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四川清溪古镇_四川清溪镇在哪里
 

四川清溪古镇_四川清溪镇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3:25 影响了:

  清溪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县城西南10公里,北连213国道,南临马边河,背靠平畴沃野,面对绿水青山,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东汉建武元年(25年)时设清溪驿,唐永徽元年(650年)置边关军镇——惩非镇,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为犍为县治所,清末民初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
  “鹤栖桫椤蝉声咽,吊脚楼外日已斜。人间清梦何处寻?潺湲边河山万叠。”马边河古称婆笼江,自古便给清溪镇带来了舟楫之便,成全了清溪商业重镇的美名。民国时期,茶叶、生丝、中药材、皮毛等大宗产品每年从雷(波)马(边)屏(山)沐(川)等周边地区乃至滇黔边界运抵清溪,然后由清溪再转运至成渝等地。其中仅茶叶年运入量即达1000余担(每担50公斤)。成都、雅安等地茶商还专门派员常住清溪采购,而清溪人也在成都设茶庄经销茶叶。最繁荣时期,每日经停清溪的过往船只达三四百艘,上岸员工达三四千人。同时,每日还有三四百名往返于雷马屏沐等周边地区的陆路搬运工经停于此。清溪,成为盛名远播的水陆码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极大地促进了清溪商贸和服务业的发展。每逢场期,街上人流涌动,摩肩接踵,茶肆酒店家家爆满。清溪是古代川滇黔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一度成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如今,往日的繁华已如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是那些斑驳的商号牌匾,一间连一间的商铺,黄褐色的木门边白发的太婆纳着鞋底,悠闲地度着黄昏。
  马边河在犀牛沱绕了一个马蹄形大弯后由北往南,流至清溪古镇后缓缓拐向东方。这一拐,刚好形成一个弓形河岸。
  清溪古镇依河而建,整座古镇的城垣刚好形成一把张开的弓。现如今古镇城墙大多无存,仅在清溪古城临河的南华宫门前河边上,留有长约200米、高约4米的古老城墙。镇内街道以东西向为纵向中轴线,形成了三纵六横的方格状街道骨架。古镇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临河街道在适当位置有巷道通向河边,主要巷道外设码头。街道古时宽3米左右,石板路面,民国时期拓宽为6米左右。小巷宽1米左右,石板路面。街道分为商住区和纯居住区,其房屋均以中轴线为中心布局,坐北向南,庭院布局为四合院。一座四合院内有多个天井,有的达六七个之多。天井大小不等,有大型、中型、小型,还有袖珍型。大型的空间面积达100多平方米,袖珍型则只有两三平方米。全镇现存大小天井150多个,保存基本完好。这种既封闭又露天的空间布局,把室内与室外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有隐密、安静的优点,又解决了通风、采光、绿化美化、休闲、晾晒等生活之需。
  清溪古镇的商、住房构架均为穿斗式木结构。墙壁多数为木板,也有部分为青砖空心墙,还有竹壁糊泥墙,少数为纯土墙。会馆寺庙构架多为抬梁式结构,墙壁则全是青砖空心墙。街道多为石板,城墙则为条石,所有屋面均为清一色小青瓦。
  民居造型屋面均为两面坡,而且出檐宽;会馆寺庙的造型全是飞檐翘角。整个古镇延绵组合,首尾相连,屋顶交错。从高处向下俯视,黑压压的小青瓦屋面重重叠叠,高低起伏,排列有序,其间偶尔高出的一座飞檐翘角,顿使整个空间平添动感。
