扩大为家庭需求。希望通过针对个体的心理疏导、帮困解难等实际服务,以及通过社区活动等文化建设,将“感觉型”服务对象的生活重心转到关心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以及社区参与上来。
  二、立足需求,开展专业服务
  1.面向重点对象,开展个案辅导。经过多次入户访谈,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社工将存在情绪困扰、亲子矛盾、就业就医困难的重点对象列为个案,开展个案及家庭服务,现已结案36户,其中60%以上的案主通过社工的联系,获得了来自妇联或社区的各类补助:如孙女士、杨女士罹患癌症之后,社工积极呼吁,帮助其解决了大病补助等经济问题;又如黄女士、邱女士由于家庭有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在社工的帮助下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有30%的案主通过社工的个案辅导,积极投入社区活动,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些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中去,成为了志愿者。还有部分案主希望找到工作补贴家庭,社工也积极联系保育员培训(已经有3名服务对象结业),川沙老干部家庭保洁员等工作岗位。总体而言,36位服务对象中,九人情绪缓解,24人有多方面的改变,三人略有变化。
  2.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小组工作。社工以丰富服务对象生活为主要目标,开设了“老年生活趣多多”、“溢于指尖——爱心手工坊”“快乐心情我做主——情绪管理”等小组活动,共计63人、594人次参与小组活动,激发了服务对象对自己晚年快乐生活的关注,评估表(满意度90%以上)充分说明了小组的受欢迎程度。
  3.社区共融,开展社区工作。社工围绕“健康宣传”、“社区互动”、“案主子女服务”、“社区旅游”等环节设计,共开展了14次活动,有1172人次参与。例如在世博知识竞赛中,案主徐女士的儿子从家庭的自卑阴影中走出,勇夺冠军,全家都很感激。服务于案主家庭的子女假期托管班,解决了这些奶奶、外婆等案主的后顾之忧,在子女学习、娱乐的同时,社工也和案主确立更好的信任关系。
  项目经验总结
  项目开展至今,能够在各方的支持下取得一些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项目以家庭需求为本,发现服务对象家庭的问题与困难
  从项目初期,机构和社工就明确了我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案主的家庭需求上,要跳出解决“上访”问题的视角。因为“上访”问题非常复杂,牵涉法律、政策、政府部门等各种因素,同时每个案主的具体问题又有着复杂的历史形成原因,求证较难,难以入手。因此从案主的家庭实际问题、困难入手,从关心、关怀案主的角度出发,问题就比较好解决,当案主的实际家庭问题与困难得到解决,信任关系也就随之建立,这时候再回头分析上访的问题,就容易得多了。当然在项目开展中,社工也不回避拆迁上访的问题,对于事实清楚、符合政策的情况,社工也多方联系,积极呼吁,如杨女士就是在社工和妇女主任帮助下,获得了住宅阳台有证面积的补偿。
  二、开展各种融合性社区活动,防止上访妇女的边缘化倾向
  目前在项目的服务对象中,部分上访妇女已经游离在社区主流文化和人群之外,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这部分上访妇女几乎从不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也较少与其他居民交流,出现问题时首先考虑求助于自己的上访小团体,产生了强烈的小团体聚合效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边缘化倾向。因此借助各种融合性的社区活动,以及通过心理疏导、经济帮困等个别化服务,使得上访妇女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回归正常的社区生活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三、社工积极发挥纽带联系作用,充分利用妇联、社区资源开展工作
  项目发现70%的上访妇女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有些家庭中有残疾人、有些案主患有大病,有的子女生活困难,对于这些家庭,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补助,对于此类问题,手中资源不多的社工必须发挥纽带作用,第一时间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社区和妇联,充分利用政府的平台开展工作。
  四、工作上充分运用优势视角,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
  在项目中,我们也发现这些上访妇女身上也有很多优势: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希望有机会参加社区服务、希望从家庭外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这也是服务可以善加利用的一些方面。通过提供社区服务岗位,建立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使案主从敌视、抗拒政府转向融入社区建设。现在担任路口志愿者队长的马女士就是一个转变的典型。
  五、注重社区文化建设,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项目进展
  川沙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农民转向市民,一方面村庄村落变为居民小区,这都为以前所没有或不甚重要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在家庭妇女的生活中尤为重要。
  (作者为社会学博士,上海商学院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