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关于教育公平热点问题 教育公平与择校
 

关于教育公平热点问题 教育公平与择校

发布时间:2019-04-04 04:53:52 影响了:

  编者按: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教育公平是近年来的热词。近年来这个词热了,我们应该高兴,因为相对于衣食冷暖,教育公平显得上了层次,社会关注到教育公平,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得不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教育承载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要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教育公平至关重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保障和手段之一。
  择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已经凸现。经过一二十年的教育市场的“培育”,择校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择校其实就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实质上是教育消费价格双轨制的市场价。在表现上是人民群众对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这种现象在小升初中显得尤为突出。从而对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
  针对择校最热点的部分就是小升初,现在,我们就从北京市小升初说起。
  回顾北京小升初历史——我相信:我这个年龄的绝大多数人参加过小升初的考试。以北京市为例,我一个朋友小学上的是当时的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小学,这是一所很不起眼的小学,现早被撤并了,但她以语文、数学总分199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四中。很普通的家庭,没有托任何关系。在那个时候,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基本上跟高考一样,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就可以进入优秀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就这样,小升初考试坚持到了1997年。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
  北京市小升初的转变发生在1998年,那年,北京的小升初变相地考了一下,选拔方式多样。到1999年,北京小升初彻底废除考试了。
  为什么不让考试了?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第一,与世界潮流接轨。世界各国的公立小学和初中升学都奉行相同的原则,就是就近加免试,不许笔试。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这样。例如日本,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这些学校入学一般不要考试,学生真正按区域采取就近入学制度,住宅地段划归哪所学校就上哪所学校,严禁“越区”上学。即使某某学生的家庭有关系和门路,也不能“越区”上学。如果被发现违规,政府会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第二,1999年起,北京市开始申办示范性高中。由于当时很多中学都是完全中学,即初高中混杂。初高中剥离后,初中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凸显。既然是义务教育,肯定不能大张旗鼓地考试,不能通过考试来淘汰部分成绩差的孩子。所以小升初不让考了。
  小升初既然不让考试了,那么初中学校如何招生呢?于是,刚开始北京市对所有小学生实行大派位。怎么派位?就是一刀切,以距离初中校的远近为原则划片,住重点校边上就上重点校,住薄弱校边上就上薄弱校。大派位公平吗?看似公平。但很快招致了大面积的不满——矛盾的焦点是:凭什么以胡同取代分数?为什么你家住在重点校边上就可以上重点校?同时,我品学兼优但家住门头沟、石景山,为什么就不能上海淀、西城的优秀初中校?再就是,我有经济实力,买车买房可挑好的,为什么孩子上初中不给我选择的权利?
  在各种压力和现实问题下,小升初政策又改了:让名校办民校。当时的背景下,政府出台政策,允许一些公办中小学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尝试,即采取“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于是,社会上多了一批民办公助校或公办民助校。“学校转制”的试验最终慢慢演变为所谓的“名校办民校”。这些学校可以面向全市招生,可以考试;还有权收取较高学费。名校办民校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又遇到问题了:我的孩子进了某体制改革校,好啊。但是凭什么改制后学校教学管理没变、老师没怎么变,而我要交那么多学费啊?凭什么啊?再者,有的高中因为有了公办民助的初中,高一生源见好。很多取消了初中招生的高中名校则不干了,没有高质量的初中生源,我的高中怎么与别人竞争?
  于是,政策又得改。怎么改?准许公办高中举办少量初中实验班,择校招生,当然,还有部分师范高中没有彻底分离办学,初高中合在一起,这是违背了当时北京建示范校的规定。准许公办高中通过实验班或特长班的形式来解决公办高中的优质初中生源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后来北京知名高中基本都恢复了初中招生。由于体制改革校被认为侵占了公办校的资源而收取高学费,这两年也得以大面积整顿,要么公立,要么民办,当然回归公立的多,又回到了公立校“一统天下”的局面。
  由于有了《义务教育法》,小升初各种形式的考试都被视为违法。这样,经过各方面利益的博弈,这几年推出了小升初的多种途径。大家熟知的主要是以下几种:
  推优:推优是指小学学校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等一定标准,选出一些优秀学生向重点中学进行推荐。首先是每所班级给出推优的学生名额,然后参加推优。
  派位:此种是正常的升学途径,其他什么形式都不参加,就大派位。具体某个小学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派位接收中学。
  文体科技特长生:如果孩子有文体科技某方面的特长,可以走特长生之路,每年招收特长生的学校会举行特长生测试,通过测试,即可升学。
  点招:这是民间说法,官方没有这个词汇。“点招”,顾名思义就是点名招生。点招是一些重点中学一种不公开、不透明却很有效的小升初招生方式。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提前录取一部分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优质生源。点招也是通过考试方式进行,数学是最重要的科目,其次是英语。考试完全超越了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