  用木雕、石雕等装饰建筑物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大特色,清溪古镇也不例外。其许多门窗、墙壁、屋脊、撑拱上都分别装饰着浮雕、镂空雕、浅雕和立体圆雕等。雕刻的内容有福禄寿喜字样、吉祥如意图案、历史故事、戏剧人物、花草动物等。其雕刻雕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人物动物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清溪古镇文物古迹留存甚多,而且内容丰富。2010年11月,以古建筑群为内涵的清溪古镇,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清溪古建筑群分布面积0.48平方公里,由24条街道构成。街面多为青石板铺筑。据调查,有祠堂8处、会馆4处、寺庙3处、民居221处、牌坊(1处),另有码头遗址和抗战时期国民职业学校旧址、水利设施清溪渠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清溪镇建新社区和平街68号的宁氏宗祠,建于清代。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85平方米,建筑面积398平方米。青石台基高1米,总面阔16米、进深24.91米。抬梁穿斗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正厅前天井两侧有马头墙。建筑梁柱为桢楠名木,柱径40厘米。正厅檐口塑戏剧人物数幅。整个建筑用材硕大,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古代建筑提供了参考资料。
  向氏宅位于清溪镇交通社区建华街32号,据传为宋代犍为县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由门厅、正厅、两侧厢房构成四合院落,穿斗抬梁结构,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其中正厅面阔4柱3间9.54米,进深9.2米,厅两侧均有古青砖砌筑的圆拱门;厢房为3柱2间,面阔6.42米,进深5.3米至8.3米。整个建筑用材均为楠木。
  清溪古时宫观寺庙齐全,素有“九宫十八庙”之称。而今,东皇宫、荣禄宫、南华宫、万寿宫、三圣宫尚存部分遗迹,南华宫、万寿宫、三圣宫部分主体建筑尚存。观音庙仅存屋顶,大庙子仅存围墙基石和大门石台阶,白马庙和太子庙已由民间重建,唯明代所建之杨泗庙主体建筑尚存。寺有真觉寺、金鳌寺、三教寺、半边寺。
  南华宫位于清溪镇万寿街,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66平方米。现存前、后殿,总面阔16.3米、进深25.15米。青石台基,高1.2米。其中前殿面阔5间16.3米,进深6.25米。穿斗抬梁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两侧山墙为马鞍形风火砖墙,高10米,前后塑飞檐翘角。前厅与正殿间有一小天井。中间无墙壁,右侧有厢房两间,面阔6.1米,进深4.05米。正殿面阔3间16.3米,进深13.5米。砖木构,小青瓦屋面。该建筑用材质优硕大,工艺精细,原是广东会馆。
  杨泗庙位于清溪渠成村二组,初建于明代,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坐北向南,两层建筑,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7平方米,现存正殿、大殿。正殿面阔4柱3问18.15米,进深6柱5间12.05米,通高9.5米,为穿斗抬梁木构架,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在厢房戏楼遗址上有长方形青砂石质建修碑记1通。
  古时有“犍为八景”之说,清溪据有其二:一是“清溪渔唱”,位于镇上;二是“沉犀秋月”,位于沉犀村2组。两处均有清嘉庆县令王梦庚亲笔题写的崖刻。“清溪渔唱”于19世纪50年代被毁。由清溪镇沿河道行数里,有沉犀山,山下有沱,沱不大,水不深,远离闹市,风清气爽。有岩石状似犀牛,名曰“犀牛沱”。加上秋月皎洁,河水清冷,故名“沉犀沉月”,亦名“沉犀秋月”。清嘉庆犍为县令王梦庚手书“沉犀秋月”四字至今犹存,石刻完好无损。
  沉犀村三组现存一节孝牌坊,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坐西向东,石台基,长11.92米、宽8.1米、高0.6米,面积100平方米。青石仿木结构,面阔4柱3间5楼,高7.99米,通高11.25米。两面柱基抱鼓塑石象和石狮各1对。明间、次间均阴刻楹联,坊额浮雕人物、花鸟瑞兽、卷云花草等各种图案。楼顶塑飞檐翘角和瑞兽,雕刻精美细腻。
  清溪古镇不同地域风格的建筑,展现了古镇特有的地方文化,是移民文化的载体。由具有典型的川西南风格特色的民居形成的历史街区,更见证了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就在一砖一瓦、一石一柱间,记录着这座古韵悠悠的小镇由古至今有滋有味的社会生活。
  (责任编辑:文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