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创设良好环境,引导自能探究_教师如何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创设良好环境,引导自能探究_教师如何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6:35 影响了:

  “自能探究”,即发挥能动、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固然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大多依赖于后天培养。要使学生自主学习欲望持久不衰,自能探究能力得以健康发展,必须为其创设有机环境,进行正确引导。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驾驭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且有利于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前提
  课堂气氛影响学习情绪。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首先体现于“重课本,不唯课本。”教学依据是课本,在教学中应重视课本的作用,但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言,我们又不能唯课本是瞻。
  例如,指导分数除以分数的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后得出:用商不变性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教师把这种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肯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二、创新性课堂学习内容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少,问题设计欠科学、缺少趣味性,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恶情绪。对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科技知识,然后有计划地选择与课本上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设计出新颖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好切入点,恰到好处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还注意加强学科上的交叉渗透。
  例如,在教学“把某地某年的月平均气温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时”,及时给学生渗透全球气温变化情况,并根据各地天气预报情况绘出同一时间段各地区的气温变化折线图。适当添加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各地气温变化给经济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类已经做出的成绩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自然知识及经济生活有机结合,把学生的学习和人类使命、励志教育相联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斗志,增强了学习欲望,自然加强了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能探究意识的基础
  比较迁移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比较、迁移能力的发展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知识教学中,把新知识与有联系的旧知识加以比较,使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迁移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在教学“除数是三位数,商多位数”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复习题中的两道计算题,诱导学生将已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回忆出来。然后接着问:“除数是三位数的又该怎样计算呢?又该怎样确定商的位置和试商呢?”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类推出试商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书中的例题,强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和试商方法的应用。这就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和类推的方法,用已有的旧知识,学会新知识。
  四、建立评价机制,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充满信心
  教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设计的真实的情境,学生被吸引住,全身心的投入,广泛地进行交流,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得深刻,而且获取知识比较容易。这个过程应该是充实、快乐、信心十足的过程,须适时恰当点评激励。实践证明,教师凭借权威和恐吓来管理学生,只能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它破坏了学生的真诚和自信。
  课堂教学应善于用表扬的武器。如果要让学生有好品格,就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让缺点在优点的发扬中克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固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如果持久不向他们充实动力,会使其信心缺失,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五、创新性作业设置,是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持久的保障
  在教学中,注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在设计练习题时,针对所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新事例,巧妙变换练习方式,留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算理,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达到渗透科技知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环形面积”计算时,针对书本教材内容少,练习单一的特点,给学生设置了科技制作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制作弹射飞碟模型来巩固所学知识。因为弹射飞碟的主体是由两个相同的圆环重叠粘合后与一个圆锥形纸片组成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尺寸的大小先画出两个同心圆。因此,可以亲身体会到内圈和外圆的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环形面积求法的理解。这种绕有兴趣的练习,乐在其中的钻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练习中发挥创造性思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