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析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缺点分别是
 

[浅析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缺点分别是

发布时间:2019-03-30 04:59:33 影响了:

  摘 要: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西方工业技术文明,尤其是***造成的人类中心主义塑造了西方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与行为,很大程度上为近现代西方文明对大自然的改造与掠夺提供了思想基础与伦理支持。通过对***的生态学批评,揭示出了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并在东方思想,特别是在主张“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思想中找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源泉。儒、道两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思想与智慧,将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态危机 *** 人类中心主义 儒、道思想 生态伦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在我们拥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时,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生态危机的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工业文明与技术文明,以及背后深层的思想、哲学及宗教原因,在寻求解决西方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众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并在东方思想、文明中找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理论基础。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与作为,很大程度上为近现代西方文明对大自然的改造与掠夺提供了思想基础与伦理支持;而自古以来主张“天人合一”的中国儒家、道家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
  一、***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
  美国历史学家林恩.怀特(Lynn White, Jr.)。1967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我们时代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对现代西方人的宗教——***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将造成今天我们生态危机的源头直指***,称***为“世界上最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的宗教”,“它建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并坚信人类应该为自己的目的利用大自然,这是上帝的意志。”[1]可以说人类中心主义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圣经》的记载,自然的“去神圣化”和后来的近代哲学的支持。
  在《圣经.创世纪》中便奠定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统治地位: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rule over)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rule over)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2]
  在洪水之后,上帝又对诺亚说:
  “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练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 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3]
  从上述圣经的内容看,人类很容易将自己视为万物之主,统治、管理着自然,可以随意支配、处置地球上的动物与植物,这些都是上帝的旨意。
  ***认为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是全能的、全知的,上帝是主,世界属于他,上帝是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西方传统中,上帝愈来愈退到超验的层次,而世界被理解为纯粹的现世。上帝被理解为不在这个世界上,因此这个世界可以被理解为没有上帝。”[4]既然这个世界不存在上帝,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世俗化的,这为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打开了宗教的限阀。***思想不仅造成上帝存在于世界之外的想象,并且反对“万物有灵论”。“万物有灵论”认为神存在于一切自然物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神性,人对自然是充满了尊重和敬畏之心。而***却恰恰相反,摩西十诫中的第一、二条便写道: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和水中的百物……”[5]
  也就是说,除了耶和华以外不能崇拜其他神,只有上帝具有神性而其他任何自然物都不具有神性,不可以去崇拜。
  在“上帝在造物之外”和反对“万物有灵论”的观念下,自然被“去神圣化”了,结果便是自然成为在宗教和伦理体系之外的存在,因恐惧而产生或由道德提供的约束的力量就不存在了,人类可以肆无忌惮地去破坏自然了。
  人类中心主义还得到了近代哲学理论的支持。笛卡尔的“借助实践哲学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康德的“人是目的”、“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以及培根所宣称的“知识就是力量”等等,都为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自然不再令人敬畏而是一部等待人类去解剖、认识的机器,是人类—-主体去征服和改造的客体。
  于是,在这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支持下,人类大肆开发、利用、掠夺、破坏自然,环境污染破坏、资源开采殆尽、气候变暖、物种灭绝…… 21世纪的生态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继续发展与生存。在对自身的西方工业文明与技术文明的反思中,众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东方思想或是汉学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释道三家文化中寻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与智慧。
  二、儒道思想与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或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现代环境伦理学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一个根本问题,即所谓“天人之际”问题。司马迁在谈到撰写《史记》的宗旨时说:“欲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天人关系上,儒家主张人乃天地自然所生,“天”与“人”既区别又统一。《孟子·万章下》说:“天之生斯民也矣。”[6]《礼记·郊特牲》说:“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7]肯定人是天地所产生的。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的发生同源于“道”,《老子》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二十五章中写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8]这是道家哲学包括其环境伦理观的总纲,也是道家价值观念的核心。老子讲的“天”是自然之天,“天”、“地”、“万物”皆指“自然界”,而“天道”则指天地万物或自然界的规律,老子把“道、天、地、人”视为“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庄子·秋水》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9]在庄子看来,所谓“天”,是指事物的本性或本然状态。所谓“人”,专指人的那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或行为。儒道两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