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职素质教育论文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职素质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06-21 04:04:40 影响了:

  中职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创立了许许多多数学教学方法,而其指导思想基本上都突出了启发式。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先导。本文谈一谈我们根据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职数学新课导入中的几种尝试。
  一、忆旧导入法
  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用回忆旧知识来自然地导入新课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地导入,将半角公式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讲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二、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一节时,可作如下开篇: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每种三角函数的数值都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这给我们应用中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变成一条线段,那么应用起来就会方便得多。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这样引入课题,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也说明了产生这堂课的背景。
  三、类比导入法
  当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例如,讲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类比指数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提出课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温故而知新,课堂教学可望收到满意的效果。
  四、趣味导入法
  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情景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讲高斯的故事:18世纪,在高斯8岁时,他的算术老师出了一道题:计算从1到100的和。小高斯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得出了结果:5050。教师接着问大家:“同学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小的时候都听过这个故事,回答说:“他把算式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这样一共有50个101,所以很快就得出了5050。”教师接着说:“他的算法也可以解释成这样:把原式的数顺序颠倒,两式相加成为:
  1 +2 +3 +……+100
  +)100+99+98+……+1
  ————————————
  101+101+101+……+101=101×100
  再被2除就得到原式的和了(教师实际上是在做进一步的启发)。教师问:“那么对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1+a2+a3+……+an如何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通过故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探讨,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
  五、设疑导入法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例如,讲“余弦定理”时,可作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
  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导入法。有时可把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概念时,由于前面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定义方法类似,可举例:1,2,4,8,16,…,让学生观察这种数列的特点,再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这样就把发现导入法和类比导入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