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圣经中不要把圣物给狗_中国古代法书“圣经”,中华圣物
 

圣经中不要把圣物给狗_中国古代法书“圣经”,中华圣物

发布时间:2019-06-18 03:52:37 影响了:

  因《淳化阁帖》版藏皇宫禁中,亦称《淳化秘阁法帖》,或称《宫帖》,简称《阁帖》,汇刻于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的天下首部圣旨法帖,是中国丛帖“冠中之祖”,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它主宰了中国书法千年的发展方向。
  《阁帖》流传至今有1020年,但它作为古代文物,以实物记载了大宋时代的历史背景,在当朝刊刻《阁帖》首先是一项带有国家政治性的行为,是宋太宗即位实行尊崇儒学政策,极力推动的文化事业,以传承古代最原始、最优秀、最经典的文物文化,如“九五至尊”带有法统的象征意义,从而加强赵宋统治在文化继承上的正统性,所以是皇权直接下旨,实施一项宋代中华文化之最的大工程,从而也造就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保存传承了宋以前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书家的遗迹,体现在宋代国家执行“文德治世、武功克敌”的国策,也说明当时社会昌盛繁荣的背景,同时出现“重文轻武”的风气。宋朝在大力发展文化时是以最优秀的中华本源文化,为正统主流传承。流传至今,已成为今天我国所称优秀“传统”文化的正源出处。
  祖本《阁帖》千百年来被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推崇为至高无尚的法书“圣经”,以正本清源,一脉相承,弘扬中华本源传统文化,传至乾隆皇帝时更是到巅峰时代,在乾隆34年(1769年),将宫廷内唯一还收藏有宋太宗赐翰林学士毕士安的祖本经翻刻后,乾隆皇帝并钦定在圆明园内建造“淳化轩”(作为尊崇虔诚的楷模,并御笔撰写论赞《阁帖》与“淳化轩”),为“圣经”《阁帖》供奉之圣殿,也是“万园之园”园中地标。
  《阁帖》汇刻是中国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书法普及与推动,它确立了帝王正统的书法审美标准,引领着中国书法的总体审美的倾向,促使在唐代以前推崇的“碑学”变革转为“帖学”,并形成了“碑学”与“帖学”比肩平分秋色,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碑帖”相称,自从产生了《阁帖》祖本后,就开启了刻帖的风气,在两宋时代319年的刻帖活动非常盛行,在当时官僚士大夫文人等的学风,书写练习是临帖,玩文物艺术品收藏,要有档次,最高雅的首推是帖。每朝皇帝统治时期都有一批新帖出现,从未间断过,其持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为历代所罕见,使中国的汉字书写艺术,在几千年逐步成熟的基础上,聚集在以《阁帖》这个文化平台,突破性提升了中国历代书法大家的名气与升格,从而历史性定《阁帖》为“天下第一帖”,升华为至高无尚的中国书法史上“圣经”。它对我国书体流传,尤其对宋代行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早在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晋书》中写论赞王羲之,就有意确立王羲之为“书圣”,因属唐太宗个人酷爱,只在皇家褒奖,王羲之墨迹当时在民间流传也非常少。据记载仅有《集王圣教序》行楷流传于世,其右军王羲之“书圣”的名气影响甚微。但到了北宋时代,对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书法艺术的褒扬可就全面升级了,宋人从全方位的角度认识“二王”书法艺术,真实树立王羲之“书圣”地位,最明显的在《阁帖》共十卷里,收录了一百多位顶级书家的精品力作,其中尤以“二王”为重多,占总帖数55%以上,由于《阁帖》文化巨大突破性的影响力,从而使“二王”地位在中国书法历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划时代,成为历代忠实的执行“独尊二王,罢黜万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书法之圣,天下第一”的大一统方针,凡与“二王”风格相异的,均降下一品,“二王”书法自然形成中国书法美学发展的一道“中轴线”,《阁帖》的卷首标题使用了“法帖”字样,是中国书法范本中最先以“法帖”命名的。所以又被称为法帖的鼻祖,第五卷首页有传承中华五千年最早的“乌迹书”文字,共28字,由“造字圣人”中华文化第一人仓颉操刀造字,这28字是法书“圣经”实物,经译文破解,证实的历史有:1、中国人所称的“炎黄子孙”的正源出处;2、中国的原始象形文字的正源出处;3、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正源出处;4、中国始起帝制(官僚制度)的正源出处;5、中国人姓氏草创的正源出处。
