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辍开_“被开辍的处女地”给我们启示
 

辍开_“被开辍的处女地”给我们启示

发布时间:2019-04-10 04:31:43 影响了:

  还是在过去做土地改革工作的时候,我们就熟悉了、热爱了这部书,这部史诗般地反映了苏联当时全面展开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在紧张斗争的间隙,在小小草屋,豆油灯下,我们不止一次地读着它,深深地为它描写的伟大斗争所激动,而对它所刻划的生动鲜明的英雄人物群像念念难忘。
  天才作家萧洛霍夫,以他对于现实和现实底革命发展中的“人”的精湛的理解,卓越地创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典型的形象。通过那些形象,作者不仅深刻而广阔地表现了当时顿河哥萨克农村的集体化运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而且是极其真实动人地揭露了农村各阶级的本质、农民各阶层本质的不同的特征。这就为广大的读者对认识农村、对农村事物具体地进行阶级分析以至进入革命斗争实践,打开了眼界和门径。在我国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它对我们的普遍的教育意义,首先正也在这里。
  诚然,今天我国的农村和当时苏联的农村,两者所处的历史情况和具体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当时在苏联,“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已经发展到能够大宗出产供给农业的拖拉机和农业机器,由于在一九二八年和一九二九年粮食采办运动时进行过反对富农的坚决斗争,由于有逐渐教导农民加入集体经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增长,以及由于有第一批集体农庄与苏维埃农庄的优良经验”(注一),因此,在一九三0年开始,他们实行的政策,是“全盘集体化”,是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富农阶级。而今天在我国还不是采取马上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而是采取限制富农的政策;对于农民的个体经济,也不是马上实行全盘集体化,而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把农民组织起来,经过由小到大、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互助合作运动,把现在的土地的个人所有制逐步地过渡到集体所有制,就是说逐步地实现和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是和当时苏联的情况不同的,是我们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我们知道:农民经济,这是一种“站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间的十字路口的经济”(注二),它不走向社会主义,就必然走向资本主义。即令是在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的国家,如果不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想在农村还是存在着原有的生产关系、还停留在原有的个体经济的基础上,要求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要求农民最后地摆脱贫困,那是不可能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格内米雅其村最初的生活图景,正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组织起来、富农还存在着的时候,不单是贫穷的罗比西金们、老奚西卡们以及顿姆卡的老婆似的妇女们,都只能吃一点面包和洋葱,穿一件在严冬也只好光着身子穿的破旧的羊皮袄或者稀薄得像筛子似的短裙子;就连那些劳动力较多而又善于精打细算的中农梅谭尼可夫们,也不过有收成才算好过,没有收成就变得贫穷。结果,像罗比西金这样的始终以肩膊支持着革命的人,还得受雇于富农,受富农的剥削。因此,这就不能不激起罗比西金的愤怒:“我们斗争是为了什么!”也不能不引起梅谭尼可夫的疑问:“我能够这样生活下去吗?”
  当然,问题还不单单在于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于生产方面有着莫大的困难。作里说明:革命前,农民是用一只手赶牛,一只手揩着眼源;革命后这开头几年,既然是没有农业的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也还不过是有牲口的才可以用牲口驾犁,没有的还是只好没有。这样,收获自然是不多的是不够我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事业的;这样,农业生产也就不能突破现状,来改善农民自己的生活。就是说:这样的生产现状和生产方式,是既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于农业的需要,又不能满足农民自身继续发展生产的需要的了。而富农却握有连机器在内的大量的生产工具,剥削着农民的劳动,像牛蒡草一样地滋长着,遮着劳动农民的太阳。因此,这就不能不使罗比西金坚决要求斩断富农的命脉,把集体农场组织起来;也就不能不使梅谭尼可夫热忱拥护党的政策,而自愿地加入了集体农场。
  然而,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改变为先进的合作化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是容易的吗?决不是的。因为:这是一个革命的转变;是由
  工人阶级领导和必需贫农同中农支持的、向富农——农村中的资产阶级进攻的一场阶级斗争。由于当时反革命分子波罗夫则夫和富农雅可夫·洛济支这些人的存在,由于他们对于集体化运动公开的和隐蔽的阴谋破坏,就使这个斗争更加复杂、尖锐而严重。党的首要任务,便在于教育农民克服困难和进行斗争,教育农民克服自身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和因循守旧的习惯,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这一些,便构成了这部长篇叙事诗的中心的思想和生活内容。在作品中,可以看到:格内米雅其村是怎样从初次集合动员农民加入集体农场,又怎样由于执行政策上的偏差而有许多农民退出了集体农场,终于又怎样由于端正了政策特别是斯大林同志论文的发表而重新争取了更多的农民加入集体农场。这之间,不用说是经历了许多的极其曲折艰难的斗争的。
  而在这个斗争道路上,我们看到: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教育,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最先,是在那次动员大会上,看有多少农民提了多少问题:“一切东西都要公有吗?”“屋子怎么办?”“集体农场只是一时的呢?还是永久的?”“那些各自干的人怎么办呢?他们的土地会被没收吗?”“我们要一道吃饭吗?”……,还有:一个主张:“穷的人参加一个,富裕的人加入另外一个”;反对“除了富农,全村都加入一个集体农场”。一个表示:既然要自愿,他就“愿意站在外面看”:好就签名,不就不。另一个则认为:他和他兄弟住在一道都吵架,要是全村的人在一起,就再也收拾不了了,因此他说:“我不加入集体农场!”……。这一些问题和见解、错误的主张以至反对的态度,说明了:这时候的这些人们(主要是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或者对集体农场这一新鲜事物还十分缺乏认识和理解,因而不可能一下子接受这个新的生活底变革;或者对自发地倾向于跟着富农走的那一条旧的道路还存在着依恋和幻想,因而就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抗拒的情绪。……
  从康德拉脱·梅谭尼可夫的形象中,更可以使我们明白而深刻地感觉到:农民是怎样进入了集体化运动道路,怎样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而在逐渐改造的过程。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以十分鲜明的色调,极其突出而细腻地刻划了那些在思想和行动上具有双重性格的中农的典型的特征:一方面,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事实,从他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梅谭尼可夫深深懂得旧时代生活的艰辛,时刻恐慌于那样生活下去的无出路,因而衷心倾向于革命,热烈地加入了集体农场;然而,同时一方面,深植在灵魂深处的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却又不时地使他痛苦,使他时常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于私有财产的留恋。作品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他在加入集体农场前夕的这种精神面貌、这种复杂的矛盾的思想情绪。当他从会后回到他那熟识的小屋,看到他的公牛和母牛、他的马……一切原来属于他的而第二天即将交给集体农场的时候,他的心是这样地收紧了。他给公牛多添了一捆乾草,这和他的家庭在贫困里一道长大的公牛的命运使他担心:把它交给集体农场,交给生人,这是痛苦的。这样,他整个晚上在辗转反侧,在吸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