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对《采薇》中战车战马描写作用的不同看法|铁马战车
 

对《采薇》中战车战马描写作用的不同看法|铁马战车

发布时间:2019-07-13 03:48:20 影响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采薇》(《诗经二首》)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逞启居,獗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逞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全诗前三章为第一层,表现思归之情;四、五两章为第二层,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苦;第三层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一
  对于整首诗的理解,教学参考上是这样说的:《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充满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玁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逞启居”,因此,他对这场战争满怀怨恨,在对玁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对于四、五两章的理解除了教参外,我还查阅了一些资料,比较多的看法是说戍卒在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膘肥体壮的战马、高大华丽的战车、威风凛凛的将军、装备精良的弓箭,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也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二
  不能说以上的解读不准确,只是我也有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一句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这里用娇丽的棠棣来比喻将军的战车,写出将军战车特别华丽高大的特点;再看对战马的描写——“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多么的高大雄壮且训练有素;还有“象弭鱼服”这样精良的弓箭装备恐怕也只有将帅才有资格配备的。
  由此,我认为这两节中描写的车、马、将帅、装备等并不是表现戍卒的满腔自豪和同仇敌忾的决心,而是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因为这一切正好与士卒的生活境遇形成鲜明地对比:让我们来看看戍卒们的生活:诗歌前三章重章反复说“采薇采薇”,而且是在薇菜“柔止”“作止”“刚止”各个阶段,这说明戍卒不是偶尔要采野菜充饥,而是一年四季经常会食不果腹。需要在打仗之余去采野菜过活。这边戍卒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可是将军的战马却喂得肥壮,将军的战车却装饰的华丽,将军的装备却配备的精良!这不正是高低有别、苦乐不均的体现吗?在这种情况下戍卒哪还有什么自豪与激昂,有的只是满腔的思归之情,满心的怨恨之感,而这怨恨又归结在这场战争上,即使这是一场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的战争,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而连最起码的生活需求都不能保障,戍卒又怎能振奋、怎能自豪呢?
  另外,我认为这两节车、马的集中细致的描写还是诗歌反映战争激烈、残酷、频繁的最好意象。诗中虽没有血流成河、刀光剑影的描绘,但我们从战马、战车、人等形象上就能感觉到战争的惨烈、频繁。“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猿狁孔棘”两句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而这样紧张的战事,归家又在何时啊,戍卒油然而生对战争的极端厌恶、对家乡的无比的思念之情。
  我觉得这样解读四、五两章的内涵可以使诗意更加贯通一致,不会牵强附会、节外生枝,而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接受。
  当然,诗歌最后一章直接表现戍卒的伤痛悲凉也就顺理成章了。
  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戍卒饱受了战争之苦,带着满身满心的创伤,面对着纷飞寒冷的冬雪,即使人在归途也没有半点喜悦。“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相知——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抚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三
  由这一点不同的解读,我再一次体会了文学作品的多解性。是啊,作者富有个性,读者富有个性,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判也就千差万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力求丰富、开拓自己的思维。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而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课本内容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接受和掌握这些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很少有对这些知识的怀疑。这种将知识由一种容器倒入另一种容器的教学方式是很少会有创新火花的产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点燃他们的创造力,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维,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创设更好的语文课堂,使教师与学生在这样敢想善思、丰富有趣的氛围中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