  对于祖本《阁帖》的文献与艺术的总体价值而言,它凝聚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也是中华文化之最的缩影。从诠释哲理上讲: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源,精神之魂,也是古今万文之本,永恒的载体,书法是汉字艺术的精华,法书是书法的法统楷模,法帖(法刻)是法书精中精髓,《阁帖》是法帖冠中之祖。推理当今的话,就是中国本源正统文化核心中核心,文化高地中高峰,中华文化之“根”。
  上世纪因启功先生的邀请,美国大藏家安思远于1996年9月携《淳化阁帖》4.6.7.8卷共四本(卷)到北京,在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至以后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出资450万美元,购回中国法帖祖宗—《淳化阁帖》,成为当时中国文博文化的一件大事,上博于9月24日至10月31日举办了《阁帖》最善本特展,为此汪庆正副馆长也宣称:“在世界上仅留上博这四卷,以后不会再有了”。
  一时研究帖学,研究法帖,研究《阁帖》又逐渐兴起,早在1996年启功和国内专家对安氏本四卷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真《阁帖》无疑,2003年4月14日上博购回当晚汪庆正副馆长及专家再次逐页查验(当时还有过少三页的插曲),并确认这四卷为北宋祖本,但质疑的声音一致不断,进年来有关人士认为安氏本,不如故宫藏的南宋翻刻本《懋勤殿本》精良,够年份,据香港大公网报道:中大文物馆长李润恒教授称:《懋勤殿本》为最早善本其中之一,由准确度到难度,远胜传世其他各本。201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淳化阁帖辩正》,著者在书中对上博安氏本指出了“運、當”笔势大误等问题。因此他结语 “宋太宗书法水平低下,王著徒具虚名”。
  涉及这个云山雾罩的问题,已筹备多年的《淳化阁帖》国际文博发展促进会,发起人许汉贤先生一直很关注《阁帖》情况的进展,近年来他针对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真《淳化阁帖》(安氏本),就字神、墨色、纸质、装裱、题跋、印鉴等项综合考辩,并依据《阁帖》明代重刻的肃府本为“中轴线”标准,此本是肃庄王朱楧受封兰州后,将皇帝所赐北宋祖本重刻,费时七年(万历四十三年开始),本帖因刻工为书法大家,当朝顶级的高手,故有“笔势洞清,妙意尽传”的佳评,刊刻完全忠于北宋祖本(版面字行排列,每页的字数甚至微妙的卷版号特征,在具备各项条件的情况下,微妙细小的卷版号,为考证上辈正统祖本最重要的依据=监码)。尽管历代行家对《阁帖》各种版本争议不断,从古至今各位书法大家都认为肃府本最精良到位的,他应为祖本传刻的真谛。将安氏本与肃府本一对一进行比较、勘校,安氏本除帖心比肃府本陈旧年份老,但时间到不了北宋,安氏本整体字肥而大,相比字神欠佳,墨淡而干霜少,无光泽,有银锭纹,字行排列与肃府本不同,少卷版号特征,若有的卷版号特征,显而易见就是后补刻伪作的。许先生介绍他们收藏及能召集《阁帖》拓片,有宋、明、清版本各种。其中:有两种够宋拓系列残片,现只说一种拓片暂定为许氏本:虽然已是残片,还留有原装老裱,真丝暗花格锦绫(尊贵性足够皇家之气势),无银锭纹,字体瘦劲,字口清晰凸出皱纹如穀,墨浓质精有光泽,古香古色溢于禇墨,墨霜多而均匀,陈旧年份自然有上千年的感觉,帖心纸质优良,帘纹清晰,纹路均匀,细直(够细竹帘抄造澄心堂纸的工艺),与安氏本比较字神、拓工、墨气都优于上博安氏本,再与“中轴线”肃府本比较,两种版本,从版面字体每页排列的字数,微妙细小的卷版号,基本一样,许氏本还技高一筹,自然陈旧年份足够超过六百年上,从版本传承重刻工艺的标准来衡量,许氏本与肃府本应是父辈与子辈上下直接关系。一句话“不怕不认货,就怕货比货”。应该不会有什么悬念,谁是真正《淳化阁帖》的祖本就一目了然,若有机会许氏本(残片)与上博安氏本(残本)能同台展示就更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