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聋校语文课堂提问新理念】聋校语文
 

【聋校语文课堂提问新理念】聋校语文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0:19 影响了:

  提问是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调控的常规方法,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时机。巧妙适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其注意力,诱发其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且还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课改新理念,审时度势,合理应用提问和设计问题,优化教学结构,把握学生学习心理,架设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问促读,开展自主式结构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潜心领会课文,不仅能读懂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学、服务作用,这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最佳教学结构,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问促读是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的。众所周知,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中,学生只有遇到困难,感到有问题必须自己去解决,才会积极去思考。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并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入课文"情境"中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例如,在教学《螳螂》一课时,依据学生都来自农村,都看到过螳螂,并且有的学生还亲手捉过螳螂等实际,在扫除本课生字新词障碍,初步理解带生字新词句子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围绕课文中心,紧扣教学重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螳螂? 2、螳螂的身子、头、触角、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3、为什么说螳螂是庄稼的好朋友?于是,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图文结合,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摘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索,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与讲解,学生就能进一步明白螳螂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庄稼的关系。
  二、以问促议,开展交流式结构教学
  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其在课堂动态交流中学习。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换看法的过程中,解决语文教学的要点、难点、重点,并做到集思广益,化翻为简,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激烈的、紧张的、思考的动态学习状况中,老师只在关键处点拨。
  以问促疑是符合聋生学习语文的特点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在教师的知导下处于积极活动之中。在对问题的交流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有机会直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既为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了材料,又为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提了方便。学生在议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常给教师启迪,扩大教师的视野,便于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在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示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然后讨论:想一想,为什么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同时,教师抓住时机,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要目的明确,有始有终,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些交流,对于加深本文的阅读理解,提高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以问促思,开展探究式结构教学
  即教师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征,在讲某一课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预先搜集相关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共同解惑,寻求答案。其特点在于语文学习中的发现与探究探究。通过学习中的发现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智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他人的思想,而是要让学生本人思考,要教学生思考。"他反对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学生,而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去获得答案。这不但可以加深对语文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增强记忆,克服聋生遗忘较快的缺点,而且还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乐学、乐思。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读懂《我的家乡》一文后,在理解"我"是怎样写家乡的景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我的家乡"这个命题,思考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那是个怎样的地方?村子(街坊)的前面有些什么?后面有些什么?最后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竞相发言,各抒己见,教师作适当指导,从而能仿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家乡,说、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四、以问促动,开展操作式结构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新颖、激趣的提问,创设情境,通过演示操作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把书本和知识变成学生对教材的具体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最通常的做法是:把课文内容转化为一组相互联系。
  和相互承接的图片、录像或表格,把课文中的情节演示成课本剧,通过一些恰当的提问,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轻松愉快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时,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老师可抓住"蹲、扶、松、倒、想、解、绑、踩"等一系列动作,用简笔画把第三自然段分解成六组相互承接的画面,再进行恰当的提问,提供道具,设置情境,由学生来演示。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曹红扶起倒下的玉米"的整个过程,并理解了句子的顺序。
  总之,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只有在了解学生,研究教材,巧设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改变填鸭式的"满堂灌",克服无目的的、支离破碎的"满堂问",实施提问新理念,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