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讲理想比贡献 [革命青年应该怎样看待理想和贡献?]
 

讲理想比贡献 [革命青年应该怎样看待理想和贡献?]

发布时间:2019-04-10 04:58:40 影响了:

  编者按:我们青年人是富有理想的,总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出一番事业来。因此,青年们常常讨论这样的问题:应该根据什么来确立自己的理想?怎样正确地看待理想和贡献?怎样实现远大理想和做出重大贡献?等等。由于各个青年的觉悟不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一致。这里,我们发表了陈亦群同志的来信,他从一年多来参加农业战线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变化中,提出了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能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能不能做出重大贡献的问题。我们考虑到这个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推动广大青年确立革命理想,英勇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组织了这个讨论会。希望青年们都来参加讨论,以求共同提高认识。
  现将陈亦群同志来信中所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列出,供大家参考。
  1.青年人应该根据什么确立自己的理想?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算不算有理想、有抱负?是不是“丢金子下海”“大炮打麻雀”?
  2.怎样看待一个人的贡献大小?怎样理解螺丝钉和栋梁的关系?应该怎样评价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战线所作的贡献?
  3.知识青年在农村如何实现远大理想、做出重大贡献?怎样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如何在改造“一穷二白”的农村面貌的斗争中,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请大家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发表意见。每篇来稿最好能给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一个问题,不要全面泛论。参加讨论的来稿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问题讨论”。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六二年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高中毕业生。在学校读书时,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我喜欢数理化,对文学也有兴趣,我很想将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文学家,为祖国和人民做出重大的贡献。但是,我没有考上大学。好在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还是有感情的。我想,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我是一个读了十二年书的知识青年,纵然不能实现做一个科学家或文学家的理想,总可以把文化科学知识献给农村,在农村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我还想到将来经过实际斗争的锻炼,也可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农业专家。于是,我抱着改变家乡“一穷二白”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愿,回到了农村。
  可是,回乡后,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却感到现实生活和自己原来的理想不完全一致。一年多以来,我每天上工下工,干普通农活,和一般社员没有两样。在队里,我没有担任什么职务,也没有
  人找我商量工作大事。而农业劳动主要是凭体力,那些犁呀,耙呀,担担挑挑,挖河种树的简单重复劳动,只要你肯干,一学就会,没有多少深奥的道理值得你去钻研。当然,也不能说这些农活对我没有锻炼的作用,实际上,我这一年多来也学了一些农业生产的实际经验,而且我的体质也大大增强了。可是,我想,光学些普通的生产知识,光是这样的锻炼,怎能成为什么专家呢?再说,要实现“四化”,那是比较强远的事,我现在能够为实现“四化”干些什么呢?我的文化科学知识又用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有许多队干部和乡亲们说我回来的好,干活肯下力,有改变咱这穷山沟的志气,他们还希望我在将来大搞“四化”时,大显读书人的身手哩。我回乡后参加了俱乐部的文化宣传工作,给乡亲们读读报,讲讲时事,乡亲们对我也有一些好评。当我听到这些热情的鼓励和希望时,心里也热呼呼的,也真想高兴地干下去。可是,当我在实际生活中,一天又一天,仍然是一锄一锄地干活时,特别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读书人回来干农业是“丢金子下海”“大炮打麻雀”时,我的情绪就又低下来了,就觉得那些鼓励话和自己的理想都有点空洞,不大实际。因此,我在农村干一辈子的决心,就又动摇起来了。
  我这些思想问题,很想找领导上谈谈。一天晚上,我到大队部去,没有找到队长,却碰到了团支部书记。他没有和我谈多少话,就把他手里的一本《中国青年》交给我,说:“亦群,看看这个吧,对你会有帮助的。”我接过杂志翻开一看,“新式农民董加耕”几个大字把我吸引住了。看了他的事迹介绍,又看了他的日记,越看我的心越跳得急,一会儿脸发烧,一会儿觉得惭愧。直到最后.当我看到他写的“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这十六个字时,我再也坐不住了。我好像看到了董加耕就站在我面前。他的思想品质感动了我,他的雄心壮志激励了我。我不禁站立起来,大声喊道:“董加耕大哥,我要向你学习!”第二天晚上,我就连写了几封信,把我的心情告诉我过去同班的同学。他们现在有在大学学习的,有在城市工作的,也有和我一样在农村劳动的。半个月后,同学们给我来了回信。不少同学热情地鼓励我。要我学董加耕的榜样,在农业战线上干出成绩来,并提出要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为着共同的目标,开展革命竞赛。但是,也有几个同认为为像董加耕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升大学,而去务农,实在太可惜了。有的说:“董加耕明明是块栋梁之材,却甘愿作个螺丝钉,理想实在太小了,贡献实在太少了。”有的同学还劝我重视自己十二年的文化知识,另想其他出路,不要长期埋没在农村。这些话,我也觉着不对头,可是又说不清错在哪里。于是我的思想又翻腾起来了……
  编辑同志,我这一年多来的思想变化复杂极了,真可说是三起三落啊!引起我思想变化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两个问题和我纠缠得最多。一个是理想问题,一个是贡献问题。究竟怎样才算是有理想?像我这高中学生决心在在农村干一辈子,算不算理想远大?怎样评价贡献大小?在农村究竟能够做出多大的贡献?如果我也像董加耕那样,好好干下去,将来当个劳动模范,算不算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我和全村社员一起,把我们这里的荒山秃岭改变为花果山,米粮川,算不算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什么人们对我到农村的理想和贡献问题,有那么多不同的看法?我应该怎样对待这些议论?到将来,我在农业上做出了成绩,能不能和其他战线上做出成绩的同学一样,怀着自豪的心情向祖国汇报?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想过很多很多。因为我是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今后我还要战斗几十年,所以就不能不想这些问题,不能不解决这些问题。我是热烈追求远大理想,切望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但是对这些现实的情况,我却总没有得出明确肯定的答案。因此很希望你们告诉我,我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在农村究竟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此致
  敬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