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五四新文学作家有谁 中国新文学中的中原作家群
 

五四新文学作家有谁 中国新文学中的中原作家群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1:33 影响了:

  发展概述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中,“中原作家群”的兴起与壮大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尽管这个现象的出现由来已久,但基本没有作为学术概念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界提到中原作家群,通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文学豫军”。之所以使用“文学豫军”这个概念而不直接说河南作家,除了与当时流行的“陕军”、“湘军”等概念相对应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河南作家”这个概念通常是指在河南本土工作写作的这么一个作家群体,而“文学豫军”则涵盖了在河南本土写作的“河南作家”及离开河南在外地发展的“豫籍作家”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中原作家群”这个概念的提出,除了在外延上涵盖了“文学豫军”的外延并可有所扩展外,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这个庞大的写作群体共同的中原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从而更富文化内涵、更具学术意义。
  考察中原作家群的崛起,可以追溯到中国新文学发轫之时。南宋以降,河南文学失去了以往那种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局面。这一情形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学的诞生。尽管当时或其后出现了像冯友兰、曹靖华、师陀这样在现代文学史或文化史上卓有影响的人物,但他们几乎都是在省外活动,把他们作为一个区域性团体来命名在当时是不可能的。1949年以后,河南文学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评论界也有着群体命名的倾向,例如有人曾提出命名为“红薯派”,但终没有获得像“山药蛋”、“荷花淀”那样真切的命名。进入新时期以后,河南文学再次异军突起,出现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中青年作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正是在进入90年代后,“文学豫军”的称谓并始出现,并获得国内批评家、学者、作家、媒体和文艺管理部门的广泛认可。批评界把“文学豫军”的“中原突破”与“陕军东征”作为90年代文学的两个“景观”而相提并论。有关“文学豫军”个案和整体的全国性研讨活动也曾多次举行。2010年11月,以“坚守与突破”为名称的中原作家群论坛在河南举行,“中原作家群”第一次作为学术概念被正式提出。
  自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的整个河南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从“五四”前后中国新文学的发端到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河南文坛尽管涌现出了徐玉诺、曹靖华、冯沅君、师陀、姚雪垠、丰村、赵清阁、于赓虞等优秀作家,但他们基本都在外地发展,河南文学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总体来说位置并不靠前。这一时期河南的文学创作虽然不处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但对河南的生活状态与风俗民情的展现,使这一时期的河南文学具有浓厚的本土特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结束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的文学人才得到了组织,从外地归来的姚雪垠、苏金伞等,从外省来豫的于黑丁、何南丁、王大海、庞嘉季、郑克西等,在河南本土奋斗、成长的徐玉诺、李蕤、栾星、冯纪汉、赵青勃、李凖、吉学沛、乔典运、徐慎、张有德、段荃法等,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掀起了一个文学创作的高潮。
  “**”以后的新时期则为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文学也进入了解放繁荣的新时期。在由此开始的30年里,河南老中青几代作家共同努力,独立意识和艺术创新精神渐次增强,文学创作出现了新的高潮,各种文学样式都有了长足发展,河南一举成为现代乡土文学和社会历史小说重镇,其创作与理论实绩和队伍阵容日益为中国文坛重视。这个时期,中原作家群开始壮大起来,其主体阵容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批小说家,张~弓、南丁、乔典运、段荃法、徐慎、张有德、张斌、郑克西等五十年代的作家重操旧业,而众多年轻作家则相继涌现:有乡村走向城市的作家以叶文玲、张宇、田中禾、郑彦英、周大新、阎连科、刘震云、张兴元、侯钰鑫、孙方友、墨白:有从城市走向乡村又回到城市的作家如杨东明、齐岸青、李佩甫、王钢等;同时还有相继从大学毕业的具有“知识分子写作”风格的作家如行者、李洱等;还有以清史系列小说名扬海内外的二月河等一批历史小说作家。这些不同背景的小说家不仅拓宽了河南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而且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留下许多重要且饶有意味的话题。
  中短篇小说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南的一些作家开始以短篇小说引起关注。最为典型的当然是李凖,他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一经发表便引起哄动,此后又有《李双双小传》、《耕云记》等引起不小反响的作品。
  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老作家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迸发出来,以自己的新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河南的文学创作,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创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从主题开掘上还是从艺术创新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进入了最为辉煌的阶段,开启了河南文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张一弓的异军突起是此一时期河南文学繁荣的主要标志。《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揭露了极“左”思想政策禁锢下,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存困境,塑造了当代共产党人“殉道者”的圣洁形象,以深刻的历史内容和高扬的理想主义,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后他又创作出了中篇小说《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及短篇小说《黑娃照相》,表现当代农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争取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快乐与艰难,这些作品使他连续3次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1次短篇小说奖。改革开放以后,张一弓像五六十年代的李辈一样,成为河南作家的又一公认的代表,为河南文学争得了荣誉,显示了河南文学队伍的实力和潜力。
  此一时期,一批五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开始不断有中短篇佳作问世,并引起了全国文坛的注意。南丁的《旗》开创了反思文学的先河,《尾巴》、《死魂灵》、《酒过三巡》、《亮雨》等也受到好评。张有德的短篇小说《辣椒》写得自然淳朴,却又英气徐来,率先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李凖的短篇小说《芒果》、《王结实》等作品对生活真实的准确把握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显示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和艺术功底,《王结实》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徐慎以其情节性强、语言朴实生动、富有鲜明民族传统色彩的中短篇小说而受到关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