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探究】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探究】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发布时间:2019-06-12 04:04:28 影响了:

  摘 要: 本文通过反思传统数学教学行为,构思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思路,以“提出问题”为突破口,创设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实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新理念。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提出问题” 学生主动建构
  一、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认识到“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使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为:其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分析和指定教学目标只是“教师行为”,按教师的理解确定,几乎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的陈述鲜见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变化和情感变化等。教学目标未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其二,数学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取“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模仿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其三,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二、主动建构学习环境的数学课堂特征
  上述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严重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发展。为了使数学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笔者关注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认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数学学习环境应该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内隐变化”
  注重学生“内隐变化”就是克服教师在教学中的短期行为和功利性目的,改变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与技能、考分提高与降低等“外显变化”上,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教学重点转向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关注学生情意的发展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数学学习“强调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传统方式是“强调结果”,重在让学生“学会”,即重在以结论或定论的知识形态让学生接受、消化和积累。而“强调过程与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会学”,即重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探求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获取掌握知识的方法。
  (三)数学教学“注重师生共同合作”
  课堂数学活动是一种群体行为,学生是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教师也是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只有共同体中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相互作用,激发和调动每个人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使数学学习富有成效。
  (四)数学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
  “封闭式”教学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封闭的班级授课制不适应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全面完善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课程总是强调它的逻辑性、演绎性、封闭性。“开放式”教学从过程角度上把人看成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存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空间形态上综合运用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与交流、个别自学与辅导等多种形式;在时间流程上,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固定环节,而是按照实际需要在课内外有机结合、延伸拓展,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一个多种多样,颇为开阔的时空环境。
  三、以“提出问题”为突破口创设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
  分析领会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思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只有师生合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才能克服传统弊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一)确定“提出问题”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做法
  1.从探究中提出问题。一是在数学概念、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中有意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学习解析几何求曲线轨迹这一内容时,对于下面的例题: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求这个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大部分同学能解答,当结果是圆方程时,多少有点意外,怎么也是圆?我此时抓住时机,创设探索情境。“你对这一结果感到意外呢,还是想了解其内在规律呢?”经过改变数值后的多次探究,大部分学生提出如下看法:“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是不等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可能是圆。”二是在解题过程中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如:(1)已知f(x)=-,求f(x)的单调区间,并证明f(x)在其单调区间上的单调性。(2)已知f(x)=-ax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练习后组织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采用定义、性质和图像法解决问题,特别是用图像探索很直观地显出单调性(差或和的伸长、缩短)。接着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类似的问题。经过探究,部分学生会提出:形如以下一类函数f(x)=+dx+e的单调性问题,都可以采用图像直观地显示。由个别到一般,使方法升华到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三是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探求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
  2.从质疑中提出问题。质疑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一种求异思维。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有同学提出通过两圆方程相减来求相交弦的方程,过程简洁,方法很快被大家采用。“为什么会如此简单?”“所得直线都是相交弦方程吗?”在笔者的引导下,发现、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该方法不适用于两圆无公共点的情形,并且这条直线,就是两圆的等幂轴,其上任一点到两圆的切线长相等。通过这种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