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莆仙戏【浅谈莆仙戏锣鼓经的艺术特征(下)】
 

莆仙戏【浅谈莆仙戏锣鼓经的艺术特征(下)】

发布时间:2019-04-20 03:57:17 影响了:

  【摘 要】莆仙戏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极受现代观众的欢迎和喜爱,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它对当地的民俗、语音、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早期莆仙戏的伴奏乐器被称为“锣鼓吹”,其中,大鼓是主要的指挥乐器,与锣紧密结合使用,成为锣鼓乐。莆仙戏锣鼓经有300多种,是莆仙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栩栩如生地保留着早期南戏音乐的原始形态,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值得研究。
  【关键词】莆仙戏;锣鼓经;鼓师;表演
  一、莆仙戏调度表演
  打击乐的应用因各种乐器的音色、音响效果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再者,行当不同,使用的乐器也有所不同。(1)大棚戏排场仪式的“三锣鼓”。大棚戏在莆仙一带较为常见,通常搭在广场或较为空旷的地方。排场是莆仙戏演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棚戏演出之前,先三通锣鼓,戏班后场还有“报鼓”形式,先由掌鼓打鼓三下,吹笛者以笛管应两声,司锣者以锣应两声,此为通知全班演出即将开始。继“报鼓”后,掌鼓者复击鼓三声,后台燃放鞭炮,乐队闹棚,打锣鼓三遍,此称“三锣鼓”。在打第一遍锣鼓时,演员开始化妆,至三通锣鼓结束时,凡戏中角色均应上场。乐队排列位置图:
  (2)鼓师的重要性与绝技。莆仙戏锣鼓经经过了上百年的锤炼,不仅形成多种独具特色的打法,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鼓师。鼓师就是掌鼓者,也称“鼓头”。“鼓头”不仅是乐师,还是舞台监督,有的还是导演。对鼓师来说,掌握技巧并对鼓槌的起落做到心中有数,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剧情和剧本的发展,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并掌握好各种锣鼓经节奏,从而达到衬托戏剧人物所表达情感的目的,使剧情更具感染力。仙游鲤声剧团的郑牡丹师傅,在《目连尊者》的“打地狱门”那场戏,目连唱【破狱词】时,郑牡丹手执三支鼓槌,以“双槌”、“阴阳槌”的鼓介交替运用,自如流畅,确为鼓中绝技。他改革鼓点原先的喧闹噪耳为婉转流畅,用腕力代替原来的肘力,限定举槌高度不高于压鼓石狮之首。(3)应用不同的锣鼓经调度戏曲舞台表演。在莆仙戏《百花亭》中,小生江陆云被奸人用酒灌醉后送进百花郡主研读兵书之处时,用的是“双槌”中的【二甲颠】,表现其惊慌失措的心情;在《三鞭回两锏》中,尉迟恭与秦琼的鞭与锏的交战,打得难解难分时,用【颠】的打法表现双方颠颠倒倒、疲惫不堪的场面;莆仙戏《春草闯堂》中,胡进为了急于求证,出轿后又亲自请春草上轿,春草用“花旦步”轻快的靠近轿扛,当她抬脚进轿时,用的是【入轿】。《春草闯堂》是属于戏剧性的文戏,所以很少运用到大鼓,其中最典型的是宰相李阁老出场的那一片段,用的是在“阴阳槌”中的【齐头】,【齐头】一般用于人物出场或唱腔前、对话、相骂等;当旦角掩面哭泣时,用【滚】表达人物的悲伤情绪。“阴阳槌满锣”应用较多要属仙游鲤声剧团演出的大棚戏《目连尊者》,在“打地狱门”那出戏中,“双槌”、“阴阳槌”交替应用,流畅自如。戏剧曲头或曲中过门时,用的是“文鼓堂”中的【七甲】;旦、丑角在紧张道白时,用的是【三甲】的打法;当道白变得更为紧张、急促时,应转变为【二甲】。在莆仙戏《千里送》的过门里,赵匡胤舞动棒法时,用的是“战鼓堂”中的【三不和】;当武打歇息走圆场,准备再战时,是用【四平操】;武打达到高潮时,用的是【水战】。另外,锣鼓还能制造出一些自然音效,如风、雨、雷、电等,这也是传统戏曲中的借助手段。
  二、小结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辉煌于现代。它既保持古老戏曲艺术精华,又具备很高的现代艺术品位,是一个历史悠久,艺术形态古老而又充满活力,风格独特的优秀剧种。莆仙戏锣鼓经是莆仙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莆仙戏的锣鼓经用莆仙方言念唱——兴化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打法和其它剧种完全不同,锣鼓节奏型是随着剧情和人物感情的曲折变化而变化的,并能演绎出各种种不同的锣鼓经。从以上内容看出,戏曲舞台中的锣鼓与表演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制约,都是为体现剧情的发展而服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背景。
  参 考 文 献
  [1]叶明生.莆田戏剧文化生态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马建华.莆仙戏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4]李国庭.陈仁鉴评传[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5]王耀华.民族民间音乐[M].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材.1982
  [6]林熙庆.莆仙戏[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7]王耀华,陈新凤,黄少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297
  [8]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