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4-21 03:47:45 影响了: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往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与此同时,笔者看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教学 思考
  目前,发轫于新世纪之初的,自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往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与此同时,笔者看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语文课教什么
  “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越来越不明白该上什么、怎么上”,这是新课改以后大家面临的最大困惑。
  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会流于形式,重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忽视了文本的解读。
  新课改的课程教学呈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此时显得处境维艰,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社会、科学或其他学科的知识补充,而语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感的培养等方面却成了语文课的边角余料。
  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对课标的误解。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方面,不能搞“形式主义”。语文课应重视并突出“语文味”,语文课堂应凸显语文魅力。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倡导启发式教学,其中,提问点拨一节成了标志。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或仓促回答,或保持沉默。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往往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学生回味咀嚼的余地近乎于零。当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怎么样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呢?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首先,教师提问要找准切入点,使之有“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功效;提问时要引导学生走向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如《范进中举》一文的教学,紧扣围绕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展开,这样的问题设计,既立足于文本,又能使学生抓住文章重点。学生顺着这一问题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要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教师需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标准答案,课堂形式也百花齐放、热热闹闹。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呢?
  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师生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不明所以;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烈,却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对于语文教学,立足文本是重要的前提,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课堂只重活动不重文本的解读,无疑是本末倒置。
  在文本的解读上,与过去迷信教学参考书相较,目前又出现了另一种误区:追求标新立异,哪怕这种解读是建筑在谬误基础上,但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颖”,也在所不惜。具体表现有:在文本解读上视野狭窄、方法单一、程度肤浅,致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肢解文本、曲解文本、窄化文本、冷落文本、歪解文本等现象,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直接体现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要正确解读文本,依据自身个性特点,创造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营造和落实“务实”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知识掌握、迁移为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新型学习方式的倡导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开放式课堂的样板。没有思维的实践、只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究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什么呢?语文是一门感性课程,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从而领悟作品的内涵,进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非所有教学环节都适宜开展合作学习,语文的合作学习何时开展、怎样开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五、教材的无序性
  常听到学生说:“语文到底怎么才能学好?想学习,却又无从下手。”语文作为一门感性课程,它不像数理化有一整套训练体系,亦不像政史地有明确知识点的罗列。它好像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缺乏科学的体系来指导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难怪现在的学生谈“语”色变、论“文”手僵。整个语文教材的编写偏重艺术思维,忽视科学思维:偏重人文精神,忽视科学精神。尤其是写作教学的“游击战”,缺乏一个有效训练的梯度,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学生活动的开展
  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怎样提高语文素养,成了一大难题。语文离不开课外的积累,课外阅读质量是关键。但这让我联想到学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哪来的时间啊?”是啊,教师往往觉得自己布置的任务、活动很少,可所有学科整合在一起是多么庞大。尤其,在课程改革大旗之下,学生活动很多,虽然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眼界、锻炼了实践能力,但是不得不承认活动实在是太多了,有点“泛滥成灾”。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么少,母语教学地位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