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书写世纪之梦——10年军队现代化假设实录] 中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
 

[书写世纪之梦——10年军队现代化假设实录] 中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4-06 05:28:09 影响了:

  62年前,历史有过一次庄严痛苦的分娩。  那时诞生在南昌城下的军队,今天成了人民共和国尊严和安宁的忠诚卫士。它的不断发展和强大,改变着20世纪中国的命运。  今年8月1日,是人民解放军62周年纪念日。虽然万千英烈已经长眠,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历程已载入史册,年轻的一代军人已成为军营的主体,但红军的作风,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仍然在新一代军人身上闪闪发光;60多年凝聚起来的卫国为民的奉献精神,仍然是当代军人的精神支柱;当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民军队仍然像战争年代那样,表现了对党对祖国的极大忠诚,果断平息暴乱。就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6月9日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所说的那样,“虽然军队里老同志不是很多了,战士们大都是十八、九岁,二十岁出头的娃娃,但他们仍然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在生命危险面前,他们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党的教导,没有忘记国家利益,面对死亡毫不含糊。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他们当之无愧。我讲考试合格,就是指军队仍然是人民子弟兵,这个性质合格。这个军队还是我们的老红军的传统。这次过的是真正的政治关、生死关,不容易呀!这表明,人民子弟兵真正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
  人民解放军考试合格,还在于人民军队10年来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军思想,充分利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大胆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
  10年改革,人民军队向共和国母亲献上一首首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长歌。
  奉献是军人之魂
  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富强,最重要的在于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个军队是否强大,最重要的也在于凝聚每个军人的精神力量。
  当一个个稚气未脱的青年步入军营的时候,为了使他们迅速完成从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10年来,我军响应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军人的号召,持续不断地对青年军人进行人生观教育,得与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具有奉献精神的当代军人,哺育出了一大批像朱伯儒、何学道等雷锋式的干部战士,张华式的舍己救人的英雄,梁英瑞、史光柱、安忠文、展亚平、盛其顺、徐良、张茂忠、崔国政、刘国庚等老山英雄、共和国卫士,邓稼先、萨本茂等为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亏了我一个,幸福10亿人”是全军将士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以奉献论英雄”是当代军人的动力源泉,“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自身献儿孙”成为指战员们最崇尚的境界。也正是靠着这一切,全军将士栉风沐雨;爬冰卧雪;老山英雄以血肉之躯守卫祖国神圣的国土,广大官兵长年累月地为巩固国防,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平劳动而忘我工作和战斗。
  差不多60年前,鲁迅就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鲁迅把这一类人称为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人民军队中,就有成千上万这样的“筋骨和脊梁”。他们正以无私奉献的英雄行为书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世纪之梦。
  战略指导思想转变的轨迹
  1978年,中国终于从噩梦中苏醒,邓小平成为中国军队的主要统帅。人民军队历尽劫难,重新在希望的旗帜下集结。
  一生三起三落的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治国治军经验,高瞻远瞩,通过对国际战略格局和战争形势的深沉思考和精辟分析,认为国际形势继续趋于缓和,美苏的军事力量处于相对均势,世界各大国之间已经兴起一场以发展经济、科技为重点,并带动军事力量发展的综合国力竞赛。它们都在竞相调整国家战略和推行改革,以谋求下一个世纪的战略主动地位。通观全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完全可能的。于是开始着手实行军队的战略转变,提出了“体制改革是一场革命,不改革,军队建设没有希望”。
  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从长期以来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移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轨道上来。从而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期内打不起大仗的国际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聚地加强军队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提高军队的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
  决定裁减员额100万,按照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的原则,进一步裁并重迭机构,压缩非战斗兵员,进行体制改革、精简整编。
  提高合成程度,增强整体威力和独立作战能力。人民解放军组建了合成集团军,更新换代了一大批武器装备。昔日陆军那种匍匐运动、猫腰接敌、短刃相拼、**格斗的场景成为历史,新型的装甲部队和技术兵种已成了突击的主要力量。科学合理的编组,现代化的装备,使合成集团军披上了现代化的戎装。
  适应战时快速动员的需要,后备力量建设改变了“全民皆兵”和“大办民兵师”的做法,实行了民兵制度和预备役制度相结合,在全国组建了一批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的预备役师、团,恢复了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制度,建立了一批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进行了学生军训,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后备力量体系。
  经过全军将士上上下下的努力,到1988年底裁兵百万的任务已经完成,编制体制有了很大改变,后备力量建设有了很大加强,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有了许多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5月15日,阿富汗问题达成政治解决协议。6月1日,美苏两国互换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批准书。7月18日,伊朗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呼吁。8月22日,南非、古巴、安哥拉签订停火协议。战后全球发展的轨迹终于从“大炮”的竞争转向了“黄油”的竞争。国际形势的发展,证实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8年前的估价,证明了中国几年前战略转变的明智选择。
  着力推进官兵服役制度法制化
  早在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再次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后,就提出了精简“消肿”,改革兵役制度的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