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析甲骨文产生对我国文字的影响 汉字起源于什么时候
 

浅析甲骨文产生对我国文字的影响 汉字起源于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19-07-05 04:10:31 影响了:

  中国的文字到底从什么时候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亦即究竟从何时开始从实用价值转变为欣赏价值。毫无疑问,当自甲骨文始,因为正是在甲骨文中,文字的线条,逐渐显现出虚实、盈亏、刚柔、动静、形意等古老的审美观念内涵。
  在甲骨文中,文字既是卦象、爻象,但同时也为物象、意象和道象。这充分说明,在甲骨文中,文字的线条,开始摆脱其单纯的物理线条意义,而逐渐被人赋予了某种超自然的神秘的艺术真美意义,它已经显现出了人与造化之间在冥冥之中业已存在着的某种神秘联系。当我们仔细地端详甲骨文,我们也惊异地发现,其中的文字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形象性特征,或者绘画性特征,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一切审美风格特征。正是它的存在和发展,促成了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的逐步分离,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使得它逐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篆刻书法艺术。
  仔细审视大篆的艺术创新和变迁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大篆的最初形式,甲古文里边的线条变化是极富审美革命性的,它的文字线条,无论是点线的变化,粗细的变化,疏密的变化,急慢的变化,方折的变化,团块的变化,都已彰显出其作为书法艺术形式所应具备的成熟的审美形态特征。
  甲骨文,恰恰就处在这样一个中国书法由线条装饰的表意功能向文字装饰的书法艺术功能过渡的重要阶段,它兼具线条装饰和文字书法的两种形态美。而这,也恰恰正是在甲骨文中,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它已具备了中国文字和书法“六书”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造字结构规则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甲骨文,诸如是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还是刻在龟背上的甲骨文,它们作为契刻文字,在传递出先民刻意追求的占卜、祭祀、记事等文化意义的同时,也明显地昭示着,它们作为比较严密的文字叙事系统,一样具备着书法艺术的审美符号系统的文化识别特征。尽管在甲骨文里文字符号的笔画多少、正反向背都不统一,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任何一个刻着文字的骨头和一片刻着文字的龟甲,最终都会成为一个具有完整艺术审美形态的书法艺术作品。显然,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能够从甲骨文中看到书法艺术作品完整艺术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仔细分析甲骨文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表达,我们认为,它的书法笔画线条,已经呈现出了五大具有装饰性美学风格特征:
  一是甲骨文书法中,其笔画线条装饰已经呈现出雄伟美的书法艺术美学风格特征。我们认为,这一种书法艺术美学风格的形成,应当源自于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间,由于受到武丁盛世的社会影响,这时候的甲骨文书法美学风格呈现出宏大、奔放、雄浑、伟岸的艺术审美特色,可以称之为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审美雄伟期时代。
  二是甲骨文书法中,其笔画线条装饰已经呈现出谨饬美的书法艺术美学风格特征。我们认为,这一种书法艺术审美风格形成,主要存在于祖庚至祖甲大约四十年间,因为这二人都是守成的贤君。所以,这一时期的大篆书法严谨整饬,基本承袭前期之风,墨守成规,创新极少。但是,比较明显的事实是,这个时期的甲骨文书法艺术作品,已经远远不如审美雄伟期时代书法艺术作品那般的豪迈,而是雄劲不足,坚韧有余;豪放不足,矜持有余;锐气不足,老成有余。所以,这一时期,也可称为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谨饬期时代。
  三是甲骨文书法中,其笔画线条装饰已经呈现出颓靡美的书法艺术美学风格特征。我们认为,这一种书法艺术审美风格形成,主要滥觞于廪辛至康丁之间的大约十四年间,在这个历史阶段,人们日渐颓靡,文风日渐凋敝,虽然甲骨文中依然还有不少刻写工整的书法艺术作品出现,但绝大多数作品一般都在其篇段开始之时,会出现错落参差的混乱现象,人们普遍浮躁,书法创作不再那么守规循律,而是呈现杂乱、萎靡、沉沦和稚拙等审美特征,再加上在这一阶段的甲骨文书法艺术作品中,错字屡见不鲜,因此,这一时期就被人们成为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审美颓靡期时代。
  四是甲骨文书法中,其笔画线条装饰已经呈现出劲峭美书法艺术美学风格特征。我们认为,这一种书法艺术审美风格形成,主要来自于武乙至文武丁大约十七年间,由于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坚定有力,因而,这时期的大篆发展似乎呈现出中兴之气象。不过,由于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书法,往往在较纤细的线条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俊俏的装饰风格。因此,这一时期,就被人们称之为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劲峭期时代。
  五是甲骨文书法中,其笔画线条装饰已经呈现出严整美书法艺术美学风格特征。我们认为,这一种书法艺术审美风格形成,主要在帝乙至帝辛大约八十九年间,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书法艺术风格逐渐趋于严谨,审美风格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审美回归现象,它与审美谨饬期时代的书法艺术美学风格特征较为相近,只是这个时期的甲骨文,篇幅逐步加长,且线条装饰严谨过度,自由不足,早已无审美雄伟期时代那般的仪态挥洒审美气象。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其严肃端庄,因而虽然活泼不足,但是却无审美颓靡期时代那般的低迷社会文化病症。所以,这一时期,就被称之为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审美严整期时代。
  参考文献:
  【1】【2】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M】,郑州:和嫩美术出版社1994,3,(1):11、14.
  【3】朱志荣、刘莉:西周金文书法的审美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2010.(3):53—55.
  【4】唐兰:石鼓年代考【A】,现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6,(1):370、361.
  【5】萧元:书法美学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6,(1);11.
  【6】李建文.阮国杰. 以教育美学为基础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美学与校园文化及中国书法艺术. .asp?classid=0&id=8892.
  作者简介:
  王艳旗,男,1959年生。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事代理部部长,和谐中国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书协会员,西安市书协常务理事,西安于右任书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书画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西安曲江美术馆艺术顾问,西安市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张亚斌,男,1963年生。艺术评论家,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副主编,兼任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