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纯正的声音 良知的呐喊|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纯正的声音 良知的呐喊|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8:20 影响了:

  人类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最大的失误却是不认识自己,中国人亦不例外。中国人曾经一度妄自尊大,自我意识膨胀,极少反思,不懂忏悔。读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我觉得国人真正开始反思了。在当下这个物质至上,贪、腐成为“日常状态”的时代,对于当下贪婪麻木的国人,这部书无疑是一曲“醒世歌”,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楚渔先生在书中真正点中了国人的死穴,即国人思维能力薄弱、缺乏逻辑和实证精神、思维方法混乱而僵化、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他认为中国人沉湎于处理人和人的关系、重实用、重诡计和谋略,这样的思维模式严重损害自己的利益,并得出结论:混乱而僵化的中国式模糊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这正是中国落后挨打的本质根源。楚渔先生有力地驳斥了客观现实造成中国落后的“客观现实论”。这里的客观现实,指的是所谓的“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社会制度和体制问题”。他用了大量具有说服力的事实,论证了以往几乎约定俗成的“偏见”,驳斥了对人本身问题进行回避的“托词”,确立了自己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在多种场合发表过与楚渔先生相似的观点,但我只是与人争论、随口说说而已,并没有像楚渔先生这样“较真”地去做文章、去讲坛上演讲,因此仅仅是“个人意见”而未变成“观念”。今天读楚渔先生这部不厚却深具震撼力的书,真有遇到知音而相见恨晚之慨。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没有迂腐的学究气息,没有经院派的故作高深,没有屈服于权威的说教,而是独辟蹊径,紧紧抓住中心主题铺开,举真实可信的事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侃侃而谈,给人一种阅读的轻松感。读此书,仿如与智者交谈,于轻松愉悦中即获教益。这是一种明智的文风选择。“真理是朴素的”,只有朴素的真理才会获得普世认同。
  我是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在书法、绘画方面亦有所钻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周围曾有许多与我一样追求的人,但他们早就“移情别恋”了。我曾为此感慨:他们缺少的正是楚渔先生文中所提到的“热烈而不带偏见”的探索精神。他们没能保持那颗“单纯的好奇心”,被实用、被千百年沉淤的世俗掩埋了。这使我联想到了西方艺术家的执著和坚韧。中国作家为什么很难走出国门?不是中国作家的智商低,而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出了问题。这是实用主义在作怪,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作祟。中国的艺术家太容易被庸俗的现实所同化,有的甚至比小市民还势利。他们中的大多数,追求艺术不过是哗众取宠、捞取功利或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而不是追求艺术真谛,探索艺术新领域,真正创作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弘扬良知、批判人性、促进人的完善和进步的作品。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可以改变吗?当然可以!除了楚渔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改造论”,我认为我们的国人更应该化被动为自觉。只有自觉,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传统、落后、僵化、原始、陈腐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国人应真正追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多一些科学理想和艺术理想,多一些求证精神和创新意识,更要多一些敢于忏悔和反思的勇气。勇气是一个人的动力和希望,更是一个民族的动力和希望。
  (楚子,湖南湘乡人,作家,书画家,文艺评论家,现为某艺术杂志主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