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我国台湾高职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探析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我国台湾高职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探析

发布时间:2019-06-20 04:02:53 影响了:

  摘 要 我国台湾技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力,主要措施有:依据办校理念和特色确立校就业力指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系就业力指标并与校就业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建立课程与校、系两级就业力指标的对应关系,并分配每门课程所具备的指标权重。其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启示是:要将学生就业力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办学风格打造体现本校特色的就业力模块,形成具备一定区分度的学生就业力风格;要将对在校生的就业力培养同教学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课程来量化就业力指标,实现知识能力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要以更广泛的角度定义就业力,除专业能力外,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
  关键词 台湾;高职毕业生;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6-0039-04
  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Hillage及Pollard提出了就业力(Employability)的概念:一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及做好工作的能力。之后,关于就业力内涵的说法众说纷纭,各有侧重①。西方发达国家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出提升就业力的相关政策。1999年,29位欧洲国家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明确将“提升公民就业力”作为欧洲高教体系改革的首要方向。2003年,联合国秘书处将就业力列为国际青年政策的焦点议题,并在报告中指出要有效促进青年发展其就业力,以胜任知识、技术型社会的工作要求。提升就业力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
  
  一、我国台湾“就业力”的内涵
  
  台湾学者关于就业力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其中尤以刘孟奇等人在2006年受台湾“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委托所进行的“台湾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最具代表性。该研究认为,“就业力是在劳动市场中藉由永续就业来实现潜能的自足能力。”就业力可分为“能够广泛适应及胜任不同工作要求的核心就业力”以及“配合特定产业或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1]。刘孟奇等人在对大专毕业生及企业雇主为调查及访谈对象所做的研究中发现,毕业生与企业雇主都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核心就业力有八项:良好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术;表达与沟通能力;稳定度及抗压力;学习意愿及可塑性;基础计算机应用与技能;团队合作力;发觉与解决问题能力。而在这八项核心就业力中,企业雇主认为大专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工作态度、稳定性与抗压性及表达沟通这三项能力。
  
  二、我国台湾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状况
  
  台湾的技职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高职、专科、技术学院到科技大学的一贯体系,成为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的第二条升学通道。长期以来,技职教育为岛内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实用技术人才,在推动台湾经济腾飞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在当前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岛内产业转型的新背景下,台湾技职教育面临许多新挑战,高职毕业生就业力备受置疑。据台湾“行政院”青辅会2009年7月委托研究机构对已就业1~3年的高职毕业生和高职院校在校生就业力现况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大专生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获得近九成企业主的肯定之外,其余就业能力的认同度平均不超过四成。其中,企业主最不肯定的是领导能力、稳定度与抗压力,分别只占20%和2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职学生则自我感觉良好。有90%的在校生自认拥有职场所需要的稳定度与抗压力,与企业主看法落差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高达54%、45%的高职毕业生与在校生认为自己选错科系,他们后悔的主要原因是“毕业后就业出路不如预期”,在校生则是因为“性向兴趣不符”。另外,仅有30%的雇主认为台湾技职教育能够赋予毕业生充分的就业能力[2]。
  在校生的就业力不被社会认可,必然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下滑,失业严重。2009年9~12月间,受台湾“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评鉴中心对已毕业一年的2007学年度高职毕业生流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1%的毕业生仍处于未工作状况,在“目前不打算就业之最主要原因”选项中,有70%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学习或就业考试[3]。表明高职毕业生对自身所具备的就业力信心不足。另据台北1111人力银行2009年7月所做的统计,在毕业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专科学校只有23.2%,技术学院为34.95%,科技大学也只有28.85%[4]。高等技职院校毕业生失业率较高已成为台湾岛内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我国台湾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力的路径
  为扭转岛内高职毕业生就业力不强的局面,近年来,台湾相关行政部门如“教育部”、经建会、“行政院”青辅会、劳委会职训局等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政府、企业与大专校院三者之间的合作平台,为培养具有实作力、就业力及竞争力的优质专业人才提供政策引导及财力扶持。其中要求高职院校应强化课程与产业实务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连结,调整教学方法,融入核心就业力教育,强化职业生涯辅导功能,提供见习工作机会等。以台南市的南台科技大学为例,该校设计开发了一套就业力指标系统(Employability Map,E-Map),将传统单一面向的学习成绩依据就业所需的各项核心能力切分成多面向的能力指标,以提升就业力为出发点,营造知能专业能力与人文通识能力并进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将获得就业能力作为在校学习目标,而非执着于课程分数。与此同时,透过学生每学期的就业能力雷达地图,各院系的课程委员会也可以检讨课程设计是否与教学目标吻合,协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效并提高自我能力。
  (一)依据办校理念和特色确立校就业力指标
  南台科技大学依据本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参考IEET工程认证的能力指标机制②,以业界需求的就业能力为主轴,建立学校培育学生的校级能力指标,将其规划为专业能力及通识能力两部分,全面涵盖学校的课程及相关教育活动。其中专业能力为课程培育的核心能力,细化为专业知识、实务技能、信息能力、外语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透过学习专业课程来强化个人技术职能。通识能力是指通过通识课程学习或参与其他学习活动来加强和补充的个人能力,细化为敬业合群、热诚抗压、人文素养、服务关怀、表达沟通等5个方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