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在转折的历史关头_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用
 

在转折的历史关头_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4-09 04:38:54 影响了:

  丁一三同志创作、空政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陈毅出山》,是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的优秀剧目。它在舞台上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同志伟大而质朴的形象,博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赞扬。本期,我们特请丁一三同志撰文谈谈创作过程中的体会。
  ——编者
  我创作《陈毅出山》的过程,从思想来说,是一个深受震撼的学习过程。最近再访江西,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拜见还健在的老革命们,追念先烈的业绩,缅怀陈毅同志之不朽,我进一步受到教育和启不。
  《陈毅出山》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中国革命面临转折的一个历史关头。当时,我们党正实行一次重大的转变:由反蒋变为联蒋,由土地革命战争变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由于这一转变而引起的激烈波澜,陈毅同志的记忆是深刻而具体的。他生前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绘声绘色地讲述过,用他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该如何度过历史的转折点。如今,陈毅同志的这一段经历,已成为我们党的一份特别的遗产。
  转变啊!关系生死存亡
  当时,相当多的同志,对于那种转变,可能觉得相当的突然。但是,从现在看到的文字材料,从通过访问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陈毅同志对于这种历史的伟大转变是早有所料,抱有热烈的期望;并且,曾以各种努力,促进过这种转变的尽快到来。后来,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勇气,率领着当地的革命部队,实行了这个划时代的转变。
  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陈毅同志并不是躲在深山密林里消极地苦熬岁月。他思索,他总结,他观察世事风云,他寻找实现革命目标的具体道路和时机。
  教训是惨痛的。在实行国共合作的这个伟大转变之前,还有过另一次转变的时机,那就是在主力红军长征北上之后,留下来的红军部队应当立即分散游击,承认革命低潮的到来,隐蔽革命的力量,等待和创造新的时机,再掀起革命的高潮。但是,陈毅同志的这个主张没有被采纳,因而,当时的中央根据地也就没有实行应有的转变。结果,许多坚贞的革命同志牺牲了,整个中央苏区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也全部被白军占领,这才有了从中央根据地向赣南的转移……
  陈毅同志游击于五岭山脉,望着这沉于血海的半壁河山,经受着兼旬淫雨,思念故人,回首来路,恨当时未能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陈毅同志一行历尽艰险,突围来到了油山地区。这里的同志还没有看到险恶形势的临近,仍然过着“中华苏维埃”时期的日子:公开活动;住在房子里;举行各种集会。陈毅同志来到这里,对他们说:“你们不能再唱高调”,“要不了一个星期,情况就要大变了!”果然,没有七天,敌人来了。当年在油山直接接受陈毅同志指示的同志对我说:不是他来向我们喊了那一声,我们还在坟里。
  是的,转变,实在是关系生死存亡。
  在那“风吹雨打露沾衣”的日月里,在那“昼伏夜行人迹稀”的天地间,陈毅同志倾耳于抗日高潮浪涛声,预见到伟大转变的即将到来。他曾断言:总有一天,我们要下山,国民党还要摆军乐队迎接。多少听到这个话的同志都以为不过是笑谈。后来,没有多久的后来!果然,……果然!
  预见、断言,都是他把握时代脉搏、苦苦思索的结果。因而,在转折的历史关头,他清醒,明确。当他从香港的《工商日报》上看到毛主席在瓦窑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时,他迈着坚定的步伐,毅然下山了!
  转变,需要革命的勇气
  从《陈毅出山》这个剧本的原素材而言,我觉
  得,在历史关头要实行转变的时候,需要的是:革命的勇气!
