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多元文化教师跨文化意识对课堂的影响]什么是多元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教师跨文化意识对课堂的影响]什么是多元文化意识

发布时间:2019-04-13 04:13:43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教师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师的文化意识必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所以多元文化教师要注重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多元文化;跨文化意识;影响;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尊重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正在被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应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将培养跨文化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上加以落实,通过大量汲取其他文化的有益营养来最大限度地丰富、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无论自身是哪一个民族都应该成为跨文化教师,具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教育教学的能力。
  一、多元文化教师的概念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
  不同的文化群体或不同的国家对多元文化教育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多民族国家理想的国民教育方式,是民族教育的更高级形态。
  1.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是文化背景的多样与多变
  何谓“文化”,顾明远教授认为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子概念,文化就是生活方式,也就是某一集团成员赞同的社会传统、生活习惯、宗教、道德和审美价值、种族的、身体的、阶级的、人种的和性的取向、语言和语音特点、服装、发式、音乐的风格以及人类生活的其他许多形式的总和。这种观点揭示了文化没有高与低、文明与野蛮、好与坏的区分;文化是多样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积累;文化是多变的,每个文化个体(集团)都会随时吸收其他文化分子,并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特色。
  2.多元文化教育是观点,是理念,而不是一门学科
  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意味着在教育目标中将“多元共存、平等发展”的观念作为人的发展的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在教育过程中要平等的对待不同的文化个体,尊重不同个体的文化习俗,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采取多样化教育;在教育内容中要让不同文化携带者的生活得到公正的反映,并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整合①。
  结合多种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本人认同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当今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使所有学生不论其文化的差异,都能获得在国家主流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认识、技能和态度,同时也要有助于学生在本民族亚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亚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和学习取向②。
  (二)多元文化教师
  教师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首要因素,这不仅指教师要有正确的观念,更要有相应的能力。作为多元文化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需要有一个多样文化的知识基础,能够承认和尊重不同文化并愿意服务于非主流文化的社群,同时具有将多元文化教育的行动带入教室的能力。多元文化教师的教学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母体文化的经验表达,并能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差异,注意自己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在多元文化教师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方面,教师需具有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类型的差异,能接受不同文化类型的学生行为,具有不同族群的接触经验,能与家长合作,帮助学生学习。落实到新疆这个特殊地域就是要求广大的双语教师要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渗透多元文化观,使少数民族学生即能掌握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又能正确运用汉语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二、在教学中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教育应是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语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方方面面,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即语言的变化反映文化的变化,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变化,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学, 我国著名翻译学家王佐良先生曾讲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实施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能注意到不同文化的差异。
  1.教师需建立文化和语言平等观
  在新疆,传统的双语教学更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忽视语言所在的文化背景,而语言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因为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十分必要。但作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教师,则需建立平等的文化观和语言观。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其思维表达方式也各有千秋。教师的文化观和语言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观和语言观,因而,只有建立平等的文化观和语言观,才能保证文化意识培养的顺利展开。
  2.教师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文化群体在生活中所表现的种种行为、体态、处事方式等都有所差异,比如汉族大多只有恋人见面或者大人和小孩见面是会用到拥抱,亲吻等动作,而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则是女同胞见面采用这种方式,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灌输这样的知识,关注到不同文化的需求,增加学生在文化方面的积累,不能忽略差异性,大而化之。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并渗透到教学的环节当中去,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文化奥秘的兴趣,培养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群体及个体,都以自己的价值追求,解读、表达和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社会文化,教师也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诠释着课程中的文化及社会中的文化,并通过学校的各种方式与途径引导着学生对文化的意义建构。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要具备文化变通能力,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实现文化传承,学习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促进学生发展。
  注释:
  ①辛治洋.当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3).
  ②王辉.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6).
  参考文献:
  [1] 辛治洋.当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 王辉.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6).
  [3] 白亮.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8,(5).
  作者简介:张慧丽,1985年10月,女,汉,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教师教育研究;工作单位:新疆幼儿师范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