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对学生预习习惯和方法的调查及反思]
 

[对学生预习习惯和方法的调查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9-07-14 03:49:34 影响了:

  一  调查数据:选择“不必预习”的占29.9%,各种水平的学生人数相当,说明学生中宏观缺乏预习氛围,而且水平一般的学生在交谈中反映无时间预习;选择“要进行浏览性预习”的占36.0%;选择“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的占31.0%;选择“要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的占3.1%。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交谈中,了解到在高一教学中,由于数学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思考性预习极为困难。为此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表现在前三项的选择上数据较为平均。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和监督,并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进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方法,提高听课的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因此,听课中碰到的“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加强预习的引导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
  二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学成才的。例如爱迪生、达尔文、比尔·盖茨等。被江苏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的农村学校——洋思中学,他们的做法是: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作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每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使许多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凸显了出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只可能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中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形成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听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的新,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作出新的推论。毕竟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课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如,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中的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真正搞懂定义内涵。有的同学在预习中先复习了一下初中课本第一章关于函数的概念,又在老师指导下预习映射等知识。上课时接受函数的概念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理解函数与映射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般对预习不够重视,除对它的好处不了解外,还因为感到时间不够用,没有工夫预习。特别是在数学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没有预习的习惯。其实,预习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为了扭转这种学习被动的局面,有效的办法,是争取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科学的方法进行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新课需要用到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了,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了,这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在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
  三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尝试,得出以下两点思考。
  1.学生数学预习方式应多样化、灵活化。让学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尝试做几道题目。这样做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其实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是怎样发现或得出这些结论的,关注自己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新想法,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
  2.教师要具有动态生成的理念,让预习和教学和谐共存。教学时一方面要认识到学生通过预习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各种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而这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都在无形之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时我们应该去敏锐捕捉和把握这些有效的资源开展教学。很多反对预习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预习会成为教师在教学时精心创设的一些问题情境和探索情境的羁绊。其实教师产生这种想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时,过多地关注了自己的预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地对教学预设作出调整,灵活地进行课堂操作。对于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向纵深发展;对于学生预习中产生的困惑,教师可以将它视为课堂探索的主线;对于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教师要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时空;对于学生课堂中随机迸发的灵感,教师要作出合理的引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