  剧中的韩山河同志,是一位老革命家。除了一个女儿,他全家都被国民党杀掉了。他自己从血泊中站起来,坚持党的旗帜。他在当地群众、战士中有崇高的威望。一位老同志,这次向我们说:当时,那是我们的“列宁”!通过以往直接访问和从别处了解,我对这位老革命家尊敬,热爱。我描写他时,也是满怀着深情。
  这里我要说一下我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和设想,不涉及真人。我在剧本里描写的这位司令员兼政委,他具有革命的坚定意志,深刻的阶级仇恨。但是,他的眼界狭窄。这是由于他是贫苦农民出身,文化水平很低,对于经历了的过去,有鲜明的记忆,对于即将发生但还没有看见的东西,不相信。承认看得见的东西,而对视线以外的,感到渺茫。因此,当伟大的转变来到他的面前,他眼花缭乱,不可思议,觉得突然。进而怀疑,反对,甚至势不两立。这正好与陈毅同志的深思熟虑、成竹在胸形成尖锐的矛盾。这也正是这出戏里的主要冲突(当然,这里不是讲艺术分析)。
  没有思想基础的勇气,那是鲁莽。而革命的勇气,需要的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律的真知灼见,需要真正的见识!这样的真知灼见,又来自刻苦的学习,钻研,需要文化。
  剧中的韩山河同志,不是草莽英雄,也不盲从,更不是什么本本主义者。简而言之:跟不上形势!但他一旦转过来,理解了新的变化之后,他仍然又是伟大的动力!
  这些矛盾,这些冲突,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到了明白过来的时候,肝胆相照,不计前嫌。而且事后陈毅同志郑重地说,他对那位几乎把他杀掉的同志:很尊重!这是何等胸怀!同时,从陈毅同志的话里又反映着那位同志是多么地忠贞磊落!
  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党的又一个宝贵的传统吧!
  值得纪念的一位先烈
  我们党的传统是丰富的。
  在写《陈毅出山》这个剧本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位先烈的故事。
  是在陈毅同志等突围出来,要走赣南的时候,马上要行动了,却没有一个熟悉这一地区情况的带路的。就是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他手拄着断树枝,身穿破衣衫,头上戴着一顶白军的钢盔,钢盔还烟熏火燎,尽是黑灰,篷头乱发,面黄肌瘦,打着赤脚。此人见到陈毅就一把拉住,放声大哭,边哭边叫着:“首长!首长!”这个人叫曾纪才,原是陈毅同志的部下,后来又到代英县当县委书记。上面派人到代英县检查工作(那时正是王明左倾路线时期),把他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斗了很久,撤了职,罚他到红军里劳改:抬担架。主力红军北上了,地方上哪儿都不要他,因为他拿的介绍信上说他是严重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他妻子原在红军里工作,北上撤退的时候也牺牲了。他听说陈毅同志留下来了,就到处找,一路走一路讨饭,讨到饭就用检来的钢盔热一热,好不容易找到了陈毅。
  陈毅同志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也不用怪了。”
  曾纪才回答:“我还怪什么!革命已经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个人还有什么怪的!上面来的人,水平哪里就一定那么高!我只希望不要把我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看待就行了。”
  这位曾纪才同志当响导,经过无数周折,带着陈毅等同志转移到了油山。
  后来,曾纪才同志又做县委书记,配合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他在当地出了名,敌人指名要捉他。领导上正准备把他调往另一个地区而还未走的时候,被叛徒出卖,遭敌人逮捕。严刑之下,他威武不屈,被敌人用铁丝穿透鼻孔,拉着游街,最后被杀害。死时,才三十岁。
  伟大转变中的革命前辈啊!我永远铭记着你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经过十多年的动乱,迈出了这样伟大的一步,多么令人振奋!我想,过若干年以后我们会回顾今天,也许那时候才可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历史关头的伟大转变。如果已经想到了这一点,那就让我们现在就加劲地思索吧!深深地思索,提高我们参加这一伟大转变的革命勇气!
  我们的航船正驶向彼岸。以往,有多少只船舶沉入了历史的海洋。惨重沉痛的教训变成惊涛骇浪,日夜喧响,它告戒我们后来者:命运在你们自己手上。是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万众一心,全力奋战吧!迎接我们的新曙光!
  (刊头剧照 张祖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