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教学过程重实践 重教学,重审美,重实践
 

教学过程重实践 重教学,重审美,重实践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0:10 影响了:

  摘 要: 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剧增和社会形势的千变万化,学生生源的复杂现状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种种矛盾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不仅关系到高校舞蹈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关系到学生就业前景和整个社会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审美 实践
  一、重教学
  我们舞蹈教研室的几位老师目前承担着全系四个年级舞蹈学专业学生的所有主修课和全体音乐专业学生的舞蹈形体课的教学,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针对舞蹈学专业学生。
  1.口传身授法是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讲解动作的名称、规格要领与标准,做动作时易犯的毛病,以及克服与纠正这些毛病的方法等,同时还通过示范动作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在舞蹈课堂上边讲边做,通过手、脚、身体和面部表情,给学生留下最美的感觉,使学生更加热爱舞蹈艺术,熟练掌握舞蹈技巧。
  2.培养兴趣和创新方法是舞蹈课堂教学的艺术灵魂。
  (1)寓教于乐,构建优质课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乐学看做求知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枯燥、单调的舞蹈基训课堂上,我们舞蹈系老师把基本功、素质技巧训练和钢琴伴奏、音乐表演交替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及音乐感受力。同时大家还在小组教学讨论会上就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演欲这一问题讨论了各自的启发、诱导、激励等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一个班级按学生层次、男女比例分成3-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舞感好、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这样分组练习,营造了树立榜样、互相学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学风。
  (2)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今后在舞蹈课堂中我们还将充分利用摄像机、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欣赏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时,学生被维吾尔族少女优美的舞姿、尝葡萄时的欢乐情景及喜悦心情所感染,自然而然就对转手腕、垫步、转圈、动肩、移颈等动作有进一步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舞蹈综合性组合与表演性组合的学习。综合性组合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协调性,使舞蹈动作更加流畅自如。表演性组合多采用一段主题较为明显的乐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及氛围进行动作设计,连接成具有较强思想情感性的组合。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的交织学习能有效避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乏味感。
  (4)开展舞蹈作品创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创编动作,由各组代表带着组员学习创编的动作,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舞蹈艺术殿堂中感受舞蹈、体验舞蹈、表演舞蹈、创作舞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就可有效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
  1.非舞蹈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课程的心理需求。
  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我们舞蹈教研组的几位老师首先从他们的心理出发,认真研究了他们到底需要哪些知识、技能。讨论的结果是应一切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内心对课程的需求,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非舞蹈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重点是什么?第一就是体型气质。把握住这一点,授课老师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授课目的。在课程安排上,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采用地面基本姿态训练,之后配合着勾绷脚训练,还有把杆上的芭蕾基本姿态训练和把下的简单芭蕾舞姿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使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他们身体形体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对于舞蹈课程的兴趣。
  2.非舞蹈专业舞蹈剧目课的教学特点。
  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改善了体型和气质之后,对于舞蹈课程的学习要求就会进一步提高,这时学习一些舞蹈剧目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教授方法,舞蹈剧目的选择首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因为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难度可由浅入深安排,先是东北秧歌舞蹈,其次是藏族舞蹈,接着是蒙古族舞蹈,再接下来是维吾尔族舞蹈。因为受课时短的限制,这四大民族民间舞教授结束之后,往往课程安排也会随之结束。这四大民族舞蹈的风格和特色不仅深受专业的舞蹈学生青睐,而且非常适合非舞蹈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会后还能在一些合适的场合表演。
  二、重审美
  为了提高舞蹈的审美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生活,品味动作美。
  舞蹈用人的形体“说话”,“动作是舞蹈的核心元素”。舞蹈审美,首先要学会品味“动作”美。
  1.了解“动作”的不同功能,把握舞蹈“内涵美”。
  舞蹈动作有多种功能,一是描绘人物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表现性动作。例如《天鹅湖》中白天鹅的基调动作“阿拉贝斯特”,栩栩如生地塑造了白天鹅“高傲”美丽的特定形象,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二是展示人物行动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再现性动作。这些动作带有明显的“具象”、“模拟”痕迹,如传统古典舞中的穿针引线,民间舞中的种地、挤奶,芭蕾舞中的哑剧、手势等,大多具有“表意性”。正是“表意”功能使得舞蹈语言形象化。如《蒙古人》中丰富多变的“骑马”动作,就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民兵驰骋草原的各种英姿。
  2.了解“动作”的不同风格,把握舞蹈的“形式美”。
  舞蹈的“形式美”,通过动作得以具体表现,而不同风格的舞蹈又有不同的美化造型化的标准。以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为例,二者同属经典舞蹈,但用比较的眼光欣赏,却能找到由文化精神的差异延伸到舞蹈风格用动作表现形式的差异。
  (二)提高艺术修养,进入舞蹈审美的最高境界。
  要求欣赏者不仅有文化知识的积累,而且具备舞蹈基本理论知识,更要了解芭蕾舞、现代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的审美特征和舞蹈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