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投身科研【投身科研兴教 点燃精神幸福】
 

投身科研【投身科研兴教 点燃精神幸福】

发布时间:2019-03-30 04:36:55 影响了:

  摘要:教师从职业中得到生命的提升,教师才会真正感受到幸福与美好的存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才会真正成为其内心的需要,生命的需要。探讨“更新理念,教学相长”“案例引路,寻找支点”“多方交流,营造氛围”,通过以上科研兴教的三种,点燃精神幸福。
  关键词:教育 理念 案例
  教育的本质就是着眼于人本身,就是为了人的成长,就是“为了人生的幸福”。教育活动不应该是生命在低水平上的简单、无效的重复,而应是精神的不断充实、完善与提升。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如何自我实现,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感受真正的幸福?立足于本职工作,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自我实现。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了自已的观点,有了自已的话语权时,精神层面就有极大的幸福感,教师从职业中得到生命的提升,教师才会真正感受到幸福与美好的存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才会真正成为其内心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投身于科研兴教之中,教师的工作就不仅仅只是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体现,这时他才会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努力,他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与生命意义的充盈,他才会获得精神的自由,于是教师的职业生活便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部分。
  一、更新理念 教学相长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升华,对教育实践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等理念不断地被人们接受,这必然会引起教育教学实践牙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必然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已的实践,才能创新教育方法以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中介是人,是教师。理念与实践的相互转化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来实现的。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地汲取新思想,新理念,自觉地投身于科研之中,使科研成为自身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沉浸于其中,乐此不疲,使教与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如有位老师在讲“易水送别”时引导学生概括这一节的主题:
  生:表现了荆轲的爱国精神。
  师:这则材料的中心并不在爱国上。
  生:表现了荆轲的一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师:概括主题不能就事论事,就人说人,而应该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上升到一般。
  生: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有道理。视死如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一去不复返,仍然就车而去,义无反顾。这下体现了我们人类不可征服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界、与社会、与命运抗争和搏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不可征服的伟大精神、伟大主题。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这位老师并没有止步于对课文主题的笼统理解,在后半部分的大段独白中,引述名人名作,古今中外,在渲染铺陈中宣示了老师的情怀,升华了课文精神,也提升了学生的精神。
  二、案例引路 寻找支点
  “教育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Richert ,A.E)。教学案例研究主要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的,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它是运用典型引路,启发研究者或学习者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方法,通过案例研究,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某一个侧面的教学规律和思想,从中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或方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如果把一些常见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加以整理,思考与研究,就会为自已的科研寻找到一个支点,循着这一个支点不断从纵向、横向思考,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就会走向高一层次的科研之路,进而为自已的实际教学开僻一条新路。如新课导入语的案例,教师教学机智的案例,探究问题的案例,后进生转化的案例……当我们把这些发生在自身及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案例集中在一起,仔细分类后,我们就会对相应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问题—案例—研讨使许多教师走向科研之路,促进了自身专业的成长,并结出了丰硕之果。如下面的案例:
  (一)、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将电视节目中人物的对话打出字幕时要加进一些括号,补上一些词句?
  生1:不加上这些括号和词句,别人就看不明白。
  师: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交谈肯定没打字幕,为什么他们能听明白呢?生活中有没有“说”能让别人听明白,而把说的话写到纸上反而别人就看不明白的例子吗?
  生2:比如,两个同学一见面就问:唉,上哪儿呀你?被问的那个人指指手中的手电筒说:“没电了!”
  师:你把叙述和描写的文字去掉,只说对话看看效果。
  生2:唉,“上哪儿呀你”?“没电了”!(同学们笑了)
  生3:那天中午,一个小伙子看见邻居自行车后面挂着煤气罐就说:没气了?推自行车的回答:没气了。小伙子又说:我们家有,先上我那做去。
  师:你也把叙述和描写的文字去掉,只说对话看看效果。
  生3:“没气了”?“没气了”?“先上我那做去”。(同学们笑了)
  (二)、教师总结
  刚才听了两位同学去掉叙述和描写文字对话,都感到可笑。可是现实中这样的对话随处可见。那么,为什么大家不感到可笑呢?因为,是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而讲故事和写记叙文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因此必须把有关的情景、动作描写出来,把话说完整。否则,别人就不明白。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写完作文必须默读(最好大声读)几遍,看看是否与你见到、想象的情景和见到的人说的话基本交代清楚:少的补、错的改、累赘的删。最好与别人互相修改。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只注重对话,而忽视交代情景,这是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学生的作文丰满起来呢?本案例提供了一个方法:将“说”与“写”结合,把作文简单理解为“笔谈” ──用笔说话,是解决学生能“说”不能“写”的重要方法。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悟书面语言的特点,强调在记叙中增加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进而我们可以思考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使自已的科研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三、多方交流 营造氛围
  “让教师成教育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口号,教师要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形成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懂得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人说搞教育科研很枯燥,其实只要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你就会感到研究过程本身是充满乐趣的。其主要步骤是:第一阶段是选课题、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课题论证;第三个阶段是具体实施,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第四个阶段是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教师只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步骤和方法,也就会乐在其中。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科研的过程需要与人交流自已的想法。根据不同的条件,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领导之间都需要交流,有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触发你的灵感。此外还需要建立多种交流的渠道,谈话,书信,网络等不同平台之间都可以进行。
  参考文献
  [1] 《教师:从职场的专业发展走向生命关怀的个体成长》王春燕《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6期。
  [2] 《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运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记叙中增加描写的尝试》孙世泉
  [3] 《对话型语文课堂的生成》邵山,《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